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骨感还是温暖?一家民营剧场的生存启示

来源:北京青年报

蓬蒿剧场创办人王翔
骨感还是温暖?一家民营剧场的生存启示
蓬蒿剧场创办人王翔
蓬蒿剧场创办人王翔
北京南锣鼓巷转角,顺着墙上一张张稍显陈旧的戏剧宣传海报走进东棉花胡同,有一间名叫“蓬蒿”的民间剧场,与中央戏剧学院仅一墙之隔。窄胡同、小剧场,舞台上没有荧屏,加上观众席不过一个教室的大小。

  北京南锣鼓巷转角,顺着墙上一张张稍显陈旧的戏剧宣传海报走进东棉花胡同,有一间名叫“蓬蒿”的民间剧场,与中央戏剧学院仅一墙之隔。窄胡同、小剧场,舞台上没有荧屏,加上观众席不过一个教室的大小。

  为了心中关于戏剧的美好世界,蓬蒿剧场创办人王翔创造了一个自己心目中戏剧的“理想国”。他毫不讳言民间剧场是“违背商业规律存在”。八年来,他个人补贴剧场超过500万。

  为保住蓬蒿剧场,在拿到蓬蒿剧场所在四合院的不动产权证书的几天后,王翔在10月30日牵头发起第一期“保住蓬蒿,为了民族,为了后人”的众筹项目,目标为200万。截止到11月12日,已募集到近60万资金支持。

  边界

  11月5日晚,法国默剧大师菲利普·比佐《无声世界40年》的落幕演出在蓬蒿剧场上演。蓬蒿剧场很小,剧场内五排座位,最多仅能容纳86位观众。这一场默剧演出,没有一个位置空着。正如蓬蒿剧场的英文翻译“Theatre Without Borders”,观众席和舞台之间没有边界,第一排的观众伸手能触到舞台上的演员。演出进行中,演员比佐在与观众互动时,直接坐在了第一排观众的身上,将观众也带入了演出故事中。

  “让更多国内观众在蓬蒿剧场感受到生命的温暖与灵性”是蓬蒿剧场创始人王翔获得成就感的重要来源。他乐于与观众交流。每场演出结束后,他也会和“有缘”的观众聊几句,聊尽兴了便邀请他们坐下喝喝茶细聊,离开时还会送给他们关于戏剧节的书;演出结束后,他会与戏剧创作者沟通,希望他能多留些与观众互动的时间并召集还未离开的观众与演员合影。

  占地四百平方米的蓬蒿剧场除了剧场,咖啡厅和图书馆也在蓬蒿剧场经营范围之内。有人曾建议王翔将剧场面积适当扩大,增加观众席数量,一定程度上增加票房收入。这个提议遭到了王翔的坚决反对。“没有必要大也不能大,”他认为只有在100座以下的小剧场上演的艺术作品才是“有真情、有意思、有意义”的艺术,这样近距离的小剧场演出容不下任何“谎言与虚假”。

  王翔从不否认,自己是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蓬蒿剧场每年的票房收入只有四五十万。加上每年的团队运作费、剧目制作费、空间维护费,每年约亏损一百四十万。

  蓬蒿剧场运营的8年来,房租涨了三倍,而票房没有太大变化。票房几乎是蓬蒿剧场的唯一收入,每张话剧票在150元左右,学生票70元,“就算每场演出86个观众席全部坐满,依然亏。”王翔坦言,剧场存在一天就会亏损一天。他曾计算过,蓬蒿平均每天亏损2000元。

  票子、房子和众筹

  蓬蒿剧场是一家民间投资、民间建设、民间经营并正式获得社会公演资格的独立剧场,然而“做一部戏赔一部”却成为了它的常态。

  王翔说,剧场每出品一部戏约花费3万至5万元,然而最终票房大概约在2万左右。从2008年创办以来,剧场已独立出品创作40余部、不收场租(票房分账)和其他剧组合作上演了共计400多部、2000多场戏。

  为了维持剧场的正常运营,王翔每年要从自己三个牙科诊所利润中拿出70万补贴剧场亏损。这些年来,王翔个人为剧场补贴金额已超过500万元。

  随着剧场在戏剧圈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除了国内戏剧创作,王翔这些年一直致力于推动与国际联合制作戏剧,通过戏剧节的方式邀请国际知名艺术家到蓬蒿演出。

  “南锣鼓巷戏剧节”是由蓬蒿剧场在2010年发起主办的国际戏剧节,每年邀请全世界数十个国家地区的戏剧作品展演。但从2014年起,王翔的个人力量已渐渐无力承担整个戏剧节。“平时每年70万资金缺口,我还可以补上。戏剧节再差70万,我就补不上了。”

  今年第七届南锣鼓巷戏剧节好不容易开幕的时候,王翔收到蓬蒿剧场房东想要将房子卖掉的消息。王翔与房东签订了8年租用合约,合约即将到期,房主想要将房子卖掉,不再出租。

  在资金捉襟见肘的困境下,面对房东4000万的标价,王翔没有丝毫犹豫,通过向银行抵押自己名下房产等方式勉强贷了1400万付了首付。剩下2600万,他期待着靠众筹、企业支持、入股等方式筹齐。实际上,倘若一年之内王翔无法筹集到资金,他用来抵押贷款的房产等个人财产均将被拍卖。

  即使这样,他依然觉得“很值”,就算这十几年个人奋斗累积的资产被全数拍卖也没关系。在他心中,存在了8年的蓬蒿剧场已成为一种“可触摸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国内外众多戏剧创作者和爱好者们共同的记忆。

  “如果我不承担,这个剧场就消失了,这份美好也就不复存在了”,他说。

  艺术总监和牙科医生

  王翔有两张名片,一张是蓬蒿剧场艺术总监王翔,一张是今日齿科主任医师王翔。

  创办蓬蒿以来8年时间里,他每天上午在诊所工作,下午晚上去剧场。“80%精力给了蓬蒿,”他坦言诊所是剧场资金的“补给站”。

  王翔说自己是我国第一位从事人工种植牙课题的研究生,曾经的海军总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1997年王翔移民加拿大,刚过去时没有固定工作,就在纽约、伦敦、巴黎等地到处看戏。游历一年后,他回国创办今日齿科。他心中一直有着关于文学、关于艺术的“理想国”,对戏剧艺术有着近乎痴迷的喜爱。早年科幻话剧《哥本哈根》在京演出之时,他看了近50次。

  “只顾吃饱喝足,这种活法还不是很有意义。”通过私人诊所的经营,他慢慢有了经济收入,有了一定的社会能力,决定以民间剧场的形式,发展艺术与文化。

  2008年,王翔独立出资120万创办蓬蒿剧场,他选中了南锣鼓巷东棉花胡同一间传统四合院,在其基础上改建为一个艺术性小剧场。那时的王翔不曾想到,未来的自己和蓬蒿剧场会面临怎样的困境。

  “蓬蒿”的名字出自李白的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蓬蒿人”即“普通人”的意思,取名蓬蒿剧场是希望每个普通人都能走进剧场,“走向丰富,走向高贵”。

  开办民间剧场并不是一个能很快产生经济利益的选择,如果开饭馆,或许会挣上两三倍的利润,但办艺术性、文学性小剧场,王翔看重的是后续的艺术意义。

  “戏剧是自由的”

  蓬蒿剧场与中央戏剧学院仅一墙之隔,剧场入口处的玄关上写着“戏剧是自由的”,这是蓬蒿剧场的口号,也是剧场这8年来一直秉承的信念。“艺术要艺术地发生”,王翔带领的团队坚持认为创作的表达不应该受到任何限制,无论是商业、政治、利益还是技术。

  即便资金缺口巨大,他依然坚持邀请国际上最优秀的戏剧团体到戏剧节为中国观众表演。每年他都在辗转国际各大戏剧节,观看演出寻找最令他触动的戏剧,邀请他们到中国演出。

  蓬蒿剧场始终坚信艺术绝不能刻意而为之,“戏剧作品是要走进人的内心的,绝对不能靠省力投机的方式。”王翔将蓬蒿剧场视为尘世间的“诺亚方舟”,在物欲横流的环境下,蓬蒿剧场能给这个“堕落的世界”留一点点希望和记录。“蓬蒿剧场要是没有了就完了,”在他看来,只有蓬蒿剧场能提供最好的艺术,为普通观众提供灵魂休憩的场所。

  蓬蒿剧场每年演出话剧等舞台剧约50余部、300余场,8年合计400余部、2500余场。王翔凭借着戏剧理想,坚持非营利公益剧场的定位,蓬蒿剧场现已成为民间戏剧孵化中心。

  “要温暖、艺术、高贵地活着”

  “小剧场话剧盈利的可能几乎为零。”他说。小剧场舞台艺术对戏剧创作者艺术表演水平要求高,戏剧创作过程艰辛的同时座位少,高投入与低收入之间拉开了巨大的资金缺口。

  从2003 年1月北兵马司剧场开业算起,北京民间剧场已有十余年历史。2008 年以来,北京民间剧场陆续涌现。蓬蒿剧场、蜂巢剧场、方家胡同 46号、繁星戏剧村、麻雀瓦舍、工体雷剧场等相继出现,从投资几十万的单体小剧场到几千万的剧场集群,定位与运营模式各不相同。

  据王翔介绍,民间剧场数量稀少,原因之一在于审批不易;另外一大主因是无人担起这样的责任,包括资金层面与艺术层面。

  而蓬蒿剧场的王翔,依然在坚守,他依然乐此不疲地为剧场奔走。为了筹集越来越大的资金缺口,他正通过众筹、基金会、寻求企业支持等方式,期望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与声援。

  据悉,政府对国有戏剧院团在资金支持上的制度是完备的,而对民间戏剧机构(民营剧场、演出团体)的资金支持,北京市文化局、东城区政府都已做了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比如北京市文化局出台的戏剧舞台创作扶持资金,东城区政府出台的戏剧文化公益扶持资金、戏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但覆盖面仍较小,从制度层面还需要很多完善的地方。

  “对民间戏剧机构的资金扶持可以考虑列入政府财政预算、确立固定的专项资金,并保持连续性,形成相对规范的资助机制。”上海戏剧学院教师丁盛曾在对北京民间剧场的相关研究中建议。

  “真正的艺术让人温暖,真实让人温暖,爱让人温暖,付出让人温暖。我们要温暖、艺术、高贵地活着。要内心温暖、丰富、宁静,头颅高昂地活着。”第七届南锣鼓巷戏剧节致辞中,王翔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很坚定。文/实习记者 曾师斯 摄影/十四

http://www.dxsbao.com/art/153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天佑关注 | 自动化学院承办 “青韶织锦 绘艺境 青春华彩绽校园” 第六期大学

暮春四月,暖风裹挟着花香漫过八教回音壁的檐角,一场汇聚青春活力与艺术魅力的盛宴在此绚丽启幕。4月26日,由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精心筹备的“韶光织锦,艺境天成”第六期周末文化广场……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兰州交通大学第三十三届“校园十佳歌手”总决赛圆满落幕

4月26日晚,兰州交通大学时代广场流光溢彩,热闹非凡,第三十三届“校园十佳歌手”总决赛在万众期待中盛大开启。本届比赛以“声逢其时,乐起新程”为主题,借音符寄语时代,以歌声书写青……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交大原创 | 滇南米轨曾驰骋,陇原学府永珍藏——记兰州交通大学YZ31米轨客车

本文作者:郑昊言,土木工程学院土木2101班,现担任天佑铁路主题展览馆讲解团队负责人。在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铁路主题展览馆室外机车园中,静静陈列着一台编号为301的YZ31型米轨市郊客车,以沉……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天佑关注 | 第五届校园主持人大赛决赛圆满举行

4月19日晚,由共青团兰州交通大学委员会主办,大学生艺术团承办的第五届校园主持人大赛决赛于二教报告厅圆满落下帷幕。比赛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决赛评委阵容强大,邀请到了马欢、马应保……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天佑关注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举办 “音海拾贝 共赴歌约”周末文化广场活动

当春日的阳光洒满大地,微风轻拂着青春的衣襟。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于4月12日下午三点,在我校大学生活动中心举办了一场主题为“音海拾贝,共赴歌约”的校园文化盛宴。在这场以旋律为桥梁……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天佑关注 | 狮舞祥瑞 智趣同行—— 传统文化盛宴点亮校园周末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3月30日周日下午,由校团委主办、新能源学院凌云醒狮社、大学生艺术团承办的大学生周末文化广场第二期,“狮舞祥瑞·智趣同行”醒狮主题活动热……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弘扬雷锋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 | 兰州交通大学2025年雷锋月系列活动圆满结束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喜报!我校殷硕硕、王杰同学获评年度“西部计划考核等次优秀志愿者”

近日,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办下发《关于印发2023-2024年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考核等次优秀志愿者名单的通知》。我校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殷硕硕、王杰同学获评该年度“西部计划……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2022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团支部赴福州市侯官村开展侯官“古街焕新”大地美

在闽江之畔的千年古村侯官,一场由青春力量主导的环保行动正悄然展开。近日,我院2022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团支部联合闽侯县…

“心灵驿站·五育润心”朋辈心理项目成功开展

导语:为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要求,用行动回应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一群众关切、社…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顺利举行爱心助学捐赠仪式

为弘扬社会公益精神,助力学子求学圆梦,4月29日下午,湘潭市川渝商会赴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开展“筑梦同行·大爱无疆”爱心助…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兴趣课堂四月第三期总结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兴趣课堂四月第三期总结四月芳菲,春意盎然。为进一步丰富儿童课余生活,提升儿童综合素养,山东大…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开展“植梦前行,未来可期” 保研经验交流会

4月26日下午,植物保护学院“植梦前行,未来可期”保研经验交流会在崇德楼C1106成功举办。活动邀请2021级付蓉、徐凯晨、安志鹏、…

最新发布

南京城墙征集散落明城砖 最高奖励可达2000元
专家手举明城砖很欣慰。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宋峤 摄  今年是南京明城墙肇建650周年,南京专门成立了城墙保护基金会与社会力量协作,共同保护南京城墙。昨天,南京城墙保护基金会举行成立以来的首个社会公益 …
相声名家回婉华去世享年88岁 何云伟等悼念
  京华时报讯(记者田超)11月14日,相声名家回婉华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何云伟、苗阜等相声演员,以及不少曲艺爱好者在网上发文悼念。她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著名女相声演员,早年向周德山、刘万亭等前辈学艺,拜 …
《血战钢锯岭》引进“删减不足30秒”
导演梅尔·吉布森三次收到剧本才决定执导。影片讲述了一位军医在战场不带武器,不杀人只救人的传奇故事。  由梅尔·吉布森执导的战争大片《血战钢锯岭》确定将于12月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新京报记者独家专访该片 …
莱昂纳德-科恩魅力来自悲悯
唐山  “如果我不是迪伦,那么我想做科恩。”这是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鲍勃·迪伦曾说过的话,而他想做的莱昂纳德·科恩已于11月10日去世了,终年82岁。  在音乐上,迪伦与科恩均列入20世纪英语歌坛“四大 …
《虚拟人》作者:到2030年代思维克隆人就可能诞生
  人类如何实现生命不朽?除却现代科技提供的“基因克隆人”方案,现在又有人提出“思维克隆人”方案。美国人玛蒂娜·罗斯布拉特(Martine Rothblatt)和妻子目前建立了通过人工智能实现人类不朽的研究基地, …
文明我同行,护桥你我他
十一黄金周后各媒体纷纷爆料:长江大桥护栏上有很多乱涂乱画,涂鸦现象十分扎眼,严重影响了武汉长江大桥的美观。近日,武汉理工大学轮机1507团支部针对此不文明现象在武汉长江大桥组织开展“保护大桥,拒绝涂鸦 …
第11届居里杯实验动手比赛宣传工作
为向同学们宣传此次比赛,方便同学们报名参赛,11月15日,浩宇化学社全体成员在第三餐厅门口进行比赛宣传工作。此次比赛由化学工程学院主办,浩宇化学社承办,面向全体在校学生。中午,在副部长的带领下,干事们 …
商学院14工商开展“爱国教育”秋季理论学习活动
商学院14工商开展“爱国教育”秋季理论学习活动…
商学院微益俱乐部开展化学课堂支教活动
商学院微益俱乐部开展化学课堂支教活动…
常理工:画画猜猜书爱国
十一月中旬,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学师范14的同学在弘道楼开展爱国主题班团活动。团支书负责此次活动,全班同学积极参与。 团支书先向同学们介绍此次活动“画画猜猜书爱国”,活动规则为一部分同学用画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