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江苏学子三下乡:保留地摊经济,让城市多一些烟火气

来源: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洪影珊

说起地摊,每个人一定都不陌生。它可能是学校门口香气喷鼻的烤小土豆,是你一百块钱就可以买到心满意足的衣服,是每年夏天路边一大卡车上的西瓜或者是你人生中第一次的讨价还价……地摊经济是很多底层民众养家糊口的生计,便利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也让城市充满了烟火气息。同时,地摊又可能是摊贩的占道经营,是食物的不卫生,是地上的油污和垃圾,或者是城管与摊贩你追我赶的“游击战”……地摊经济的双面性和复杂性让它一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城市治理的难点所在。同时两会后,为了助力疫情的复工复产,人大代表更是提出“重分释放地摊经济”的提议,地摊经济更是一夜爆红,频上热搜,引起了我和我们团队小伙伴们的极大关注和兴趣。“如何更有效地治理流动摊贩,充分发挥地摊经济优势”成为我们不断思考和想要研究的问题。于是,苏州大学“让流动摊位不再流浪”团队正式成立。在姚剑文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在阅读大量文献和案例后确定了通过社区融入治理流动摊贩的实践方向,并在7月25日在8月10日间在各自的家乡展开了实地调研。

图为巢湖市耳街热闹的夜市,许多摊贩在街边摆摊。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这次的实地调研真的让我感悟颇多。作为城市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我自然学习了不少城市学的理论知识,流动摊贩的治理更是在课堂上被老师专门讲解和讨论过,但这次的暑期实践还是让我对摊贩、城管这些群体有了更直观和深入的了解。

在调研中,我首先来到巢湖市城管局访谈城管队员。访谈中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他们的无奈和有心无力。城管是没有执法权的,他们对于摊贩往往只能劝离。当然,劝离的效果可想而知,他们一走,摊贩又回来,就形成了所谓的“游击战”。前几年“城管打人”之类的新闻也造成了城管这一群体污名化比较严重,他们现在能做的也就是不断加强城管队员的教育,提高执法素质。我对城管的态度也由以前的反感抵触越来越转向理解和体谅。城市管理不能离开城管来维持秩序,对于占道等不规范经营的摊贩必须有人去处理。同时,城管执法部门也在积极改革,将执法权下移街道,致力于让城市治理越来越精细有序。访谈完我真的对城管队员越来越肃然起敬,他们也需要社会的支持和理解。

对于摊贩的访谈和调研确实让我感到特别心酸。夏天路边的瓜农大叔,顶着烈日要卖一卡车的西瓜。我看到他时,他早就是汗流浃背。在和他的交谈中,我得知他是本地瓜农,一年的收入就指望这些瓜。自己小学都没读完,没有什么技术,只能靠卖瓜养家糊口。他还提到家里还有两个孩子正在读书,很需要钱。听完他的话,我觉得许多摊贩如果不是为了生计,实在没有办法,怎么会出来摆摊?以前为了创建文明城市将这些摊贩全部取谛的做法,我也确实不认同。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早上光明菜市场外面路边摆摊的奶奶们,她们来自旁边农村,每天早上将自家种的蔬菜拿出来摆摊售卖。农村村民是没有养老保险的,她们早已过了退休年龄,还要天天种菜售卖来挣钱养活自己。她们自己儿女挣钱也不多,她们也不想向子女要钱,给他们添负担。访谈下来,我真的切身体会到摊贩生活的不易和艰辛。

图为队员正在访谈社区负责人。

现在的城市居民越来越成为“社区人”,我认为社区应当成为未来重要的摊贩治理主体。在访谈光明社区负责人的过程中,我体会到社区的党建文化各方面建设都在不断提升和进步,但是的确还存在许多不足。社区在摊贩治理乃至社会治理上都应当逐渐成为发挥巨大作用的主体。

给居民发问卷的过程也是对我的一个挑战,要忍着害羞,不怕被拒绝,主动上前向路人询问并介绍我们的社会实践。所幸结果还是很好的,我顺利完成了80份问卷并与很多居民就摊贩治理进行了一些交流。我了解到绝大多数居民还是认为流动摊贩应该存在,只是需要加强管理。同时大多数居民都对发挥社区融入来治理摊贩这一思路表示了期待和支持。

这十几天的暑期实践真的让我收获满满,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记忆。暑期实践不仅提高了我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而且让我走出学校的“象牙塔”,亲身感受了摊贩生活的艰辛和城管的不易。我领悟到作为大学生,要多关注社会实事,将书本上的知识多用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社会多贡献青年一代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40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构建文明寝室,共享健康生活——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宿舍文化节活

12月3日,外国语学院于龙子湖校区举办以“构建文明寝室,共享健康生活”为主题的宿舍文化节活动。此次活动由外国语学院主办,学生会承办,旨在丰富我院学生宿舍生活,提高学生生活质量,……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让爱心和温暖与生命同行

为深入探索中原大地的宝藏奥秘,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开展文化普及服务,6月29日,外国语学院流浪地球团队共10名队员赴河南地质博物馆开展为期1天的文明志愿者活动。此次活动以志愿服务为主…… 流浪地球团队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小为爱大国

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的重点工作,为了解郑州市部分地区环境保护情况,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6月29日,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小为爱大国团队一行18人前往郑州市二七区开展了为期一天…… 小为爱大国团队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地铁之行

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外的一种延伸,是大学生了解社会,锻炼自我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我们啄木鸟团队,来到地铁站,踏上了调查1号线,2号线和5号线的标识的征…… 啄木鸟团队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防溺水——珍爱生命,远离湍流

黄河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西北20公里处黄河之滨,南依巍巍岳山,北临滔滔黄河,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以壮美的大河风光,源远流长的黄河文…… 黄河防溺水宣讲团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感悟红色精神,争做奋进青年

焦裕禄精神这五个字对我们大家来说都不是陌生的字眼,也是我们党和国家一直号召并需要我们学习和继承的精神。2019年6月27日,我们小组五个成员一起踏上西行的列车,前往豫东平原的兰考县,…… 兰考红色精神小组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翻译与辨误,学习与成长

为调查新开通的郑州市环形地铁五号线,判断一二号线地铁运行线路英文标志语的翻译准确性,6月27日,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啄木鸟团队一行五人开展了社会实践调查。队员们乘坐地铁一号线…… 啄木鸟团队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探究黄河起源,追溯人文历史

黄河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河水滋养了华夏儿女,同时,在黄河流域也衍生出了灿烂辉煌的古代中华文明。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大都来源于…… 追溯黄河团队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2022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团支部赴福州市侯官村开展侯官“古街焕新”大地美

在闽江之畔的千年古村侯官,一场由青春力量主导的环保行动正悄然展开。近日,我院2022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团支部联合闽侯县…

“心灵驿站·五育润心”朋辈心理项目成功开展

导语:为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要求,用行动回应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一群众关切、社…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顺利举行爱心助学捐赠仪式

为弘扬社会公益精神,助力学子求学圆梦,4月29日下午,湘潭市川渝商会赴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开展“筑梦同行·大爱无疆”爱心助…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兴趣课堂四月第三期总结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兴趣课堂四月第三期总结四月芳菲,春意盎然。为进一步丰富儿童课余生活,提升儿童综合素养,山东大…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开展“植梦前行,未来可期” 保研经验交流会

4月26日下午,植物保护学院“植梦前行,未来可期”保研经验交流会在崇德楼C1106成功举办。活动邀请2021级付蓉、徐凯晨、安志鹏、…

最新发布

调查女性权益城乡差距 线下采访持续进行
为考察城乡之间在保障女性权益方面的真实差距,8月24日,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南北同路人”社会实践团队负责人梅宇,副队长王晓悦,团队成员李印正分别在各自家乡周边地区进行采访与调查。8月24日上午,…
助力扶贫,贫困户走
2020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8月1日上午,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汝阳县扶贫办。汝阳县位于洛阳市东南部,北汝河上游…
东窝陀村:探索乡村发展,寻找乡间文化
8月24日,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乡约锦秋”实践团队员来到东窝陀村进行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和农户家中,村领导以及村民向队员详细介绍了村内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村领导介绍到:农村生…
山东大学“法尔”实践调研团关于智慧消防的调研活动总结
消防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297号文件的下发,“智慧消防“成为消防行业发展…
乡约锦秋:“葡萄村”如何走出一条致富路
2020年8月24日,实践团中家住临沂市费县的实践队员来到了费县费城街道新刘庄村,对新刘庄村的建设进行了实地调研,收获颇丰。背靠凉山,青龙河穿村而过。临沂市费县费城街道新刘庄村这个曾经的沂蒙小山村,在…
寸金学子三下乡:探索建安居民生活
为深入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理想。8月4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谐美建安”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携手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建安社区,以便了解建安社区基层工作者…
乡约锦秋实践团:探乡村发展,寻乡间文化
8月24日,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乡约锦秋”实践团队员来到东窝陀村进行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和农户家中,村领导以及村民向队员详细介绍了村内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村领导介绍到:农村生…
第一次授课体验
第一次授课结束,我深深吸了一口气,也默默给自己点了一个赞。那堂课比我想象中要好得多。学生是一个要升六年级的男生,他的数学成绩不错,期末考有97分,他的需求是预习六年级上册的知识。如果要预习书本知…
结课倒计时
没有告诉我的辅导对象,这一次辅导是这个暑假的倒数第二次了。这一节课,我们把所有百分数的应用的练习题全部一起解决了。过程当然是十分的艰难,因为这里涉及到很多运算是他的短板。在我的一次次鼓励和引导…
画笔画青春,最美家乡情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8月25日](通讯员:范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为了能在将来更好的参与祖国的建设,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着重社会实践。今年夏天,河南农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