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探索连南千古文化,助力非遗保护------长鼓篇

来源:广东海洋大学 作者:张怡婷 刘俞聪

2021年1月14日,广东海洋大学寒假实践队——连南考察队抵达连南,进行了为期5天的探索。本实践团队通过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学习非遗文化,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助力连南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

在广西大瑶山下,聚居着勤劳聪明的瑶族人民,自古以来他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而长鼓就是这其中的一种。长鼓因鼓身细长而得名,又称花鼓,瑶语叫“汪嘟”,约4尺长,两头大,中间小,呈喇叭形。鼓身用沙桐木制成,两端蒙上牛皮或羊皮作为鼓面。舞时横挂在腰间,右手五指并拢,以掌拍鼓。发出“比”声;左手持一竹片,敲打鼓面,发出“冬”音,这样有节奏地连续击拍,便发出“冬比冬比冬冬比”的声音。

逢年过节,居住在粤北山区的排瑶同胞们都喜欢跳长鼓舞。起舞时,舞者身穿节日盛装, 腰扎红绸,脚裹白色绑腿,挂着1米多长的花鼓,时而腾空急转,时而如猛虎扑地,特别是双人表演时,犹如两虎相斗,又象双龙戏珠,真是妙趣横生。在表演形式上,长鼓舞分为单人舞、双人舞和多人舞,共36套表演程式,内容十分丰富。

瑶族长鼓舞作为瑶族文化最富于特征的一部分,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已经渗入到瑶族人民生产、生活的诸多层面,并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成为瑶族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

为了更好地助力连南村落文明古迹和非遗项目的保护性开发,本实践团队进一步对长鼓这一非遗文化进行考察,在实践中本实践团队了解并学习了瑶族长鼓制作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拜访了唐大打大不公和唐买社吊这类优秀的手工艺制作人。

唐大打大不公,瑶族,1944年10月生于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油岭村,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长鼓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自幼喜好长鼓,20岁便开始跟随民间长鼓制作艺人唐民意三公学习瑶族长鼓制作技艺,于1980年设立了自己的长鼓制作坊,此后便开始传授自己的长鼓制作技艺,学员累计达到了28人。

在长期的学习和制作实践中,唐大打大不公集百家之长,自称特色,不断研发制作了龙凤大长鼓、成人表演长鼓、学生传习长鼓和花鼓等系列长鼓。

唐买社吊,瑶族,1977年7月生于连南县三排镇油岭村,2018年6月被列为清远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外出学习后,回到连南县油岭村创办“连南瑶族自治县名瑶工艺坊”,专业从事瑶族长鼓、小花鼓、牛角等传统工艺品制作、销售。

唐买社吊不仅传承瑶族长鼓制作技艺这一非遗项目,而且通过对传统技艺的创新,带出了一批瑶族长鼓制作技艺传承人,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推动了民族手工艺品产业的发展。

通过与两位传承人的交流,本实践团队对长鼓的制作以及相应的保护性措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长鼓主要由手工凿挫的喇叭形木材,牛皮,麻花绳等制成,长鼓的图案是采用瑶族专用的图案,一般长鼓上色时是需要进行三次上色,每次上色的颜色逐渐加深,最后才行成如图片里看到的长鼓颜色。长鼓均为纯手工制造,一般制作长鼓的主体(鼓身)要经过凿木成形,粗磨,精磨,晾晒,上色等工序。此外,长鼓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木材的好坏,相同工艺以及相同种类的树木制作出来的长鼓会有不同的效果。

目前长鼓及长鼓舞已经有较好的保护,但是仍然缺乏宣传,连南瑶族的长鼓舞虽是非遗项目之一,但是却仅仅在瑶族人民得到盛行。本实践团队建议,在保证长鼓制作以及长鼓舞不失传的情况下,长鼓的美以及瑶族人民跳长鼓舞的快乐可以传播到更多大城市的人民中去。这不仅可以将瑶族文化发扬光大,而且可以为连南创建一个更好的文化标志,带动连南的发展。

看惯了城市的钢筋水泥,今天,我们拨开了连南瑶族文化长鼓的神秘面纱,与长鼓来了一场深入的交流,感受到了其不一样的独特魅力。承载着千年文明,居住在被誉为“世界瑶族第一寨”的瑶寨的瑶族人民果然名不虚传。

我们与瑶族人民的交流还未结束,希望通过探寻和学习非遗文化,能够有效地达到保护历史和文化古迹的目的,相信接下来的旅途还能够探索到更多,一起来期待一下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407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安徽工业大学寒假社会实践——发掘优秀文化,传承文化光辉

2025年1月18日,一个晴朗的周六,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三人行文化传承团队”踏上了前往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的文化之旅,目的地是著名文学家张恨水的故居。这座始建于清末的徽…… 孔振辉 安徽工业大学查看全文 >>

安徽工业大学寒假社会实践——探寻优秀文化,讲好家乡故事

2025年1月18日星期六,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三人行文化传承团队来到了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张恨水故居。这座始建于清末的徽派建筑,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庄重。推开斑驳的木门,仿…… 杨智 安徽工业大学查看全文 >>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子三下乡:传承红色精神,书写新时代篇章

红色精神——一种由坚定信念、不屈意志和无私奉献构成的精神财富,它如同璀璨星辰,照亮着我们的前行之路,赋予我们无穷的力量。2024年8月5日,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爱国红色主义实践队踏…… 杨智 安徽工业大学查看全文 >>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子三下乡:回望历史,筑梦未来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孕育了一种不朽的精神——红色精神。它如同一颗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了我们的道路,赋予我们坚定的信念、坚韧的意志和无限的奉献精神。2024年8月5日,电气与信息…… 张晨阳 安徽工业大学查看全文 >>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子三下乡:走进历史,薪火相传

这次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爱国红色主义实践队的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深刻回望,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通过实地探访中山陵和杨靖宇烈士陵园,队员们亲身体验了革命先烈…… 朱洪江 安徽工业大学查看全文 >>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三下乡:赓续红色精神,弘扬光荣传统

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革命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它蕴含着坚定的信仰、不屈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这种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也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 杨智 张浩浩 安徽工业大学查看全文 >>

电气学子返家乡:英雄永垂不朽 先烈丰碑永存

烈士陵园是一片承载着丰富历史和英雄事迹的圣地,为瞻仰先烈,铭记初心使命。1月28日,电气学院调研实践队分别赴德州市陵城区烈士陵园,襄阳市烈士纪念馆参观,赓续红色文化。步入烈士陵…… 杨智 安徽工业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兴趣课堂四月第三期总结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兴趣课堂四月第三期总结四月芳菲,春意盎然。为进一步丰富儿童课余生活,提升儿童综合素养,山东大…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开展“植梦前行,未来可期” 保研经验交流会

4月26日下午,植物保护学院“植梦前行,未来可期”保研经验交流会在崇德楼C1106成功举办。活动邀请2021级付蓉、徐凯晨、安志鹏、…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召开班级“两创建”活动动员大会

4月27日上午,植物保护学院在学院大会议室B1212室召开班级“两创建”动员大会。辅导员贾志宏、学生会学风全体学生、各年级学生…

信阳师范大学“五四传薪火,青年勇担当”|我院与校团委联合举行升国旗仪

为弘扬五四精神,厚植广大师生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4月28日,教育科学学院和校团委联合于明德广场举行…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一生一技”之 第二十二届教师风采大赛决赛

4月29日,教育科学学院于逸夫楼报告厅举办“一生一技”之第二十二届教师风采大赛决赛。教育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缑星、副院长郭…

最新发布

山东大学“爱在流动”社会实践调研团前期采访
血液一直被视为活力与健康之源,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献血人数急剧减少,血库告急。作为学生的我们,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我们能为献血做些什么?为了普及大学生对…
追寻黄秋富足迹,缅怀革命精神
【潮州3月2日电】(通讯员肖佳纯)岁月悠悠,国泰民安无不显乾坤清朗;真情浓浓,红色礼赞无不忆先烈锋芒。2021年1月20日,广东海洋大学“凤凰寻迹队”继续开展以“寻迹红色精神,讲述红色故事”为主题的社会实…
英勇就义,不枉中华女儿
【潮州3月2日电】(通讯员肖佳纯)岁月悠悠,国泰民安无不显乾坤清朗;真情浓浓,红色礼赞无不忆先烈锋芒。2021年1月20日,广东海洋大学“凤凰寻迹队”继续开展以“寻迹红色精神,讲述红色故事”为主题的社会实…
寻迹红色精神,讲述红色故事
【潮州3月1日电】(通讯员:肖佳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要利用好红色资源,继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加强红色教育。在一部部红色电影,一首首红歌,一个个红色遗址里,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事…
深入连南瑶族文化,守住根脉传承记忆
瑶族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族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断涌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文化,当地的风俗文化也与汉族有着不一样的韵味。2021年1月14号寒假伊始,广东海洋大学连南考察队来到连南瑶族自治县,目的是…
河海大学返家乡红色专项活动
缅怀先烈,不忘初心——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返家乡红色专项实践活动2021年2月22日-2月27日,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通信党支部八名同学参与了返家乡红色专项活动,充分理解红色精神,并对其进行传承和发扬。2…
山东大学控制学院蓝色防线实践调研团———上海调研小记
蓝色防线实践调研团———上海调研小记2020年春季,新冠疫情带来的危机席卷了中国大地,经过一年的奋战干,我们成功阻断了疫情传播,在这期间,口罩作为所有人的刚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值冬季疫情小高峰…
深入贫困地区,感悟脱贫之路
山东省东营市,一座低调又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在默默无闻中崛起。“许你稳稳的幸福”。脱贫攻坚路上,我市稳扎稳打;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脱贫攻坚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贫困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青春助力三下乡,精准扶贫暖人心。
为响应国家“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马克思主义学院凡东祺小组实践队在各自生活的村镇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走访,深入了解了国家在助力脱贫方面实施的各项举措和政策帮扶。2021年1月18日队员胡怡婷跟随了扶贫干…
探寻传统文化之中秋篇
中秋节,又称拜月节。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寓意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