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呼麦——草原上最璀璨的明珠

来源: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呼麦留声机

呼麦,又称喉音唱法、双声唱法、多声唱法或浩林潮尔。2006年,蒙古族呼麦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呼麦是阿尔泰山原住民族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早在12世纪蒙古形成民族之前就已在广袤的地域上流传: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呼麦声部关系的基本结构为一个持续低音和它上面流动的旋律相结合。它的发音方式与传统的民族唱法,美声唱法背道而驰,呼麦表演者整个人作为一个坚固的腔体,甚至一支乐器而存在。呼麦的声音都是源于自然的,风的声音,草原的声音,树林的声音,河流的声音,动物的声音,大地的声音……呼麦通过探寻人体的内在,用人体本身去还原和敬畏自然,这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境界。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
呼麦唱法是在特殊的地域条件和生产、生活方式下产生的,其发声方法、声音特色比较罕见,不同于举世闻名的蒙古族长调的唱法,声乐专家形容这种唱法是"高如登苍穹之颠,低如下瀚海之底,宽如于大地之边"。呼麦发声原理特殊,它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演唱者运用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发出粗壮的气泡音,形成低音声部。在此基础上,巧妙调节口腔共鸣,强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带有金属声的高音声部,获得无比美妙的声音效果。
呼麦是蒙古民族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更多地保留了原始歌唱的某些因素,是一种来自民族记忆深处的久远回音,与蒙古族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对于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均有重要的价值。正因如此,为当代蒙古民族继承并传播开来的呼麦艺术,不仅轰动国际乐坛也引起世界各国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文化艺术学等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和普遍关注,更为民族音乐学家、声乐界专家学者高度重视。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音乐理论界泰斗吕骥先生指出:“蒙古族就有一种一个人同时唱两个声部的歌曲,外人是想象不出来的,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研究。”内蒙古音协名誉主席莫尔吉胡最近撰文云:“浩林潮尔音乐是人类最为古老的具有古代文物价值的音乐遗产,是活的音乐化石,是至今发掘发现的一切人种、民族的音乐遗产中最具有科学探索与认识价值的音乐遗产。”
抢救和保护"呼麦"这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使它免遭灭绝之灾,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团队希望通过此次社会实践,为呼麦文化的传承尽微薄之力,同时也为多伦诺尔的乡村振兴事业做出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45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追忆红色人物 缅怀革命先烈

为了深入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喜迎二十大的召开,学党史铸初心暑假社会实践队持续开展“追忆红色人物,缅怀革命先烈”活动。学党史铸初心暑期社会实践队首先于早上召…… 铸初心社会实践队 许昌学院数理学院查看全文 >>

追忆红色人物,感念红色历史

6月30日,今天是学党史铸初心暑假社会实践队实践的第十一天,今日的主题围绕“追忆红色人物”上午九点学党史铸初心暑期社会实践队召开了线上会议,会议中队长安排了本次主题所需做的准备…… 铸初心社会实践队 许昌学院数理学院查看全文 >>

红色足迹,初心永照

学党史铸初心暑期社会实践进行到第八天,开始了第二阶段“走进红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的暑期活动,在队长的带领下大家集合在浙江省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前,这里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百年…… 铸初心社会实践队 许昌学院数理学院查看全文 >>

红色足迹,映我初心

学党史铸初心暑期社会实践进行到第八天,开始了第二阶段“走进红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的暑期活动,在队长的带领下大家集合在浙江省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前,这里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百年…… 铸初心社会实践队 许昌学院数理学院查看全文 >>

访革命遗址,寻红色记忆

为了深化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主题活动,持续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6月27日,“学党史铸初心”实践队共计20人前往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学习,传承红色基因,追寻红色足迹,缅怀革命烈…… 铸初心社会实践队 许昌学院数理学院查看全文 >>

红色之旅,薪火相传

今天学党史铸初心社会实践队迎来了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七天,本次实践活动仍围绕“走进红色基地,传承红色精神”为中心开展。学党史铸初心社会实践队组织的线下走访活动让社会实践队的每一…… 铸初心社会实践队 许昌学院数理学院查看全文 >>

发扬红船精神,走好脚下的路

今天学党史铸初心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始了“走进红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主题的第二天,经过内部商议,今天决定访问的遗迹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的南湖区。在队长的带领下,一起重温红船精神。…… 铸初心社会实践队 许昌学院数理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红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

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进展,学党史铸初心暑期社会实践队迎来了“走进红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的第二个阶段。在队长的组织下,实践队跟随她的步伐来到一位队员的家乡,来到浙江省…… 铸初心社会实践队 许昌学院数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2022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团支部赴福州市侯官村开展侯官“古街焕新”大地美

在闽江之畔的千年古村侯官,一场由青春力量主导的环保行动正悄然展开。近日,我院2022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团支部联合闽侯县…

“心灵驿站·五育润心”朋辈心理项目成功开展

导语:为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要求,用行动回应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一群众关切、社…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顺利举行爱心助学捐赠仪式

为弘扬社会公益精神,助力学子求学圆梦,4月29日下午,湘潭市川渝商会赴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开展“筑梦同行·大爱无疆”爱心助…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兴趣课堂四月第三期总结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兴趣课堂四月第三期总结四月芳菲,春意盎然。为进一步丰富儿童课余生活,提升儿童综合素养,山东大…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开展“植梦前行,未来可期” 保研经验交流会

4月26日下午,植物保护学院“植梦前行,未来可期”保研经验交流会在崇德楼C1106成功举办。活动邀请2021级付蓉、徐凯晨、安志鹏、…

最新发布

强国有我 | 空中流水过,船帆岭上来——酒埠江红色旅游资源的宣传与开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只有把握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传承红色基因,才能在…
粤来粤好社会实践团队 | 走访鹤岗,探寻特色产业
在村委会的带领下,队员们了解到鹤岗村是一条纯农业村,总耕地面积2820亩,辖区内没有工业区,没有工业废气外排,环境优美。鹤岗村旅游资源丰富,历史古迹保留比较完整,包括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处,鹤岗村…
中南“星火燎原实践团队”走近红色基地,助力红色文化传播
为了帮助师生更加深入的学习并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于2022年寒假,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强国有我——乡村振兴与乡村文化建设”主题社会实…
实践计划及结果汇总
实践初步计划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情况考察对于该部分,本团队将以多伦诺尔镇呼麦和冬不拉艺术传承情况结合实践中的采风经验,开展以下计划:1.考察多伦诺尔镇呼麦、冬不拉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
山东大学从文书院“寻找家乡名片”调研团赴重庆市开州区浦里新区开展实地调研
2022年2月15日,山东大学从文书院赴重庆市、安徽合肥、山东青岛、淄博、济宁五地从“寻找家乡名片”视角探索乡村振兴之路调研团前往重庆市开州区浦里新区开展本次社会实践的实地调研。开州区浦里新区是2003年成…
山东大学从文书院从‘寻找家乡名片’视角探索乡村振兴之路”调研团赴济宁市北宿镇实地调研
2021年2月4日下午,由山东大学从文书院组织的“从‘寻找家乡名片’视角探索乡村振兴之路”调研团按照计划,来到济宁市北宿镇进行社会实践。本次社会实践以调查济宁市的“名片”为主要内容,以实地调研和电话采…
山东大学从文书院从‘寻找家乡名片’视角探索乡村振兴之路”调研团赴济宁市镇实地调研
2021年2月4日上午,由山东大学从文书院组织的“从‘寻找家乡名片’视角探索乡村振兴之路”调研队按照计划,跟随济宁市邹城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到济宁市峄山镇进行社会实践。本次社会实践以调查济宁市的“名片…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走进贵州省铜仁市印江自治县凯望村探索乡村精神文明建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月27日讯】(通讯员:李佳桐)经过了长达一个月的实践活动,我们团队四人对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在凯望村村民的欢声笑语中,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魅…
山东大学从文书院“寻找家乡名片”调研团赴重庆市开州区开展实地调研
重庆市开州区举子园于2016年正式开园,是中国首个科举文化主题公园,是承载着1800年汉丰人文积淀和“举子之乡”贤达开明城市精神的文化地标,吸引国内外游客观光度假,拉动开州旅游经济增长。“举子之乡”是重…
山东大学从文书院从‘寻找家乡名片’视角探索乡村振兴之路”调研团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
为结合城市特色,助力城乡发展,山东大学从文书院从“寻找家乡名片”视角探索乡村振兴之路调研团赴重庆市、安徽合肥、山东青岛、淄博、济宁五地进行实践调研。2022年2月10日上午,调研团队前往山东省淄博市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