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劳动心得10

来源:岭南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作者:骆海海

劳模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一部分,也是深埋在中华民族体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使得中国改变自身,从弱小到强大,从积贫积弱到小康社会,不屈服于困难,勇往直前,改变世界。 人无精神,无以强大,国无精神,无以立国。可以说精神就是一个国家的脊梁。劳动精神也是中国的脊梁之一。 劳动精神的重要性正在于它能够激发人的潜力,点燃人的热情,激发人的动力,让劳动真正做到改变世界。原始人通过劳动来使自己存活,古代读书人通过读书(脑力劳动)来改变自身的命运,新中国从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到现如今的小康社会,上述例子无不是通过劳动来改变世界的。我们的国家的建设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劳动而得到的。让劳动人民勇往直前。劳模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上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05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纪念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滨湖新区包河大道云谷路东侧用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规划场地成半岛状突出巢湖,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巨型战舰,纪念…… 刘李 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兴趣课堂四月第三期总结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兴趣课堂四月第三期总结四月芳菲,春意盎然。为进一步丰富儿童课余生活,提升儿童综合素养,山东大…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开展“植梦前行,未来可期” 保研经验交流会

4月26日下午,植物保护学院“植梦前行,未来可期”保研经验交流会在崇德楼C1106成功举办。活动邀请2021级付蓉、徐凯晨、安志鹏、…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召开班级“两创建”活动动员大会

4月27日上午,植物保护学院在学院大会议室B1212室召开班级“两创建”动员大会。辅导员贾志宏、学生会学风全体学生、各年级学生…

信阳师范大学“五四传薪火,青年勇担当”|我院与校团委联合举行升国旗仪

为弘扬五四精神,厚植广大师生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4月28日,教育科学学院和校团委联合于明德广场举行…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一生一技”之 第二十二届教师风采大赛决赛

4月29日,教育科学学院于逸夫楼报告厅举办“一生一技”之第二十二届教师风采大赛决赛。教育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缑星、副院长郭…

最新发布

劳动心得7
从本质上讲,工匠精神是一种基于技能导向的职业精神,它源于劳动者对劳动对象品质的极致追求,它具有精益求精、专注执着、严谨慎独、创新创造、爱岗敬业以及情感浸透、自我融入的基本内涵,既表现了极致之美…
《农夫皮尔斯》宣扬公正诚实
《农夫皮尔斯》是用中世纪梦幻故事的形式写成的教诲诗,通过描绘梦中的景象来展现中世纪英国社会各方面的生活图景,采用寓言故事来惩恶扬善。长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皮尔斯的梦境,第二部分是称为“寻求…
劳动心得
在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和崇尚科技创新的时代,“工匠精神”就是爱岗敬业、严谨做事、精益求精、追求完善,体现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高度认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敢为人先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劳动心得11
艰苦奋斗是一种勇于创新的精神,更是赋予创新创造的伟大实践。在新时代弘扬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精神,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实践中。伟大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道虽迩,不行…
《男人造的世界》中男性的过度影响和女性受到的限制
《男人造的世界》是夏洛特·珀金斯·吉尔曼后期的作品,它清晰地表达了吉尔曼的女权观念。与她的小说作品《黄色壁纸》不一样的是,这本书讲述的是女权理论,从多方面论述了男权社会中男性的过度影响和女性受…
逃课的影响
一、逃课对学习成绩有影响,但影响力弱。(1)与高校现行考试制度有关。现在的大学考试过于形式化,大多考题简单呆板,加之考前老师会划定考试范国,考试成为考验学生记忆力的工具,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检查手段。(2)…
《黄色壁纸》:“疯癫”是她逃脱的方式
“黄色墙纸”这一意象十分矛盾。它是主人公想象力的画布,也是她渴望挣脱的精神桎梏。“我”在看到墙纸里女人的那一刻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才会偷偷准备一条绳子,防止她逃出来。实际上,“我”担…
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昌盛的地域数学教育会显得生机勃勃‚。同时这些地域在优秀的数学文化熏陶下往往会涌现一些杰出的科学家。揭示数学的人文性与哲学式的思维‚是数学教育者的双重任务。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严加…
拉提米尔与伯莎的纠葛
就像《不朽的凡人》一样,如果我们把《掀起的面纱》看作独一无二的女性哥特主义(femalegothicism)的一个范例,我们便可以开始看出拉提米尔和乔治·艾略特之间的距离,这一距离由艾略特赋予他的男性社会性别身份…
艾略特的女性哥特文学传统
在《掀起的面纱》中,艾略特是认同于那位堕落了的撒旦的,这一点由她对撒旦式的人物夏娃同样强烈的同情获得了证明,这一同情是在她的诗体戏剧《阿姆加特》(Armgart,1871)中表现出来的。这部诗剧描绘了一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