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徽学子返家乡:蒿子粑粑——家乡的味道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闪闪

安徽学子返家乡:蒿子粑粑——家乡的味道

蒿子粑粑,是以加入一种绿色野菜(蒿子)为特色的,主要用米制做的地方特色糕点,主要流行于安徽江淮江南、浙江、江西、湖南等南方地区。

蒿子粑粑主要食材有米粉(糯米粉、粳米粉、籼米粉)、腊肉、蒿叶(白蒿、牡蒿)。蒿子粑粑可用蒸笼蒸,也可蒸熟后将两面煎炸至金黄色,外酥里软,口味更佳。蒿子粑粑带有绿色野菜的清香,鲜香可口,实乃最具地方特色的美食。

2014年5月30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7集“三餐”中介绍了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镇的特色美食蒿子粑粑,一时让蒿子粑粑这种地方特色美食知名度大增。

安徽皖南即安徽长江以南地区,池州、宣城、黄山等地;因为太平天国攻打江南导致部分皖南居民逃避战乱到江北地区安家,因此把这种小吃带到了部分零散的江北县城。(如桐城霍山、霍邱南部、舒城)因为是皖南移民带过去的所以整个皖北并没有完全接受和认识这种小吃,仅仅局限于有皖南移民的县城才有这种清明小吃。

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吃蒿子粑粑,是安徽江南一带民间传统风俗。据祖辈老人传下来的说法,为的是纪念死者,同时祝愿人人健康长寿,不为邪恶所侵。

估计神农尝百草时代,先民们就知道蒿子可以食用了。祖先从九江来到鄂东南的,那还是明代嘉靖年间。1525年,朱氏皇帝把族人强制迁徙到人烟稀少的幕阜山北麓。先人背着干粮、农具、种子、行李、炊具,携妻子儿女,在官兵的押解下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水路是从九江逆流而上,到韦源口进入大冶湖。不知那时有没有大船供先民乘坐。徒步则是从瑞昌到兴国州(今阳新),期间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最后定居在南山柯近溪。也是今天的大泉沟风景区的半山腰上。米/粘米制食品。在广东及台湾客家地区称为“艾粄”,江西客家地区称为“艾米果”,在闽南及潮汕地区称为“艾粿”,而广府地区则常称作“艾饼”。制作好的青团食用起来清甜甘香,软糯可口,带有艾叶香气。

族人从前在九江富庶之地,鱼米之乡终日劳作。天亮起床,劳作至巳时(早上九点)回家吃早饭。中午劳作至申时(下午三时)吃午饭,晚饭则是亥时,晚上九点以后。先人嗜食大米、豆类,间或在麦收季节吃一些面坨子。

先人视男人为一家之主,在家庭内部地位极高。早餐,中餐、晚餐的主食都是米饭,佐以新鲜蔬菜、瓜果。也有咸菜豆豉之类。黄豆做豆腐,绿豆熬稀饭,南瓜煮小麦坨子。当然也会用糯米做酒酿,稻谷烧谷酒。农妇则不同,她们要做家务,织布,晾晒粮食,舂米,喂猪养鸡,洗衣做饭。但吃饭的时候,她们吃稀饭,杂粮,红薯居多。

先人在迁徙的路上,每到吃饭时间,埋锅造饭,然后继续赶路。到了下雨,或柴火找不到的地方,就吃干粮。蒿子粑是少不了的。除了冬天,蒿草一年三季都有。农妇把大米磨成粉,掺水,和切细蒿子,揉成面团,再捏成一个个圆饼,上笼屉蒸熟。多做一些蒿子粑,带在行囊里。孩子饿了,就给他一个。先人们一路就这么走过来了。一直到今天,故乡还有吃蒿子粑的习惯。

古代山民所生活的地方山高林密,毒蛇较多,时常伤人。为防蛇出山伤人,老祖先研制一种以艾蒿为主要成份的药物,拌上香甜食物,扎入蛇洞让蛇来吃,蛇吃了会死去,这种风俗叫扎蛇眼。同时,还编成对巴句敬告人们:“三月三,蛇出山,蒿子粑粑扎蛇眼。”后来,人们用蒿叶拌米粉做成粑粑,在三月初三这天吃。据说,吃了三月三的蒿子粑粑,进山劳作,出门办事,就不会遭遇蛇咬伤,而且一路平安,凡事吉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86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解码植物智慧,探寻自然真章

为践行科学教育理念,激发儿童探索自然科学的热情,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4月19日,生命科学学院于方荫楼三区五楼会议室开展《解码植物生存智慧》研学讲堂,引领孩子们走进植物…… 生命科学学院采编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志愿精神照亮校园,携手共建有序停车

为保障师生通行安全,营造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传递温暖与责任担当,4月起,生命科学学院开展电动车停放巡视活动,生科学子化身文明秩序的守护者,用行动为校园的整洁与和谐注入青春力量…… 生命科学学院采编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夯团务知识之基,启青春奋进之程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巩固入团积极分子的基础团务知识,检验生命科学学院入团积极分子的理论素养与思想政治觉悟,为团组织注入新鲜的血液,4月15日…… 生命科学学院采编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青春趣跑,运动同行

为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团队合作精神,展现生科学子的青春风采,3月25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以“青春趣跑,运动同行”为主题在方荫楼举办了趣味运动会,生科学子们踊跃参与。趣味运动会…… 生命科学学院采编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巧手传薪火,歌声暖夕阳

三月春风暖人心,雷锋精神永流传。为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引导生科学子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3月15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前往南昌优年…… 李姝婷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传承雷锋精神,共赴碧水之约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激励学生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3月16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联合文旅先锋青年…… 何晴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情暖志愿日,温暖伴征程

为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培养青年社会责任感,引导同学们参与志愿服务、贡献青春力量,12月7日,生命科学学院在青年文化广场举办“十二·五国际志愿者日”…… 生命科学学院采编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骨干引领展芳华,青年逐梦践初心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响应团中央关于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号召,进一步引导和激励生科学子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素养、增强实践…… 生命科学学院采编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心灵驿站·五育润心”朋辈心理项目成功开展

导语:为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要求,用行动回应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一群众关切、社…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顺利举行爱心助学捐赠仪式

为弘扬社会公益精神,助力学子求学圆梦,4月29日下午,湘潭市川渝商会赴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开展“筑梦同行·大爱无疆”爱心助…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兴趣课堂四月第三期总结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兴趣课堂四月第三期总结四月芳菲,春意盎然。为进一步丰富儿童课余生活,提升儿童综合素养,山东大…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开展“植梦前行,未来可期” 保研经验交流会

4月26日下午,植物保护学院“植梦前行,未来可期”保研经验交流会在崇德楼C1106成功举办。活动邀请2021级付蓉、徐凯晨、安志鹏、…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召开班级“两创建”活动动员大会

4月27日上午,植物保护学院在学院大会议室B1212室召开班级“两创建”动员大会。辅导员贾志宏、学生会学风全体学生、各年级学生…

最新发布

武汉学子三下乡:爱在乡村,共“数”未来
本网讯(通讯员梁东越)“数学——科学不可动摇的基石,促进人类事业进步的丰富源泉。”为促进乡村数学基础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7月19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
打造美丽乡村,发展绿色经济,弘扬生态文明。
安阳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前往焦作武陟,走访当地村民、村干部,探索“生态农业与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了解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绿色产业的发展态势,打好生态环境与产业经济的…
湖北学子三下乡:谨防溺水惜生命,安全教育助前行
本网讯(通讯员吴泌翰)习近平总书记有言:“少年儿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希望、我们伟大民族的希望。”如今夏季愈加炎热,防溺水越发重要,为了培养小朋友们的防溺水知识,让他们度过一个安全的暑假。7月20日,…
泡泡之中寻物理 溺水安全要牢记
(通讯员章雨辰陈钇桔)7月10日,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员国情学习与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在赤壁市柳山湖镇宝塔山村开展“希望家园”夏令营活动。为丰富当地留守儿童的暑期生活,提升其科…
【2022年暑期三下乡系列报道】非遗名曲探发展,民歌传唱在苗乡
为深入挖掘苗族文化底蕴,领略和传承苗族歌舞的魅力,2022年7月5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扬帆起航”乡村振兴与文化惠民实践团成员前往罗家沱苗寨、盘歌堂向当地村民学习苗歌。苗族民歌属于传统音乐,“山歌不唱呃…
安阳工学院暑期三下乡党史教育
为了加强深化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并学习党百年来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要深刻学习领会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通过对党史的学习,更深一步认识到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
探索象形文字,发掘汉字文化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汉字文明,在追溯汉字历史轨迹的同时,增进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学习兴趣,福州大学赴福清市特教学校“十载芳华・筑梦远航”实践队特开设本次“走进汉字历史,探秘象形文字”课程…
山载武当韵,道传武术魂
两袖清风、一袭素衣,用一口流利的英语给国外学员讲授传统文化、武当武术、太极养生,他就是武当道家养生院院长顾师宁,连续32年坚持向海外传播弘扬武当文化、武当武术,致力于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被人…
五育并举促发展 砥砺前行践初心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王建慧)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贯彻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7月9日,赴湖北省赤壁市柳山湖镇宝塔山村开展“希望家园”暑期班实践活动的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员…
河南学子三下乡——我的支教生活
河南学子三下乡--我的支教生活2022年7月20日星期三今天是“温暖春芽”七彩梦想支教队支教第十七天。今天郑州下了大雨让我想起来去年郑州的洪水和去年支教队在汤阴县经历的暴雨。一天没有出去,看着窗外的雨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