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生命何须雕琢,活着亦是本色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王琪

作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泾县“书香沁·支教情”社会实践团队的一员,我需要承担向孩子们授课的任务,这是我第一次作为老师站在讲台上,我想要带给这些孩子别样的课堂体验,思来想去,我选择讲解余华的《活着》,我相信这次课一定可以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活着只为活着本身,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事。这句话一直陪伴在我身边,激励着我,如今我也想把它带给这些孩子们。当我问起班上有多少同学看过《活着》的时候,竟然有不少同学看过,我感到很欣慰,当我问起他们读完的感受时,一个男孩举起手说到,“老师,我觉得福贵好惨啊,他的家人都死了。”我点点头,但我又说到,“老师今天给大家上的不是一堂文学课,而是一节生命课。”孩子们都疑惑地看着我。

图为支教老师在上课。

了解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离不开了解它的作者。我首先展示了余华的照片,问孩子们对余华的第一印象。“忧郁。”有人叫到,“我觉得他很严肃。”又有人说。我心里暗自窃喜,这也是我对余华的第一印象,我告诉孩子们余华是一个被写作耽误的喜剧演员,孩子们都觉得难以置信,但我很快便打消了他们的疑虑。我给孩子们展示了余华的一些名场面,孩子们哄堂大笑,这与他们感觉中的余华是完全不同的,课堂上一下子充满了愉快的氛围。这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我就是希望通过余华的幽默性格来活跃课堂的氛围。

但这是一节“前后矛盾”的课,余华与《活着》在某种程度上是“毫无联系”的。介绍完余华后,我提醒孩子们,接下来我要介绍《活着》的主要情节,大家就感受不到快乐了。孩子们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余华这样一个幽默的人能够写出多么悲伤的作品。我按照时间的顺序,讲述着福贵的故事,越往下讲我越不忍心,因为我站在讲台上看到有的女孩在偷偷擦拭眼泪了,但我必须讲下去,不仅仅这是课程的目标,更是我想要教给他们的东西——生命的真谛是对苦难的忍受。

讲述完福贵的故事后,我看了一眼黑板,黑板上写满了名字,但是故事的最后只有福贵活着,其他人的名字就好像一个个墓碑名,死去的人被印刻在福贵的心中,也被留在了孩子们的心里。上完全书后,我问孩子们有什么感想,一位女孩缓缓地举起她的手,我示意她起来回答。“老师,我觉得福贵虽然曾经不是好人,但他后来只是想活下去,想要家人和他一起活下去,可是最后只剩他一个人了。”这个女孩的回答让我很满意,我告诉孩子们,如果有人问你们《活着》讲了什么,你们可以告诉他,很简单就是“活着”这两个字。

图为孩子们在听课。

“今天的这节课,我希望大家不要把它当成文学课,今天我上的不是一本小说,而是生命,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生下来,活下去,这本身就是生命价值的实现。”我在课程结束后这样对孩子们说。

这节课上完以后,我觉得我不仅是在教这群孩子,我自己也学习到了很多。孩子们和我一样都正值青春年少,生命所要带给我们的困难与幸福是未知的,但无论生活是美好还是痛苦,活着都是我们必须要坚持下去的事,活着既不象征者抗争,也不是一种喊叫,活着是一种忍受,忍受生命给我们的幸福与困难,无聊与平庸。“今天的这节课,我希望大家不要把它当成文学课,今天我上的不是一本小说,而是生命,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生下来,活下去,这本身就是生命价值的实现。”我在课程结束后这样对孩子们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24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安徽工业大学寒假社会实践——发掘优秀文化,传承文化光辉

2025年1月18日,一个晴朗的周六,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三人行文化传承团队”踏上了前往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的文化之旅,目的地是著名文学家张恨水的故居。这座始建于清末的徽…… 孔振辉 安徽工业大学查看全文 >>

安徽工业大学寒假社会实践——探寻优秀文化,讲好家乡故事

2025年1月18日星期六,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三人行文化传承团队来到了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张恨水故居。这座始建于清末的徽派建筑,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庄重。推开斑驳的木门,仿…… 杨智 安徽工业大学查看全文 >>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子三下乡:传承红色精神,书写新时代篇章

红色精神——一种由坚定信念、不屈意志和无私奉献构成的精神财富,它如同璀璨星辰,照亮着我们的前行之路,赋予我们无穷的力量。2024年8月5日,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爱国红色主义实践队踏…… 杨智 安徽工业大学查看全文 >>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子三下乡:回望历史,筑梦未来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孕育了一种不朽的精神——红色精神。它如同一颗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了我们的道路,赋予我们坚定的信念、坚韧的意志和无限的奉献精神。2024年8月5日,电气与信息…… 张晨阳 安徽工业大学查看全文 >>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子三下乡:走进历史,薪火相传

这次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爱国红色主义实践队的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深刻回望,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通过实地探访中山陵和杨靖宇烈士陵园,队员们亲身体验了革命先烈…… 朱洪江 安徽工业大学查看全文 >>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三下乡:赓续红色精神,弘扬光荣传统

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革命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它蕴含着坚定的信仰、不屈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这种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也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 杨智 张浩浩 安徽工业大学查看全文 >>

电气学子返家乡:英雄永垂不朽 先烈丰碑永存

烈士陵园是一片承载着丰富历史和英雄事迹的圣地,为瞻仰先烈,铭记初心使命。1月28日,电气学院调研实践队分别赴德州市陵城区烈士陵园,襄阳市烈士纪念馆参观,赓续红色文化。步入烈士陵…… 杨智 安徽工业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兴趣课堂四月第三期总结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兴趣课堂四月第三期总结四月芳菲,春意盎然。为进一步丰富儿童课余生活,提升儿童综合素养,山东大…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开展“植梦前行,未来可期” 保研经验交流会

4月26日下午,植物保护学院“植梦前行,未来可期”保研经验交流会在崇德楼C1106成功举办。活动邀请2021级付蓉、徐凯晨、安志鹏、…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召开班级“两创建”活动动员大会

4月27日上午,植物保护学院在学院大会议室B1212室召开班级“两创建”动员大会。辅导员贾志宏、学生会学风全体学生、各年级学生…

信阳师范大学“五四传薪火,青年勇担当”|我院与校团委联合举行升国旗仪

为弘扬五四精神,厚植广大师生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4月28日,教育科学学院和校团委联合于明德广场举行…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一生一技”之 第二十二届教师风采大赛决赛

4月29日,教育科学学院于逸夫楼报告厅举办“一生一技”之第二十二届教师风采大赛决赛。教育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缑星、副院长郭…

最新发布

花鼓传情实地调研第七弹
1.实地调研总结与分析1)专访内容总结徽州花鼓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深厚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的艺术瑰宝。蚌埠市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社会活动部门以及…
背靠党旗,为民献爱心
为宣传急救知识,全面提高揭阳当地居民的急救方面的综合素质,广东医科大学星扬三下乡服务队全体成员来到了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全美村,于8月2日与当地村委会合作开展了急救知识宣传和技能培训活动。当天早上…
江苏学子三下乡:焠英雄之心,铸青年精神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深入学习党领导决策的精神宗旨,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2022年暑期三下乡“复苏纾困,关情民生”调研队走访江苏省各地红色纪念馆,瞻仰英雄故里,追溯红色记忆。团队成员积极寻访当地…
花鼓传情实地调研第六弹
1)采访工作人员蒋磊问:您好!很抱歉打扰到您!我们是正在进行调研的大学生,想就花鼓灯的发展请教您一些问题,请问您现在有时间吗?答:有时间的,我们来会议室谈吧。问:好的!请问你们非遗保护中心办公…
花鼓传情实地调研第五弹
蚌埠市文化馆专访记录员:王珺芊地点: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环湖西路2号时间:7月15日为了深入了解如今花鼓灯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花鼓灯传承的前景,团队成员于7月15日来到了安徽省蚌埠市文化馆,与文化馆保安大…
花鼓传情实地调研第四弹
(1)冯嘴村村民访谈记录1)村民张叔叔问:叔叔您好,我们是安徽财经大学的大学生,来这边了解一下花鼓灯的文化,这里有些问题想要问您,您方便吗?答:喔喔,有的,可以。问:平时村里举办有关花鼓灯的活动…
花鼓传情实地调研第三弹
(1)与冯开苗的访谈记录问:您好!很抱歉打扰到您,我们是安徽财经大学的大学生,想就花鼓灯询问一些问题,不知道您现在方不方便?答:方便,尽管问吧。问:花鼓灯至今有多久的历史了呢?答:花鼓灯的起源…
花鼓传情实地调研第二弹
2.调研中国花鼓灯第一村——冯嘴村记录员:朱蔺姣地点: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冯嘴村时间:7月13日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花鼓灯文化,以及其发展现状,团队成员于7月13日来到了蚌埠市禹会区冯嘴村进行调研,并向村委会…
花鼓传情实地调研第一弹
(一)针对花鼓灯相关从业人员的实地调研情况及成果1.蚌埠市花鼓灯歌舞剧院专访记录员:王珺芊地点: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体育路4号时间:7月12日为了更加深入的调研花鼓灯发展传承中的具体问题,团队成员于3月12…
安工学子三下乡:在实践中寻找成功的方向
这几天的天气非常不错,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因为疫情原因,我们这次开展活动的方式为线上开展。队员们根据自己家乡的实际情况选择开展活动的内容。在这些天里有的队友。加入社区劳动,帮助社区工作人员打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