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重生态文明,建美丽林场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付春蕾 廖乾江

两山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指明了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同共生的新路径,引领的美丽中国建设的有序展开。

2022年8月17日是江西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大港实验林场科技兴农服务团实地调研的第二天。服务团今天的任务是实地考察龙潭水电站。在吃过林场准备的丰盛早餐,简单做过防晒防暑措施之后,服务团跟随林场工人赵师傅前往龙潭水电站。

早晨八点半,太阳早已悬挂高空,肆无忌惮的散发着它的光和热。前往龙潭的路上赵师傅向服务团成员介绍了水电站的历史,龙潭水电站始建于1971年,在当时是为了解决林场柴油发电成本高功率小的问题而修建的,时至今日它已为林场默默发电了将近六十年,是林场职工自豪的一道风景线。水电站在山里,沿着一条陡峭幽深的小径往里走,随处可见小小的四脚蛇,遍地蹦跶的蚂蚱,满地爬的蚂蚁。赵师傅一边在前面引路驱赶路上的虫蚁,一边时不时的停下来向我们介绍一些路边的动植物,还教服务团的成员通过种子的凹槽分辨扁桃枫和毛八角枫,赵师傅的老道经验让服务团赞叹不已。途中经过一个山泉,明明是炎炎夏日,在它边上却能感受到丝丝凉意,这大概就是《小石潭记》所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赵师傅掬起一捧山泉对服务团说泉水干净可以直接喝,说完就低头喝下,服务团的成员也掬起一捧,入手便能感到泉水的清凉,一口下肚清甜甘冽,一路上的烦躁苦闷都被一扫而光。

路途过半,服务团一行人到达了一座小桥——红卫桥,赵师傅说当年他们就是通过这一座小桥一点一点的将水电站的建设材料运到山里,将水电站慢慢建设起来的。六十年的光阴荏苒,桥还是那座桥,人却不是一批人。服务团怀着崇敬的心情过桥,仿佛能看到林场的先辈们为了林场的希望一点一点扛着材料艰难的过桥上山的场景,他们忘我奋战,只为了能给林场带来光明。服务团这一刻与先辈同行。

路走走停停,累了便休整片刻而后整装待发,终于到达了龙潭发电站,一座屹立在深山之中,默默无闻的小房子,却担任着发电的重任,是林场的重要核心。因为临近水库,小房子的环境也也显得潮湿闷热,可想而知发电站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忍受无边的孤独,还需要克服生活中的困难,这对身心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服务团不由得对工作人员肃然起敬。服务团一行人参观了水力发电的装置,了解了水力发电的原理以及明白了这一座小小的水电站能起到多大的作用。继续出发行至龙潭瀑布,扑面而来的水汽冲散了燥热,满眼青翠,服务团一行的疲劳在40度的烈日下得以缓解。

参观完水电站,赵师傅考虑到天气过于炎热容易导致中暑,于是带领服务团选择了一条小路,虽说陡峭,但路旁郁郁葱葱的林木也为服务团一行人遮蔽了正午的烈日。返程途中随处可见森林防火、严禁砍伐的警示标牌,听赵师傅说这些年大家都有了防火的意识,森林火灾少了很多,但是一些砍伐现象还是很严重,而过度砍伐就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在大暴雨时候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所以这些警示牌用来警醒大家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最终历时三个半小时,服务团一行人完成了调研之旅!

服务团三下乡的第二天实地调研就在感受山间的风,欣赏树林的绿,品尝泉水的甜中完美收官了,这一趟称之为丛林探险也不为过,在天气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服务团成员依旧克服困难,不畏艰险地完成了实地调研!一路上的生态文明让服务团真切感受到了林场的魅力所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44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解码植物智慧,探寻自然真章

为践行科学教育理念,激发儿童探索自然科学的热情,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4月19日,生命科学学院于方荫楼三区五楼会议室开展《解码植物生存智慧》研学讲堂,引领孩子们走进植物…… 生命科学学院采编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志愿精神照亮校园,携手共建有序停车

为保障师生通行安全,营造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传递温暖与责任担当,4月起,生命科学学院开展电动车停放巡视活动,生科学子化身文明秩序的守护者,用行动为校园的整洁与和谐注入青春力量…… 生命科学学院采编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夯团务知识之基,启青春奋进之程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巩固入团积极分子的基础团务知识,检验生命科学学院入团积极分子的理论素养与思想政治觉悟,为团组织注入新鲜的血液,4月15日…… 生命科学学院采编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青春趣跑,运动同行

为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团队合作精神,展现生科学子的青春风采,3月25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以“青春趣跑,运动同行”为主题在方荫楼举办了趣味运动会,生科学子们踊跃参与。趣味运动会…… 生命科学学院采编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巧手传薪火,歌声暖夕阳

三月春风暖人心,雷锋精神永流传。为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引导生科学子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3月15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前往南昌优年…… 李姝婷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传承雷锋精神,共赴碧水之约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激励学生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3月16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联合文旅先锋青年…… 何晴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情暖志愿日,温暖伴征程

为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培养青年社会责任感,引导同学们参与志愿服务、贡献青春力量,12月7日,生命科学学院在青年文化广场举办“十二·五国际志愿者日”…… 生命科学学院采编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骨干引领展芳华,青年逐梦践初心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响应团中央关于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号召,进一步引导和激励生科学子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素养、增强实践…… 生命科学学院采编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心灵驿站·五育润心”朋辈心理项目成功开展

导语:为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要求,用行动回应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一群众关切、社…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顺利举行爱心助学捐赠仪式

为弘扬社会公益精神,助力学子求学圆梦,4月29日下午,湘潭市川渝商会赴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开展“筑梦同行·大爱无疆”爱心助…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兴趣课堂四月第三期总结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兴趣课堂四月第三期总结四月芳菲,春意盎然。为进一步丰富儿童课余生活,提升儿童综合素养,山东大…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开展“植梦前行,未来可期” 保研经验交流会

4月26日下午,植物保护学院“植梦前行,未来可期”保研经验交流会在崇德楼C1106成功举办。活动邀请2021级付蓉、徐凯晨、安志鹏、…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召开班级“两创建”活动动员大会

4月27日上午,植物保护学院在学院大会议室B1212室召开班级“两创建”动员大会。辅导员贾志宏、学生会学风全体学生、各年级学生…

最新发布

生态公园焕新颜,长江保护记心间
今天我们前往运河公园,为日后的分析搜集更多的辅助资料。运河公园位于宜昌市“城东生态新区”,总占地12公顷,地处丘陵地貌的低洼地,由废弃的鱼塘改建,内有一小型水电站。经过巧妙的设计,使鱼塘成为水体…
对铜陵市犁桥村乡村振兴与改革开放的调查活动
改革开放与乡村振兴的调查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中国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全世界有目共睹。三十多年里,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民生得到改善,人民的总体生活进入了小康水…
科技兴农到林场,共大精神永传承
古语曰:“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为了了解共大精神的产生,为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共大精神,为了将共大精神更好的传承下去,江西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大港林场服务团来到了共大精神的…
山东理工大学“法治未来”正能青年社会实践团风采展示14
为进一步传承红色精神,厚植爱党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普及法律知识,山东理工大学“法治未来”正能青年社会实践团赴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西冶社区、钢城区党史文化长廊、金鼎社区党群服务中…
重走历史足迹,弘扬中华文明
2022年7月份,西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党史学习小组参观学习了甘肃博物馆内许多历史文物及甘肃红色文化,使小分队的队员对红色道路及悠久的甘肃历史有了新的认识。甘肃博物馆坐落于西站附近:外观宏伟、气势…
山东理工大学“法治未来”正能青年社会实践团风采展示11
为进一步推进基层法治化精神自觉进程、了解《民法典》《民事诉讼法》的普及情况,202年7月4日,山东理工大学“法治未来”正能青年社会实践团前往“全国文明村”“全国村民自治示范村”柳桥峪村实践调研。实践…
强化科技兴农,助力乡村振兴
国家对于农村经济发展非常重视,科技兴农战略也已经深入到农村发展的各个角落,可以说科技兴农战略彻底改变了我国过去的农村发展方式,使农村也能够感受到科技的实惠。2022年8月16日,江西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
山东理工大学“法治未来”正能青年社会实践团风采展示10
为进一步了解民法典落实情况和乡村法治化治理新面貌,近距离感受党建引领综合发展政务模式,2022年7月4日上午,山东理工大学“法治未来”正能青年社会实践团前往济南市钢城区颜庄街道柳桥峪村进行调研学习,并…
山东理工大学“法治未来”正能青年社会实践团风采展示9
为进一步推进基层法治化精神自觉进程、对民法典普及宣传情况、电信诈骗相关法律知识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和体会,2022年7月4日,山东理工大学“法治未来”正能青年社会实践团前往济南市钢城区颜庄街道的柳桥峪村进…
厚植国家情怀,肩负时代重任
或许,有一种悲欢复杂过诗与长歌,有一处江湖潇洒过渔樵耕读,有一缕恸声惊痛过马革裹尸,但没有一种叙述,能生动过兵燹风霜,经历数年后的娓娓道来。他是抗美援朝的一位解放军老兵,也是一位战争的亲身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