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遇见非遗文化,文旅助力传承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作者:周文雨

合工大学子三下乡:遇见非遗文化,文旅助力传承

大学生网安庆7月10日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骆心仪 丁凯旋)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当代大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保护意识。合肥工业大学“松海遇黄梅”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成员于2023年7月9日来到中国宿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参观文化馆并采访非遗办公室副主任朱加祥。实践团队就黄梅戏共生剧种文南词为主对朱主任进行了采访。听了朱主任的讲解让实践团队成员们在传承黄梅戏方面受益匪浅,并更加坚定了宣传推广黄梅戏的决心。

在采访中,朱主任首先介绍了宿松县非遗保护中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项目包括:文南词、丝弦锣鼓、九井沟传说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宿松县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参观完文化馆展出内容后,在采访之前,实践团成员们对宿松县非遗保护中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认为这些项目都是宿松县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通过这些传统文化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实践团成员随后提出了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哪些与黄梅戏有所关联的疑问,朱主任表示,黄梅戏与宿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密切关联首先体现在“文南词”上,文南词作为黄梅戏的姊妹剧种,在黄梅戏的形成、发展和高峰阶段,甚至到目前为止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其次是宿松县的省级非遗项目断丝弦锣鼓,这是一种器乐演奏形式,被广泛应用在黄梅戏的伴奏中。而最重要的是另一项省级非遗“宿松民歌”,宿松民歌在戏剧剧种产生之前就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音乐素材,在戏曲的形成和发展中一直给予养分并使其有更广大的发展空间。

关于黄梅戏和文南词的异同,朱主任指出两者首先是在唱腔上有所不同,文南词以文词、南词等十二个曲牌形成了独特的唱腔体系,而黄梅戏以更广为人知的西皮腔、二黄腔等典型的富有特色的唱腔为主。第二个不同在于伴奏乐器,文南词独有的乐器有四胡、鱼鼓,黄梅戏在断丝弦锣鼓中常用的乐器外还加入了许多丝弦伴奏乐器。 第三个不同在告白,即语言表达上,黄梅戏的告白通常使用安庆及周边地区的方言为主,文南词的告白全部采用宿松话来表达,在一些唱词的对白上带一些普通话的元素。相同点主要集中在服装、道具等方面,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和相似。

针对黄梅戏在宿松地方传承的问题,实践团成员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向朱主任请教了相关建议。实践团成员交流后认为,可以结合宿松地方传统文化传承黄梅戏,深入挖掘宿松地区的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为黄梅戏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同时,可以利用宿松地区的优美风景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将黄梅戏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打造文化旅游新名片。此外,还需要加强对黄梅戏及文南词表演艺术的培训与普及,传承这一传统艺术。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黄梅戏及文南词。

为了保护与传承文南词,宿松文化馆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自2012年来,宿松县非遗中心及相关部门出版了《五韵乡音戏曲活化石文南词》等多本书籍,开展了多项专题工程对文南词进行传承保护。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还专门来到宿松县拍摄了《深闺倩影待人识》这一文南词专题片,在央视多次播放并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传承和发扬黄梅戏和文南词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共同参与。当地也十分珍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宣传和传承,让黄梅戏和文南词这类传统艺术能够在当代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经过与朱主任的交流,成员们对黄梅戏在宿松的起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传承黄梅戏的文南词有了更丰富的认识。他们表示会在此次实践中继续努力,发挥自身优势,为宣传推广黄梅戏及文南词这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属于团队的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非遗办公室副主任朱加祥(左四)、非遗办公室主任石大平(中)、宿松县文化馆副馆长冯吟梅(右四)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高飞 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非遗办公室副主任朱加祥。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高飞 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讨论宿松传统文化与团队调研方向的渊源。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高飞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32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自动化学院开展“镇江遗韵,传承中华文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进一步坚守文化传承,弘扬非遗传承匠心精神,江苏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镇江遗韵”中华文化传承团于2024年8月27日走进镇江醋文化博物馆和高资跳面传承点开展“镇江遗韵,传承中华文化”暑…… 解云贺 江苏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查看全文 >>

江苏科技大学志愿服务队助力丹徒区唐驾庄村,以“绘梦田园”开启乡村振兴

时雨润农,绿水青山臻化境;脱贫致富,飞歌鼓劲壮豪情。江苏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寸寸丹心照农土”志愿服务队于2024年8月26日完成了镇江市丹徒区唐驾庄村的特色墙绘项目,以艺术之笔为乡村…… 崔超 秦蓉 戴毅杰 江苏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2022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团支部赴福州市侯官村开展侯官“古街焕新”大地美

在闽江之畔的千年古村侯官,一场由青春力量主导的环保行动正悄然展开。近日,我院2022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团支部联合闽侯县…

“心灵驿站·五育润心”朋辈心理项目成功开展

导语:为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要求,用行动回应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一群众关切、社…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顺利举行爱心助学捐赠仪式

为弘扬社会公益精神,助力学子求学圆梦,4月29日下午,湘潭市川渝商会赴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开展“筑梦同行·大爱无疆”爱心助…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兴趣课堂四月第三期总结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兴趣课堂四月第三期总结四月芳菲,春意盎然。为进一步丰富儿童课余生活,提升儿童综合素养,山东大…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开展“植梦前行,未来可期” 保研经验交流会

4月26日下午,植物保护学院“植梦前行,未来可期”保研经验交流会在崇德楼C1106成功举办。活动邀请2021级付蓉、徐凯晨、安志鹏、…

最新发布

去往更广阔的天空
支教马上结束,我们心里充满不舍。在这次支教志愿活动中,我主要教授了红旗渠相关的历史与知识,通过趣味的讲解深入孩子们对红旗渠的了解。我希望通过教授红旗渠知识,传承红旗渠精神,让孩子们不怕吃苦,努…
缘结黄梅戏,再遇《天仙配》
合工大学子三下乡:缘结黄梅戏,再遇《天仙配》大学生网宿松7月11日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辛俊澎)为深入了解黄梅戏传承与发展现状,对黄梅戏发展贡献青年力量,助力黄梅戏传承。合肥工业大学“松海遇黄梅”暑…
枣院学子三下乡:重温红色历史,寻找红色记忆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广泛开展党史宣讲教育,加强社区居民的思想教育建设,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红色力量,激发社区居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决心。7月6日上午,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大学…
践行社会责任,助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助力网络走进农村,帮助农人利用网络
助力网络走进农村,帮助农人使用网络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助力农村振兴,传播科技新潮”实践队队员杨宇豪选择参与帮助农村人民学习使用网络实践活动,时间为7月31日,地点为新村镇居住地社区。这次实践…
回首艰辛历史,回望坎坷之路
八月二日,“青春之声”实践团到达山东省青岛市。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今日要采访的主题是:如何看待巴黎和会。1918年巴黎和会的谈判失败,导致我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也正是这一谈判的失败导致后来发生的…
一师学子“三下乡”:用知识的火炬点亮梦想——破冰启航
大学生网报讯(通讯员:袁伟杰段十怡周语婕)为建立师生感情基础,增进彼此间亲近感,7月13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数荟星源”党史学习教育团来到了衡阳市衡南县洪山镇洪山联合学校双林中学开展…
云端绘本课堂之向蔡同盟下
时间飞逝,眨眼间此次的暑假夏令营就要接近尾声了,和大家的云端学习之旅即将告一段落,在不舍中我们迎来了最后一节英语绘本课。本节课紧接上节课的内容,讲述了向警予和蔡和森在相遇、相识后,两人相知、相…
赓续红色血脉,续写时代华章,领略红色革命精神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这首曲子作为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插曲,电影一经上映,就不胫而走,弹拨起几代中国人记忆中的“土琵琶”。伴随着美妙的旋律,弘法沧澜实践队来到了薛城区铁道…
“椽承”梦想,点燃希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一个国家有没有发展潜力看的是教育,这个国家富不富强看的也是教育。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什么制度,这个国家向哪个方面发展,教育是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