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巾帼不让须眉,三晋大地上的女中豪杰—哈工大威海2105201班学子暑假实践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语言文学学院 作者:2105201班

巾帼不让须眉,三晋大地上的女中豪杰

巍巍太行,莽莽吕梁,矗立着山西抗战历史伟业的丰碑。在这场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的战争中,广大妇女以特有的坚韧和勇气,为挽救民族危亡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坚强后盾,擎起了山西抗日救国的“半边天”,展现了不怕牺牲、艰苦奋斗、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和吕梁精神。

“假如中国没有半数的妇女的觉醒,中国抗战是不会胜利的”抗战的爆发,一方面给包括妇女在内的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广大妇女民族解放意识和自我解放意识的双重觉醒。抗战伊始,何香凝、史良等妇女领袖大声疾呼:“现在是我们民族争生存的最后关头,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姊妹们,请都快起来。我们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能上战场的去上战场,能救护慰劳的就出来做救护慰劳工作。”在民族大义面前,许多知识女性奔赴抗战前线,山西作为华北敌后抗战的中心和重要的抗日根据地,迎来了许多城市知识女性。“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的歌声反映了那个弥漫着烽火硝烟的年代,广大妇女以无私的奉献和牺牲精神亲送儿子、丈夫、兄弟奔赴疆场杀敌保国,使山西成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拥军模范裴乃秀和“子弟兵母亲”陈改改的故事永远流传在太行山深处。母送子、妻送郎的扩军热潮和反对开小差的归队运动,有力地保障了抗日军队的不竭兵源。比“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更壮烈的是女性亲自参战。1937年1月山西女兵连的成立震动了太原,这支由190多位女性组成的战斗队伍,是中共领导下的山西特殊形式的抗日统一战线组织,“她对于落后的旧中国、旧世界起着突破性的作用;对于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起着先锋的作用;对于山西,甚至对于更大范围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对旧社会压迫的妇女革命运动史上更起着创举性的作用。”这些女兵们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始终战斗在抗日第一线,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民政部“第一批著名抗战英烈名录”中八位女英烈之一的南洋归侨李林,在女兵连军政训练班期间,立下了“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誓言。在1941年日寇对晋绥边区根据地的围攻中浴血奋战,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被周恩来誉为“我们的民族英雄”;梁淑媛为革命事业丢下襁褓中的婴儿,在同反动派进行斗争时牺牲;身怀六甲的李仲英,在威逼利诱前毫不动摇,被敌人残忍地挂在树上将腹中胎儿挑出,壮烈牺牲。她们与广大士兵同甘共苦,经受了战地生活的千难万险,充分显示了女性高昂的爱国热情,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将士的士气。

在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广大女性将个人追求与民族抗战相统一,以忧国忧民、舍小家为大家的民族气节和舍我其谁、铁肩担道义的家国情怀,将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把抗战的要求和愿望付诸实际行动,成为生产建设的主力军和后勤服务的骨干力量。

“妇女的伟大作用第一在经济方面,没有她们,生产就不能进行。”随着抗日战争的持久进行,“壮丁们上了前线”,外加日寇封锁和自然灾害的威胁,根据地的妇女们便自觉地担负起后方的生产重担。妇女们不仅从事纺织、养猪养鸡、养蜂养蚕等家庭副业,而且冲破旧的世俗观念,毅然担负起过去主要由男子承担的开荒种田、植树造林、送粪施肥、锄草收割等繁重的劳动。她们瘦弱的身体迸发着无穷的力量,使“分散的农村成为有组织的工厂”,“家家户户成为军队的后勤供给加工厂”。在春耕运动中努力完成“妇女每人养一只鸡,每三个人养一头猪”的目标。在大生产运动中,女性响应号召制订生产计划,随处可见“到地里去,到场里去,抢收、抢耕。保卫我们的粮食,保卫我们的土地”的火热而紧张的场面。1941年武乡县1万余名妇女参加了“百日纺织运动”,纺花,织布,做军鞋,缝制军衣、军裤上万件,有力地保障了八路军的后勤需要。纺织英雄韩国林、生产旗帜张秋林以及左权的赵春花、石壁村的武拉弟、临南县的刘能林等劳动英雄,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她们用勤劳的双手为根据地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后方与前方、出钱与出力同等重要”的号召下,妇女不但投身生产建设、慷慨捐资,为抗战创造物质条件,而且还以女性特有的细致与温柔承担起募捐、优抗、慰劳、救护等各项战时后勤服务的工作。在根据地开展的捐银运动中,许多妇女把攒了一辈子的金银首饰捐献出来用作抗日军费;妇女们还踊跃购买救国公债支援抗战,如五台县的杨星如老太太拿出多年的积蓄,带头买了一百元的公债。妇女在苦难中还不忘接济抗属,如保德县的“三八”一碗米运动,就以实际行动书写了广大妇女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无论环境怎样残酷,敌人怎样“扫荡”,根据地妇女们都不屈不挠,化苦难为激情,一边唱着《做军鞋》,一边紧张地缝制衣服、鞋袜和被褥;不仅“所有战士的鞋袜及伤员的血衣绷带完全要经过妇女的手”而且她们还承担起救护伤员的任务。平鲁县革命老妈妈林龙背着重伤员,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加以掩护;子弟兵的好母亲杨秀英在“山柴下藏肉”慰劳八路军伤员;东山沟里的“沙奶奶”姚存鱼在家中精心护理伤病员。在根据地涌现出多少个“子弟兵的母亲”和“伤兵之母”,背后也就有多少个动人的事迹。战火纷飞、缺吃少穿的年代,太行奶娘的事迹更是感天动地。她们用甘甜的乳汁、无私的母爱,甚至是生命呵护着八路军将士的后代。平凡的她们用不平凡的壮举,印证了革命军队与人民血肉相连的鱼水之情,书写了军民万众一心筑起铜墙铁壁、挺起民族脊梁的历史画卷。从个体到群像,从前线到后方,山西女性在战争岁月的忍辱负重和坚强抗争,既是彪炳史册的光辉业绩,也是穿越时空的精神财富,是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建功立业的重要精神动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03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构建文明寝室,共享健康生活——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宿舍文化节活

12月3日,外国语学院于龙子湖校区举办以“构建文明寝室,共享健康生活”为主题的宿舍文化节活动。此次活动由外国语学院主办,学生会承办,旨在丰富我院学生宿舍生活,提高学生生活质量,……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让爱心和温暖与生命同行

为深入探索中原大地的宝藏奥秘,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开展文化普及服务,6月29日,外国语学院流浪地球团队共10名队员赴河南地质博物馆开展为期1天的文明志愿者活动。此次活动以志愿服务为主…… 流浪地球团队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小为爱大国

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的重点工作,为了解郑州市部分地区环境保护情况,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6月29日,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小为爱大国团队一行18人前往郑州市二七区开展了为期一天…… 小为爱大国团队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地铁之行

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外的一种延伸,是大学生了解社会,锻炼自我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我们啄木鸟团队,来到地铁站,踏上了调查1号线,2号线和5号线的标识的征…… 啄木鸟团队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防溺水——珍爱生命,远离湍流

黄河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西北20公里处黄河之滨,南依巍巍岳山,北临滔滔黄河,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以壮美的大河风光,源远流长的黄河文…… 黄河防溺水宣讲团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感悟红色精神,争做奋进青年

焦裕禄精神这五个字对我们大家来说都不是陌生的字眼,也是我们党和国家一直号召并需要我们学习和继承的精神。2019年6月27日,我们小组五个成员一起踏上西行的列车,前往豫东平原的兰考县,…… 兰考红色精神小组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翻译与辨误,学习与成长

为调查新开通的郑州市环形地铁五号线,判断一二号线地铁运行线路英文标志语的翻译准确性,6月27日,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啄木鸟团队一行五人开展了社会实践调查。队员们乘坐地铁一号线…… 啄木鸟团队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探究黄河起源,追溯人文历史

黄河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河水滋养了华夏儿女,同时,在黄河流域也衍生出了灿烂辉煌的古代中华文明。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大都来源于…… 追溯黄河团队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2022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团支部赴福州市侯官村开展侯官“古街焕新”大地美

在闽江之畔的千年古村侯官,一场由青春力量主导的环保行动正悄然展开。近日,我院2022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团支部联合闽侯县…

“心灵驿站·五育润心”朋辈心理项目成功开展

导语:为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要求,用行动回应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一群众关切、社…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顺利举行爱心助学捐赠仪式

为弘扬社会公益精神,助力学子求学圆梦,4月29日下午,湘潭市川渝商会赴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开展“筑梦同行·大爱无疆”爱心助…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兴趣课堂四月第三期总结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兴趣课堂四月第三期总结四月芳菲,春意盎然。为进一步丰富儿童课余生活,提升儿童综合素养,山东大…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开展“植梦前行,未来可期” 保研经验交流会

4月26日下午,植物保护学院“植梦前行,未来可期”保研经验交流会在崇德楼C1106成功举办。活动邀请2021级付蓉、徐凯晨、安志鹏、…

最新发布

牢记殷殷嘱托,实干践行使命 ——我院政治2102团支部召开主题团日活动
为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共青团和青年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果,我院政治2102团支部于2023年9月16日在弘毅楼108室开展了“牢记殷殷嘱托,实干践行使命——学…
聊城大学教科院“向阳花”服务队开展“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社会实践活动
为普及家庭教育促进法,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理念和方法,营造重视家庭教育的浓厚氛围,教育科学学院“向阳花”服务队于6月28日至7月2日在聊城市东昌府区柳园街道水韵社区开展“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社会实…
聊城大学教科院满天星服务队”开展“学思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的精神,我院“满天星服务队”于7月2日至8月15日在各自家乡开展了“学思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前期,负责人带领志愿者们认真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领悟党…
广东工业大学学子三下乡:传统美食非遗的味道
暑期,广东工业大学的学子们踏上了一段令人难忘的旅程,前往佛山顺德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实地调研,目标是深入了解和传承该地区的非遗制作技艺。在这次的三下乡调研中,我们探访了双皮奶、陈村粉、伦教糕、…
烽火巾帼,女性力量——哈工大(威海)2105201班开展暑假专题实践活动
纵观中国历朝战争,烽火硝烟的战场上总能看到众多巾帼英雄的身影。回顾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对中国女性影响最深的便是国家的命运。国家的沉沦和民族的危机,给广大妇女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促使她们一步一…
广东工业大学学子:暑期走进顺德,传承非遗制作技艺
近日,广东工业大学的一支实践队伍踏上了前往佛山顺德的征程,旨在探寻和传承这一地区宝贵的非遗文化遗产。实践队员们在三下乡调研过程中,深入了解了双皮奶、陈村粉、伦教糕、嫁女饼以及牛乳制作技艺非遗传…
聊城大学教科院“阳光使者”服务队开展“相逢七月 向‘阳’而生”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为了解特质焦虑者的多媒体学习表现及影响因素,教育科学学院“阳光使者”志愿服务队于7月5日至15日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开展“相逢七月向‘阳’而生”社会…
情系母校 共话未来——迎西农90周年校庆系列之采访西农机电学院朱琳老师
为更好迎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90周年校庆,展现我校的悠久校史和良好校情,机电学院“迎校庆展风采凝共识献智慧”——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九十周年校庆校情校史学习暨校友回访实践项目团队在队长的带领下,对不…
广东工业大学顺德学子返家乡:探索非遗味道,体会文旅发展
顺德学子返家乡:探索非遗味道,体会文旅发展2023年7月20日,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赴顺德暑期三下乡实践调研团队前往顺德,了解在后疫情时代,政府是如何通过城市交通基础建设和餐饮文化建设带动非…
顺德学子返家乡:探索非遗味道,体会文旅发展
2023年7月20日,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赴顺德暑期三下乡实践调研团队前往顺德,了解在后疫情时代,政府是如何通过城市交通基础建设和餐饮文化建设带动非遗文化以及文旅产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