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实践采访 | 邱月:扎根景德镇,串起传统与创新的手艺人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情萦桑梓

在景德镇这片艺术沃土上,陶瓷艺术无处不在,深植于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角落。而在这片艺术的海洋里,邱月以其独特的手串制作技艺,诠释着景德镇人的匠心独运。2025年1月16日,大连理工大学“情萦桑梓·赣水情长”实践团有幸对她进行了专访,探寻在传承与创新中,景德镇人如何守护传统技艺。

初涉手工艺:从热爱到坚持

邱月与手工艺的缘分,可以追溯到十余年前。那时,编织带有花朵图案的复杂样式手工艺品,是她生活中的一抹亮色。编织花样和创意皆由她亲手构思,每一件作品都注满对美的独特理解。为了将这份美传递给更多人,邱月开启了网购店铺,一人承担起从拍摄产品图片到制作商品详情图的工作,每一环节都亲力亲为,饱含着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然而,生活的轨迹难免发生变化。当谈及从事陶瓷手串制作的曲折经历时,邱月深情地说道:“编织是我最初的热爱,那时我着迷于手工艺制作。后来因为家庭原因,我不得不暂时放下。但幸运的是,去年本地陶瓷集市兴起,给了我一个新的机会。我毫不犹豫地决定再次尝试把手工艺品推向市场。线下集市和线上销售很不一样,顾客能亲手触摸、感受我的作品,他们对作品的喜爱,让我更加坚定了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材质与设计:手串中的独特世界

在邱月的手串作品中,材质的选择和搭配堪称一门艺术。每一种材料都像是她精心挑选的伙伴,带着各自独特的故事和意义,相互组合才能编织出“形神兼备”的陶串。这些手串不仅展现出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融合的魅力,更是邱月深耕传承与创新的载体。

“就拿菩提来说吧,”邱月向我们介绍道,“在佛教文化里,它寓意深厚,一直深受信佛之人的喜爱。我在挑选菩提材料时,可是下了大功夫,只选品质上乘的。简单把玩几分钟,就能看到它变得油润有光泽,那种变化特别神奇。我还喜欢在设计手串时融入多种元素,比如将陶瓷与咖啡豆搭配,或者将木珠、朱砂、橄榄片和陶瓷组合在一起。这些材料都是我传承和创新的媒介,我希望通过它们,把手工艺的魅力传递给更多人。”

传统元素:手工艺品的灵魂所在

传统元素是邱月作品的灵魂。她巧妙地将各种传统元素融入手串制作中,让每一件作品都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小小使者,蕴藏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我的手工艺品之所以独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融入了传统元素。”邱月指着手串上的吉祥结和蛇结说道,“这些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我把它们用在手串上,就是想让传统韵味在现代生活中延续下去。还有我们景德镇的传统陶瓷工艺,像青花瓷、贵妃窑变工艺等,它们的花纹、色彩和纹理都独一无二,做出来的效果特别惊艳。”

网络媒体:打开新市场大门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了邱月手工艺品传播的重要平台。通过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她的作品突破了地域限制,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

“像你们一样,已经有很多人是通过网络找到我的,”邱月笑着说道,“之前就有顾客在小红书上发了关于我的手串的笔记,之后就有不少人拿着图片找来。网络真的很神奇,它让我的手工艺品被更多人看到,也让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传播得更远。”

文化传播:手工艺品背后的意义

作为景德镇的手艺人,邱月深知传播本地陶瓷文化的重要性。在与游客交流的过程中,她不仅售卖手工艺品,更是在传播景德镇的陶瓷文化。

“每次卖手串的时候,我都会给大家介绍所用的材料以及背后的文化故事。”邱月认真地说道,“现在很多年轻人来景德镇只去网红打卡地,很少去博物馆深入了解陶瓷文化。我觉得陶瓷手串是个很好的媒介,能吸引年轻人。通过和他们聊手串,我可以让他们了解一些陶瓷文化知识,这也是在为传承和传播家乡的陶瓷文化出一份力。”

市场现状:竞争中的思考与探索

随着景德镇旅游业的日益兴起,手工艺品市场也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着。但邱月也看到了其中的问题,“现在景德镇这么火,我打心眼里高兴。但也看到了一些不良现象,比如卖手串的市场比较混乱,有些商家卖网上进的便宜货,就喜欢恶性竞争,一门心思打压同行,造成市场内卷。”

“与其这样,不如在产品上寻求创新。就像我现在,除了做手串,还在做冰箱贴,也准备做耳饰。咱们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深厚,汉代、唐代、宋代的文化和艺术风格都能作为灵感。一直打价格战、恶意竞争,肯定是行不通的。”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邱月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和品质。她表示将继续在传承中创新,探索传统手工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邱月的故事,是景德镇陶瓷艺术传承与创新的一个缩影。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匠人精神。在未来的日子里,实践团期待邱月能够继续坚守初心、勇往直前,在手工艺品的道路上创造更多的辉煌。同时,团队也希望更多人能够通过本次文化宣传关注到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为传承和发扬这份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献一份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2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自动化学院开展“镇江遗韵,传承中华文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进一步坚守文化传承,弘扬非遗传承匠心精神,江苏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镇江遗韵”中华文化传承团于2024年8月27日走进镇江醋文化博物馆和高资跳面传承点开展“镇江遗韵,传承中华文化”暑…… 解云贺 江苏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查看全文 >>

江苏科技大学志愿服务队助力丹徒区唐驾庄村,以“绘梦田园”开启乡村振兴

时雨润农,绿水青山臻化境;脱贫致富,飞歌鼓劲壮豪情。江苏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寸寸丹心照农土”志愿服务队于2024年8月26日完成了镇江市丹徒区唐驾庄村的特色墙绘项目,以艺术之笔为乡村…… 崔超 秦蓉 戴毅杰 江苏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2022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团支部赴福州市侯官村开展侯官“古街焕新”大地美

在闽江之畔的千年古村侯官,一场由青春力量主导的环保行动正悄然展开。近日,我院2022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团支部联合闽侯县…

“心灵驿站·五育润心”朋辈心理项目成功开展

导语:为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要求,用行动回应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一群众关切、社…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顺利举行爱心助学捐赠仪式

为弘扬社会公益精神,助力学子求学圆梦,4月29日下午,湘潭市川渝商会赴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开展“筑梦同行·大爱无疆”爱心助…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兴趣课堂四月第三期总结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兴趣课堂四月第三期总结四月芳菲,春意盎然。为进一步丰富儿童课余生活,提升儿童综合素养,山东大…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开展“植梦前行,未来可期” 保研经验交流会

4月26日下午,植物保护学院“植梦前行,未来可期”保研经验交流会在崇德楼C1106成功举办。活动邀请2021级付蓉、徐凯晨、安志鹏、…

最新发布

智能乡村发展先锋队——乡村化工产业的探索
在2025年1月的寒假社会实践期间,“智能乡村发展先锋队”实践队深入乡村,实地探查了一家化工厂的生产过程,重点关注了氯代氨的生产环节。通过这次实践,我们深刻感受到科技赋能对乡村工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大学生进校科普,科技之光点亮青少年学习之路
大学生进校科普,科技之光点亮青少年学习之路1月16日上午10点,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科普讲座在舒城第一中学拉开帷幕,这场知识盛宴的主讲人,是来自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赴六安、阜阳、山西、甘肃“星火亮…
学子重归六安中学,传承希望之光
一群曾经在六安中学挥洒青春汗水的学子,怀着对往昔的深情与对未来的期许,重返了他们心中永远的精神家园——高中母校。清晨的阳光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熟悉的校园景色瞬间将学子们的思绪拉回到那段激情燃…
大学生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青春力量助力科学普及
中国大学生网安徽六安2025年2月10日电(通讯员张蝶)大学生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青春力量助力科学普及2025年2月10日,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寒假之行,科普之翼”移动科普团走进安徽六安市某中学,面向青少…
【瞻琪鱼灯,传承非遗,点亮未来——安徽工业大学寒假社会实践纪实】
在冬日的寒风中,安徽工业大学的学生们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探索的热情,踏上了“瞻琪鱼灯,传承非遗,点亮未来”的寒假社会实践之旅。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一次对非物质文化遗…
山东大学文学院“追寻红色足迹”赴鲁豫等地红色文化传承调研活动顺利开展
2025年1月11日至2月11日,山东大学文学院红色文化走访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入潍坊、保定、枣庄、西安、南昌等地,通过实地走访和访谈当地居民、大学生,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家族文化: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家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家族的历史、价值观、传统习俗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山东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源远流长的家族文化。为了深入了解山东家族文化…
孔庙之行:探寻儒家文化之旅
为亲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深入探寻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汲取智慧与力量。2025年2月6日曲阜师范大学“科技慧聚,社创未来”实践队,走进济宁市曲阜孔庙…
反诈宣传在行动,共筑社会安全网
在城市的喧嚣与乡村的宁静之外,还有一块我们不容忽视的领域——网络安全。随着科技的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提升公众的防骗意识,近日,“科技慧聚,社创未来…
电气学子返家乡:守红色初心,续革命薪火;
电气学子返家乡:守红色初心,续革命薪火为传承先辈热血,学先辈精神,铸造时代担当。1月17日至1月20日,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院“文化传承小队”实践小队成员分别前往泗县烈士陵园、宣城市新四军烈士纪念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