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浙江财经大学学生创业团队主导的「智连未来」项目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启动产业化运营。该项目以“重构机械传动核心,赋能中国智造升级”为使命,通过自主研发的一体化智能生产线,成功突破传统连杆制造效率低、成本高、定制难的行业瓶颈,为机器人、无人叉车等高端装备提供精密传动解决方案。
【劳模精神引领,技术攻坚破局】
8月5日,在项目投产仪式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高级工程师陈建国受邀担任技术顾问。他现场演示了智能连杆的精密加工过程:“传统工艺需要15道工序,现在通过我们的多轴联动加工中心,8道工序即可完成,精度提升至±0.03mm。”这位深耕机械制造40年的老工匠感慨道:“当年手工打磨一个连杆需要3小时,现在智能产线90秒就能完成,这是真正的产业跃迁。”
【校企协同创新,破解行业痛点】
针对行业普遍存在的14.7%毛利率困局,「智连未来」团队与浙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发出三大创新方案:
·成本控制体系:通过工序整合降低28%生产成本
·模块化设计平台:实现非标产品15天快速交付
·寿命增强技术:800MPa特种合金使产品寿命延长3倍
在嘉兴某智能仓储示范基地,技术人员展示了搭载智连连杆的无人叉车集群:“过去每季度需更换连杆,现在使用寿命延长至2年,单台设备年维护成本下降4.2万元。”
【文化传承融合,培育新生力量】
项目特别设立“匠新传承计划”,在宁波技师学院建立产教融合基地。8月8日,首批30名学员在智能产线完成实训,学员王磊在精密装配考核中取得0.01mm误差的优异成绩:“从祖父那辈的榔头锉刀,到现在的数字孪生技术,我们这一代要跑出智能制造加速度。”
【行业生态共建,树立技术标准】
在8月10日举行的长三角智能制造峰会上,「智连未来」联合12家上下游企业发布《智能连杆技术白皮书》,首次定义行业性能参数标准。目前项目已获23项专利,服务60余家制造企业,累计减少碳排放820吨。
“我们要让每根连杆都成为驱动中国智造的精密齿轮。”团队负责人表示。随着首条产线日均3000件的稳定输出,这个由三代工匠精神滋养的科创项目,正书写着传统制造转型升级的新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71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