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当下中国文艺如何参与国际竞争

来源:光明网 作者:陈林侠

  作者: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林侠

  中国文艺应当体现出与世人共冷暖、同休戚的人类关怀:不仅讲述中国故事,展现时代风貌,追溯历史传统,关注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而且对世界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件和现象积极发声,深入思考、设法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发展瓶颈、现实困境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认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艺术也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生命力”。诸如此类,都具有高屋建瓴的战略意义,给中国文艺提出了积极参与全球文化竞争的新要求、新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将文艺纳入国家文化软实力,有着特殊的时代意义。与当下中国政治、经济一样,已置身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艺很难关起门来独自发展。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语境,意味着欲提振国际影响,必须首先具有世界视野与胸襟。我们迫切需要在内容的关联性方面,充分考虑接受群体的实际。换句话说,中国文艺应当体现出与世人共冷暖、同休戚的人类关怀。

  具体来讲,中国文艺不仅需要讲述中国故事,展现时代风貌,追溯历史传统,关注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而且应当对世界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件和现象积极发声,深入思考、设法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发展瓶颈、现实困境。特别是,需要从中国与世界相融的肯綮处,提炼、思考“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在世界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从而为后发国家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思路。如此,当中国文艺与当下、世界存在尽可能多的相关性时,便会自然地赢得全球关注和赞赏。

  另外,对于文学艺术来说,还需从灵魂深处形成内在的关联互动,即以人文的精神情怀,去检视、关注那些被社会发展、工具理性抛出了正常轨道的特殊个体。这是当下中国文艺参与国际竞争的要害所在。中国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经历了剧烈的现代性转型,经历了物质与精神的撕裂与阵痛。当下的中国文艺,完全可以从人性深度上,提供丰富的、补充世界文明宝库的优秀作品。但能否获得国际影响力,则与如何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密切相关。

  个人认为,中国文艺参与国际竞争,始终离不开跨文化与文化消费的两种语境。因接受对象属于其他国家文化圈层,故而是跨文化活动;因这种接受处于日常的伴随状态,故而是文化消费活动。优秀的中国文艺作品,作为精神价值的创造,自然具备了厚重的真情实感、深切的人文关怀和深刻的哲学底蕴。但在这种特殊的双重语境下,还需要一种成熟的主流文化。

  一方面,由于是针对境外接受群体的跨文化活动,文艺作品自然成为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应当具备积极的价值引导,展示人性的正能量;另一方面,作为文化消费活动,文艺作品应当具备必要的审美价值、消费趣味。这样一来,大众、精英、主流意识形态等三元文化的传统界限已经模糊,当下社会的主流文化其实是三者的融合。但是,一种成熟的主流文化,无疑应当以反思性的精英文化作为超越的理性价值,在文化消费中获得“数量最大”的接受群体。这样,既能赢得经济收益,形成良性的再生产循环,又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体现并维护了国家意志。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种文化的优质是否得到有效整合,从而形成结构完善、功能成熟的主流文化,决定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当下的中国文艺,特别需要优质资源整合后的主流文化,从而转变精英/艺术、大众/商业、政治/主旋律各自为阵的现状。在这方面,电影领域表现得最为迫切。事实上,当下的中国电影,仍然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商业电影疏离文化功能,在“娱乐至上”中“快消费”“速死亡”;而艺术电影因缺乏必要的消费趣味,难以进入影院,票房堪忧。这从根本上讲,是成熟的主流文化缺席所致。

  概言之,在媒介发达、文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文学艺术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审美对象,而且是具有重要的产业属性、携带丰富认知信息的传播媒介。它们在世界范围内参与文化消费,在审美想象中建构一个国家的自我形象。因此,当下中国文艺首先需要直面现实、面向世界,以最大的概括力、相关性,提炼出最具中国经验的情感结构与思想意识,敏锐地揭示当下中国、世界的历史与未来;其次,必须发挥艺术媒介的审美功能,用丰富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慎密的叙事思维、优美的情感魅力,来为受众提供充分的审美愉悦;最后,作为认知媒介,在现代性反思、后发现代性国家的价值迷惘等全球性议题中,应当表现出思想的现代性、精神的现代性,建构理性的国家身份与正面的国家形象,从而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和发挥更大的吸引力、竞争力。(陈林侠)

http://www.dxsbao.com/art/136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解码植物智慧,探寻自然真章

为践行科学教育理念,激发儿童探索自然科学的热情,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4月19日,生命科学学院于方荫楼三区五楼会议室开展《解码植物生存智慧》研学讲堂,引领孩子们走进植物…… 生命科学学院采编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志愿精神照亮校园,携手共建有序停车

为保障师生通行安全,营造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传递温暖与责任担当,4月起,生命科学学院开展电动车停放巡视活动,生科学子化身文明秩序的守护者,用行动为校园的整洁与和谐注入青春力量…… 生命科学学院采编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夯团务知识之基,启青春奋进之程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巩固入团积极分子的基础团务知识,检验生命科学学院入团积极分子的理论素养与思想政治觉悟,为团组织注入新鲜的血液,4月15日…… 生命科学学院采编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青春趣跑,运动同行

为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团队合作精神,展现生科学子的青春风采,3月25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以“青春趣跑,运动同行”为主题在方荫楼举办了趣味运动会,生科学子们踊跃参与。趣味运动会…… 生命科学学院采编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巧手传薪火,歌声暖夕阳

三月春风暖人心,雷锋精神永流传。为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引导生科学子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3月15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前往南昌优年…… 李姝婷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传承雷锋精神,共赴碧水之约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激励学生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3月16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联合文旅先锋青年…… 何晴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情暖志愿日,温暖伴征程

为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培养青年社会责任感,引导同学们参与志愿服务、贡献青春力量,12月7日,生命科学学院在青年文化广场举办“十二·五国际志愿者日”…… 生命科学学院采编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骨干引领展芳华,青年逐梦践初心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响应团中央关于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号召,进一步引导和激励生科学子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素养、增强实践…… 生命科学学院采编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心灵驿站·五育润心”朋辈心理项目成功开展

导语:为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要求,用行动回应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一群众关切、社…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顺利举行爱心助学捐赠仪式

为弘扬社会公益精神,助力学子求学圆梦,4月29日下午,湘潭市川渝商会赴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开展“筑梦同行·大爱无疆”爱心助…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兴趣课堂四月第三期总结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兴趣课堂四月第三期总结四月芳菲,春意盎然。为进一步丰富儿童课余生活,提升儿童综合素养,山东大…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开展“植梦前行,未来可期” 保研经验交流会

4月26日下午,植物保护学院“植梦前行,未来可期”保研经验交流会在崇德楼C1106成功举办。活动邀请2021级付蓉、徐凯晨、安志鹏、…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召开班级“两创建”活动动员大会

4月27日上午,植物保护学院在学院大会议室B1212室召开班级“两创建”动员大会。辅导员贾志宏、学生会学风全体学生、各年级学生…

最新发布

“发掘”张爱玲、钱钟书的人
书房里的夏志清教授  文|张凤摘编自《哈佛问学录》,重庆出版社出版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在上世纪60年代最早向英语世界介绍中国文学,并发掘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等重要作家。  生于上海,长于 …
中学教师:我不主张青少年过早阅读《红楼梦》
  最近,《中国青年报》“教育圆桌”栏目刊登了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老师的《“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一文后,围绕“四大名著”的阅读问题再掀波澜。不少论者不认同秦老师的看法,甚至有人认为 …
编舞家沈伟谈《天梯》:不做商业性项目只为打磨经典
现代舞《地图》剧照  2014年,久居纽约的编舞家沈伟首次带团来上海,献演了现代舞《声希》和《春之祭》。看了现场的人一脸惊艳,错过现场的人懊恼不已,频频追问他什么时候再来?  时隔两年,在11月7日-8日上 …
弘扬中国精神与中国话语表达
  作者: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高天民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国文艺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之后,全国文艺界掀起了学习习主席讲话、反思文艺现状的热潮。可以说,习总书记的讲话振聋发聩,恰当其 …
少儿版《白蛇传》惹争议 网友:过早成人化不好
  主创回应:我们是为少儿架一道通向经典的桥梁  本报讯(记者王慧纯 长沙专电)日前一部少儿版《白蛇传》在网上爆红,从场景到音乐都“神还原”《新白娘子传奇》,网友怀旧之余既惊且喜:怎么这么专业?记者 …
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决赛西安启动 首演获赞
  中国经济网西安10月17日讯(记者 魏金金)16日,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决赛在西安启动,自16日到19日期间,来自中央直属院团、全国多个省区市及新疆建设兵团入围的84件优秀作品将同台进行终极PK,最后评 …
教科书出版也该告别审美1.0时代了
  前不久看到这样一则报道:几个台湾的大学生,有感于中小学教科书审美品位的缺失,在吐槽之余,组建了一个“美感细胞团队”,发起美感教育计划,全面改造小学教科书。经他们重新编排版面、绘制插画改造之后的 …
大学教授:培养国学大师何必非挤私塾“窄道”
  目前,我国存在着大量私塾。这些私塾多以学习传统文化、弥补甚至代替体制内教育为招牌,吸引了大批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对现行教育不满的家长送小孩就读。但这些私塾实际运行却不尽如人意,正如一位家长所总 …
龙应台眼中的鲍勃迪伦:卧底诗人
2012年7月22日,鲍勃·迪伦在法国卡赖普卢盖表演。(新华社 法新 图)  2011年去了他在香港的演唱会。很奇特,台上很冷,台下很热。迪伦演唱会的特点是他不太理会他的观众,不说话、不沟通、零互动,就是自个儿 …
斯皮尔伯格:我的严肃电影源于童年的恐惧和思考
  斯皮尔伯格在拍摄《间谍之桥》的头一天,看到马克·里朗斯亲切可人,“他一微笑,我们全都微笑”,当即决定让马克来演圆梦巨人。(剧组供图 图)  提到《辛德勒名单》,哪怕用“成功”这个字眼都让我不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