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中学教师:我不主张青少年过早阅读《红楼梦》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作者:张秋达

  最近,《中国青年报》“教育圆桌”栏目刊登了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老师的《“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一文后,围绕“四大名著”的阅读问题再掀波澜。不少论者不认同秦老师的看法,甚至有人认为 “少儿不宜” 限制了学生自由阅读。有些论者,可能对秦老师的文章有误读之处。我冒昧揣测,秦老师文章的本意,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研究,而是善意提请大家注意名著中存在的消极因素。

  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有句名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如此说来,青少年阅读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名著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名著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结晶,流淌着民族精神。

  但什么时候读,如何读,就值得我们探讨。姑且不论《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但就《红楼梦》而论,我不主张青少年过早阅读。

  《红楼梦》的阅读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作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世世代代珍藏。但珍藏有个前提,珍藏者至少是一个识宝人。一块宝石在识宝人眼中是珍宝,但在普通人眼中,容易被视为砂砾而遭弃。对于《红楼梦》的阅读,鲁迅有一段名言流传甚广:“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对此,青少年阅读《红楼梦》能看到什么呢?不妨去问问读过该书的孩子们。

  尽管吕贻晓老师在《讲点策略 四大名著其实适合孩子阅读》一文(见《中国青年报》10月10日第10版)中,以他的学生在作文中对名著语言的借鉴为例,认为这些文字“诗情画意、真情实感”,证明了阅读《红楼梦》之必要,但仔细阅读后,我发现看似华美的文字背后,是真情实感不足,矫揉造作有余。背后存在的还是什么时候阅读和如何阅读的问题。

  有如奉上一大桌山珍海味,让肠胃功能不健全的人来享用,对他来说不是美味,而是一种负担;硬要张嘴吞下去,其结果可能是肠胃功能更加失调。同样,对于阅历尚浅的青少年,特别是处于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要他进入《红楼梦》宝库寻宝,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厢情愿,甚至文字的读通都是问题。硬着头皮阅读的结果,可能是宝物没有发现,捡到的是一地鸡毛。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精神值得仰慕,“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其悲情令人动容。然而正如秦老师在文中所言“如此悲情,悲到了极致,冷到了骨髓,固然深刻揭示了世情人生,却不一定有利于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年轻时候阅读所带来的影响是根深蒂固、难以磨灭的;悲伤情绪的过早体验与感染,一定会影响他精神的发育与成长。秦老师的担心不是多余的,特别是敏感、内向的青少年更要慎读。

  当然,会有人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是一张白纸,我们不要去刻意填充和限制;不要低估孩子的阅读力,相信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和免疫力,但是我们不得不说,少年阶段的判断力和免疫力是有限的,是不成熟的。青少年处于成长发育期,其心理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常常会出现情感冲动占上风,心智早熟的人毕竟不多,要做到独立的判断和理性的选择,是十分艰难的一件事。我的教师生涯中曾遇到极端个案:有一位女生,性格十分敏感而细腻,迷上了台湾一位女作家的情感作品而难以自拔,后因情感问题,服毒离世。

  我始终认为,儿童的成长离不开阅读的滋养,但是要引导他们去接触与拥抱正面的、阳光的、积极向上的文学作品,让他们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多一些温暖,多一些希望,多一些前行的动力。

  所以,我建议有识之士们,为了青少年的成长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在保证名著的相对完整性和保持其精神内核的前提下,对古代文学作品多做一些选读和评注工作,让青少年读得更健康,更营养。处于教育一线的教师们,要承担阅读引导责任。这需要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首先是一个合格的阅读者。一刀切的阅读,是一种偷懒的做法,也是一种不负责的态度。

  朱光潜先生在谈艺术与人生的关系时,曾引了阿尔卑斯山入口标语牌上的文字“慢慢走,欣赏啊”,告诫我们不要忘了艺术欣赏之路上的不同风景。同样对于青少年而言,当他走上名著阅读路时,也需要我们不断提醒他们:“慢慢走,欣赏啊。”

  (作者为浙江省嵊州市马寅初中学教师)

http://www.dxsbao.com/art/137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解码植物智慧,探寻自然真章

为践行科学教育理念,激发儿童探索自然科学的热情,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4月19日,生命科学学院于方荫楼三区五楼会议室开展《解码植物生存智慧》研学讲堂,引领孩子们走进植物…… 生命科学学院采编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志愿精神照亮校园,携手共建有序停车

为保障师生通行安全,营造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传递温暖与责任担当,4月起,生命科学学院开展电动车停放巡视活动,生科学子化身文明秩序的守护者,用行动为校园的整洁与和谐注入青春力量…… 生命科学学院采编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夯团务知识之基,启青春奋进之程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巩固入团积极分子的基础团务知识,检验生命科学学院入团积极分子的理论素养与思想政治觉悟,为团组织注入新鲜的血液,4月15日…… 生命科学学院采编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青春趣跑,运动同行

为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团队合作精神,展现生科学子的青春风采,3月25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以“青春趣跑,运动同行”为主题在方荫楼举办了趣味运动会,生科学子们踊跃参与。趣味运动会…… 生命科学学院采编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巧手传薪火,歌声暖夕阳

三月春风暖人心,雷锋精神永流传。为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引导生科学子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3月15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前往南昌优年…… 李姝婷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传承雷锋精神,共赴碧水之约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激励学生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3月16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联合文旅先锋青年…… 何晴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情暖志愿日,温暖伴征程

为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培养青年社会责任感,引导同学们参与志愿服务、贡献青春力量,12月7日,生命科学学院在青年文化广场举办“十二·五国际志愿者日”…… 生命科学学院采编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骨干引领展芳华,青年逐梦践初心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响应团中央关于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号召,进一步引导和激励生科学子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素养、增强实践…… 生命科学学院采编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心灵驿站·五育润心”朋辈心理项目成功开展

导语:为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要求,用行动回应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一群众关切、社…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顺利举行爱心助学捐赠仪式

为弘扬社会公益精神,助力学子求学圆梦,4月29日下午,湘潭市川渝商会赴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开展“筑梦同行·大爱无疆”爱心助…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兴趣课堂四月第三期总结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兴趣课堂四月第三期总结四月芳菲,春意盎然。为进一步丰富儿童课余生活,提升儿童综合素养,山东大…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开展“植梦前行,未来可期” 保研经验交流会

4月26日下午,植物保护学院“植梦前行,未来可期”保研经验交流会在崇德楼C1106成功举办。活动邀请2021级付蓉、徐凯晨、安志鹏、…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召开班级“两创建”活动动员大会

4月27日上午,植物保护学院在学院大会议室B1212室召开班级“两创建”动员大会。辅导员贾志宏、学生会学风全体学生、各年级学生…

最新发布

被老虎咬伤女子再次强调园方担责 称不离开北京
  7月23日,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32岁女游客赵某中途下车,被老虎拖走,其母周某下车去追再遭老虎咬住。周某死亡,赵某受伤。时隔一个月后,事件调查组认定:游客未遵守规定,对警示未予理会,擅自下车导致遭 …
致敬|好人耀仔:一位宁德村支书的45岁人生
  2016年9月15日,福建宁德市庄里村村支书周炳耀为在台风中保护村民生命财产而牺牲,年仅45岁,而这天正是中秋节。  “太阳照得到的地方,再找不到第二个这么好的人了。”村民如是说。  澎湃新闻特制作相关 …
电影业改革开放的标志:新中国第一个接吻镜头
  “孔夫子!”1980年,电影《庐山恋》中,张瑜在郭凯敏的脸颊上留下轻轻一吻,掀开了中国爱情电影的新篇章。继“文革”时代10年8个样板戏之后,中国人在大银幕上迎来他们心中久违的浪漫爱情,《庐山恋》成为当 …
“发掘”张爱玲、钱钟书的人
书房里的夏志清教授  文|张凤摘编自《哈佛问学录》,重庆出版社出版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在上世纪60年代最早向英语世界介绍中国文学,并发掘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等重要作家。  生于上海,长于 …
编舞家沈伟谈《天梯》:不做商业性项目只为打磨经典
现代舞《地图》剧照  2014年,久居纽约的编舞家沈伟首次带团来上海,献演了现代舞《声希》和《春之祭》。看了现场的人一脸惊艳,错过现场的人懊恼不已,频频追问他什么时候再来?  时隔两年,在11月7日-8日上 …
弘扬中国精神与中国话语表达
  作者: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高天民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国文艺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之后,全国文艺界掀起了学习习主席讲话、反思文艺现状的热潮。可以说,习总书记的讲话振聋发聩,恰当其 …
当下中国文艺如何参与国际竞争
  作者: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林侠  中国文艺应当体现出与世人共冷暖、同休戚的人类关怀:不仅讲述中国故事,展现时代风貌,追溯历史传统,关注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而且 …
少儿版《白蛇传》惹争议 网友:过早成人化不好
  主创回应:我们是为少儿架一道通向经典的桥梁  本报讯(记者王慧纯 长沙专电)日前一部少儿版《白蛇传》在网上爆红,从场景到音乐都“神还原”《新白娘子传奇》,网友怀旧之余既惊且喜:怎么这么专业?记者 …
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决赛西安启动 首演获赞
  中国经济网西安10月17日讯(记者 魏金金)16日,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决赛在西安启动,自16日到19日期间,来自中央直属院团、全国多个省区市及新疆建设兵团入围的84件优秀作品将同台进行终极PK,最后评 …
教科书出版也该告别审美1.0时代了
  前不久看到这样一则报道:几个台湾的大学生,有感于中小学教科书审美品位的缺失,在吐槽之余,组建了一个“美感细胞团队”,发起美感教育计划,全面改造小学教科书。经他们重新编排版面、绘制插画改造之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