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倪匡《头发》里的真假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人文院文学1801班 作者:万诗青

这本书是小说但是看起来并不像是一本小说,而更像是回忆录,尤其是在本书的自序部分道: “‘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七八年,卫斯理没有故事,干甚么去了?’答案就在故事中:‘离开人间,到天堂去了!’卫斯理(倪匡)。”从这看来,作者有意将作品里的“我”和他本人重合起来,通过回忆的方式记叙也使得文章更具真实感。

为什么强调这一点呢,因为我们都知道文学作品强调“真”,但这并不是说里面的内容原原本本地反映现实,所以其中肯定与现实世界有所差异。这本书故事离奇古怪,并且与我们的认知有着强烈的冲突,而我却有几次深切地怀疑这件事是否真的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这也体现了作者超高的逻辑性。 作者无论是从情节上还是文章的结构上都在说服他跟我们说的是“真的”,即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这与本书的主旨有关,我们后面再说。

因为要在违反人们的传统认知下构建一个虚拟世界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从一开始就在找情节上的漏洞,好打破书里的世界结构,让我好完全说服自己他讲的是“故事”而不是“历史”。作者非常善于利用人们的惯性思维,以至于读者看来他说的是非常合理的。他提到的第一个关键点是头发的作用。文中的“我”首先从惯性思维解释:“头发有什么用?头发,是用来保护头部的,小学生都知道!”紧接着又提出强烈的反问:“保护脑的责任,由厚而坚硬的头骨来担任。……既有了那么稳固的保护者,还要那样柔软的头发来干什么?”这个反问提的非常好,所以也为后面揭示头发“真正”作用的一系列情节推波助澜。

作者提出的第二个关键点是:“耶稣、穆罕默德、佛祖、老子,他们四个人本来是不是认识的?”也许我们第一反应应该和文中的“我”一样觉得荒诞不经,但是经过后文的解释加上人们对这四个人和天堂的现有认知使得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推理的合理性。为了让读者更家信任那个世界的存在他举了爱迪生例子:“大发明家爱迪生临死的情形,有着明确的记载:当他弥留之际,医生和他的亲友都围在他的床前,眼看他的呼吸愈来愈微弱,心脏终于停止了跳动,可是就在医生要宣布他死亡之际,他却突然坐了起来,说了一句话:‘真想不到,那边竟是如此美丽!’”这个例子举得与小说的情节极为贴切,甚至在后文中“我”到了那个世界第一反应是求证爱迪生的事件的真伪,作者也真是为读者着想。所以头发成为了连接两个世界的通道看起来是顺理成章的,而那个古物则是用来录影的仪器。看到这里读者越来越相信两个世界的存在,同时也越来越相信两个世界是有通道并且可以通过通道到达那个世界的。文中于现实世界的交织很多,因为其中的人名和地名在真实世界都是现实存在的。

虽然说文中屡次提到提到“我”个爱冒险的人,无论听到多离奇的故事都不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其中“我”的第一思维确和我们在坐的大多数人一样,这无疑是作者别出心裁的设计。一方面把“我”设计成有强烈的好奇心,正义感和屡经异事的人,这为“我”在情节上“不走寻常路”的行为提供了动机,另一方面“我”又和大家一样,在某些离奇的事件面前也会有惊异甚至嗤之以鼻的反应使得文章具有强烈的说服力。作者非常擅长与读者对话和揣度读者的反应如:“为了使各位更容易接受他所讲的,我保留了他的第一人称,那全然是他讲的话、他的经历。请各位注意,以下引号中的“我”是辛尼,括弧中的是我的反应。”特地将离奇的情节与正常的反应交织记叙,使得读者非常愿意信任文中的“我”。还有:“各位,别以为刚才我和白素之间的那一番话,只是夫妇之间的打情骂悄。事实上,我问了问题,白素作出了回答,她的回答,对以后发生的事,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可以说,我今天还能在地球上,执笔将这件事记述出来,全和这一节谈话有关。各位看下去就会明白了!”这样诚挚的感情,这样为读者着想的心思太打动人了,作为读者非常愿意信任“我”说的话,而不觉得他的行为有什么不符合逻辑的,因为已经把“我”给同类化了。

上面讲述的是作者在情节上和结构上为增强文章说服力所做的努力,接下来我想讲讲他这么做的目的和效果。首先,文章的主旨在文章的末尾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对邪恶的最后审判,对人性中丑恶一面的最后审判,是几乎等不到的,地球上的人类,既然有丑恶的一面,也有美好的一面。为甚么总是丑恶的一面统治著一切。而美好的一面屈居下风呢?地球人是不是可以自己对丑恶进行审判,而不再等待?”作者主张的是弘扬人性中善的一面,也许夸大了人性的恶,但是我们确实无法忽视人性中恶的力量,我们等不了终极宣判,我们只能自行决断。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作者一直加强文章说服力的原因,因为他一个人的号召太渺小无力了,而人们确总是愿意相信真实存在的东西而不是一个作家的纸上谈兵,将这个道理包装在这样这个看起来是真实的故事里是否更有利于作者的号召呢?人们是否真的开始认真审视自己呢?

令人难过的是,小说从1978年至今已经42年了,人们很快发现在尼泊尔境内根本没有这样一个古庙,也没有人能证明他所说的三台仪器是否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文中“我”本来了拍照片后来相机和照片被毁的事情也是骗人的。大家虽然无法解释头发的真正作用是什么,无法解释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无法解释为什么宗教都宣扬西方极乐世界,无法解释爱迪生临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是只要人们发现永生的事情不是真的之后,人们照样无法放弃这短暂的几十年的生命,仍然有恶在世间横行。其实要我说,即使人生来就是永生的,这世界仍然会有恶的存在,因为绝对的公平永远都不会到来,因为有“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这句话的存在,而这就是人性……至于审判,我们无法对思想进行审判,我们只能对行为做出审判,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宣扬道德。其实说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但是……我还想再说一句话。虽然作者最终无法说服别人,但我们每个人是不是可以尝试着说服自己。

文学1801班万诗青

http://www.dxsbao.com/art/3178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安财数字法治基层考察团安徽黄山口述调研实录

访谈155岁,公司负责人,黄山市采访者:叔叔您好,请问您到今年工作一共多长时间了呀?受访者:你好,差不多由三十多年了,我都快退休嘞。采访者:那您可是老资历的了,您对法律的了解多…… 汪语桐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安天下,治引人生——安财数字法治基层考察团成员心得实纪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法令是百姓生存的根本,亦是治理国家的基础。若无法律,我们社会的稳定就得不到保障,国家亦会受到由内而外的侵蚀。《人民的名义》里有一句话,“肉眼看不…… 刘克寒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以法为教:数字赋能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安财数字法治基层考察团山

——安徽财经大学数字法治基层考察团暑期实践山东分团总回顾在数字生态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了解基层法治的真实情况,切实感受数字法治基层下的转型,研究并提供应对策略,2021年8月21日至…… 汪语桐 刘克寒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循基层逻辑、探法治认知——安财数字法治基层考察团黄山歙县调研

大学生网报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总工会7月30日电(通讯员:汪语桐)为深入了解基层法治发展现状,安徽财经大学校级重点团队暨安财数字法治基层考察团2021年7月30日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总工会开展…… 汪语桐 吴心怡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安财学子三下乡,数字法治基层行——安财数字法治基层考察团安徽两市调研

团队名称:安财数字法治基层考察团实践主题:数字生态下基层法治的转型与应对策略研究指导老师:陈逸飞、孙新实践地点: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黄山市徽州区第一税务分局实践时间:2021年7月…… 汪语桐 余晓雅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加快法治建设,营造数字生态——安财数字法治基层宣讲团河北高阳调研

随着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加速融合发展,人类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了数字时代。“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成为新形势下的远景目标。在这种新的发展变革…… 汪语桐 程心怡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财经大学《民法典》基层绿色法治宣讲团2021寒假社会实践1.27——岩寺镇富

绿意茵茵,法润人心普法护航富山村新发展(图为富山村“法治文化新村标识”)2021年1月27日,安徽财经大学《民法典》基层绿色法治宣讲团来到了位于安徽省徽州区的富山村,进行了为期一天的…… 范庆仪、汪语桐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财经大学《民法典》基层绿色法治宣讲团2021寒假社会实践1.26——望江县莲

播下法治种子,培育绿色成果弘扬法治精神,构建绿色家园。为群众宣传普及新生效的《民法典》的相关知识,并响应国家绿色新发展理念的号召,同时综合考虑当下新冠疫情的现状,2021年1月23日…… 陈剑锋、汪语桐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广西非遗戏剧翻译调研:探寻传承与传播新路径

3月20日,为深入了解广西非遗戏剧翻译现状,助力其海外传播,桂戏译韵坊团队走访了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在研究院中对演员部…

社区助理献力,邻里和谐添彩

近日,公管院学子担任的社区助理们积极投身工作,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他们深入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挨家挨户地走…

天佑关注 | 校党委书记狄生奎与青年学生代表开展午餐恳谈活动

4月30日午间,在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双节来临之际,校党委书记狄生奎深入朝阳餐厅开展恳谈活动,与青年学生代表共进午餐,…

童心守护,安全启航——公管院开展“童心向阳”志愿活动

(通讯员彭淑荧王君青)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于4月26日在岳麓区润龙社区主办开展这学期的第四期“童心…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最新发布

郑财学子会计学院“蒲公英”调研队带你体会鲁山的甜蜜
吃了鲁山蜜,不闻他乡甜(通讯员邵毓垚张金婵李新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绝大多数国人都摆脱了贫困落后的风貌,而摆脱贫困的方式是各有不同,开展扶贫工作必须要针对不同的“病因…
觅•创作团队三下乡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通讯员危奕田佳欣张嘉琪)8月27日,觅创作团队结束了所有三下乡的实践活动,召开了三下乡实践活动总结会议,本次会议由项目总负责人张嘉琪主持。张嘉琪在会议开始时总结了本次活动中团队成员所做出的成果,…
“情缘华夏复兴•梦还沂河古畔”社会实践调研团直播苏家崮陵园和纪念馆
为进一步了解先辈足迹,追忆革命精神,“情缘华夏复兴·梦还沂河古畔”社会实践调研团团队成员于8月12日通过腾讯会议,一同观看了线上直播苏家崮抗日烈士陵园和苏家崮纪念馆。8月12日上午,实践团直播观看了苏…
一场与湖镇围的千年之行
习近平书记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因此,作为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棒人,在重视科技、经济等方面的提升的同时,也…
三下乡期间的零散记录
云日记,8月4日今天下午,两点时,三下乡成员黄晨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云采访,她负责户外联系退伍老兵刘洪芳。其他三下乡的成员则负责在腾讯会议上观看和聆听采访内容,并在恰当的时候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宝贵的经历,迷人的实践
一个多的假期就这样匆匆结束了。或许,这种真切的体会,才是我最宝贵的收获。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社会真的是很残酷,很现实。我唯一庆幸的是我还是一名在校学生,我只…
“情缘华夏复兴•梦还沂河古畔”社会实践调研团参观华东烈士陵园
为进一步了解先辈足迹,追忆革命精神,“情缘华夏复兴·梦还沂河古畔”社会实践调研团团队成员于8月11日访问参观了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华东烈士陵园。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是为纪念自第一次大革命时期至解放战…
觅•创作团队三下乡实践活动线上总结会议
觅•创作团队三下乡实践活动线上总结会议(通讯员田佳欣危奕龙佳)8月27日,觅创作团队结束了所有三下乡的实践活动,项目总负责人张嘉琪主持召开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总结会议。会议开始,张嘉琪总结了本次活动…
“情缘华夏复兴•梦还沂河古畔”社会实践调研团访问“沂蒙革命纪念馆”
为了切身了解并充分学习沂蒙精神,巩固和增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情缘华夏复兴·梦还沂河古畔”社会实践调研团团队成员于8月6日到达山东省临沂市,对“沂蒙革命纪念馆”进行访问。临沂是全国著名…
中矿大信控19-7班召开线上团员教育评议班会
为了牢牢把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这条主线,引导团员强化不忘初心跟党走的自觉性、坚定性,增强“四个自信”,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3月21日,信控19-7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