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呐喊》,鲁迅笔下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便跃然纸上,他们所处的时代、经历的挣扎,都深深触动着我。书中描绘的旧中国,民众麻木、社会沉疴难愈。《孔乙己》里的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下,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穷困潦倒却又自命清高,最终在人们的嘲笑中悲惨死去。他的遭遇是那个时代无数知识分子的缩影,深刻地揭示了封建教育对人性的扭曲。
《故乡》中的闰土,曾经是那样活泼勇敢,“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可岁月和生活的重压,让他变得麻木迟钝,一声“老爷”,隔开了曾经亲密无间的伙伴,也隔开了两个阶层。这一声称呼,道尽了社会的残酷和底层人民在封建等级制度下的无奈与悲哀。而《狂人日记》更是以犀利的笔触,撕开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真面目。狂人的每一声呐喊,都饱含着对旧制度的批判与反抗,他的疯言疯语,恰恰是对社会清醒的洞察。
鲁迅用他的笔,如匕首般刺向社会的黑暗。他通过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旧中国的社会风貌,更激发人们去反思、去觉醒。读《呐喊》,我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那个动荡、压抑的时代,感受到了鲁迅内心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对改变现状的强烈渴望。
如今,时代虽已变迁,但《呐喊》中的精神依然熠熠生辉。它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敢于批判不公,勇于追求真理。每当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我都会想起书中的呐喊,从中汲取力量,坚定前行。
http://www.dxsbao.com/art/7255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