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北京化工大学学生法律援助中心赴云南省个旧市开展法治文化“六走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学生法律援助中心 作者:北化文法之声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十九大报告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的发展要求和“七五”普法工作的全面部署,掀起了法治建设的新浪潮。而法治文化是一种包含民主、自由、正义、公平等价值的优秀文化。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律如同从襁褓中的婴儿慢慢走向成熟,法治文化更随着时间的积淀而愈加浓厚。它是法治建设的灵魂所在,是创建法治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

  高校学子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对象,是法治建设强有力的推动者和引领者,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使命。北京化工大学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实践团以“探寻边陲民族之路,传递法治文化精神”为主题,通过法治文化“六走进”,将社会主义先进法治文化带进彩云之南。

  【法治文化进祖国边陲】

  历经15小时,跨越2599.4公里,怀揣着对法律的热爱和对法治文化宣传的期待,北京化工大学学生法律援助中心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自治州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们踏上了横跨祖国南北、走进彩云之巅的暑期实践之旅。

  【法治文化进机关机构】

  实践团成员前往老厂镇司法所,与老厂镇司法所王跃所长、党建办公室石松主任、扶贫工作办公室付丽华主任、社会治安管理办公室刘星呈就老厂镇改革开放40年以来普法工作开展情况、法治文化发展状况开展座谈交流。通过交流,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了老厂镇以“精准普法,法律六进”为切入点积极开展的普法工作,并对司法所当前面临的工作困境提出建议。

  【法治文化进乡落村寨】

  数小时的蜿蜒山路,实践团成员克服高原反应的不适,来到了海拔1900米的小窝中村,对改革开放以来村寨法治文化的发展和所遇困境一探究竟。在座谈会上,小窝中村村委书记吴志春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村中法治文化发展面临的障碍。针对小窝中村法治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实践团成员向村民发放了前期细心梳理制作的普法宣传手册,与村民们一同交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助村民了解法治文化的基本内涵。

  实践团成员前往羊坝底村落,探寻羊坝底村在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工作进展与突破。根据书记指出的问题,实践团的成员分别提出建议:建议将普法宣传方式从印制手册改为印发在村民实用性物品上,促进村民学法热情;每月评比村中法律模范,提高村民守法积极性;发动党员力量,在开展扶贫工作的同时,更要“扶心扶智”,带动村民尊法守法,提高法治文化素养。

  【法治文化进民族地区】

  为探寻云南民族地区法治文化发展进程,实践团成员前往哈尼族、彝族、苗族、傣族、布依族等6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区,面向少数民族群体开展系列法治文化宣传活动,将法治观念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让少数民族地区村民深切感受到在改革开放和法治春风的沐浴下,各民族已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法治文化进基础教育】

  实践团成员分别前往鱼峰书院、沙甸中心校、鸡街小学、沙拉托小学开展“安全伴我行”为主题的校园安全普法宣讲活动,培养学生安全防范与法律规则意识。教育,百年大计;普法,千秋伟业。实现民族复兴,需要教育,也需要法律,唯有重视教育才能培育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国民,唯有重视法律才能铺设出通向光明未来的道路。

  【法治文化进妇孺人心】

  10天的实践之旅,实践团成员努力做到“摆点,让法治理论普及;上门,让法治观念入户;宣讲,让法治理论走心,达到法治文化走进妇孺人心的目的。在这里,我们身体力行,探民族特色,传法治文化,感改革春风,悟时代重任;在这里,我们将法治的种子遍撒滇南大地,让法治的阳光普照民族地区,在法治的天空下孕育祖国的希望,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为新时代保驾护航。

  虽然本次赴云南普法实践之旅已告一段落,但法治建设的征程永远不会停止。不忘初心,愿为“法治”勤耕耘;坚定信仰,誓以壮志换新天。普法在路上,我们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48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三变”改革初形成,乡村振兴在路上——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赴宁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改革创新,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人口增收。”我…… bladerunner 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查看全文 >>

我院“金色耕读”三下乡实践队提出的 农村“三变”改革实施方案获得认可

为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屏南县熙岭乡拟实施农村“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 bladerunner 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查看全文 >>

“金色耕读”——生态鸡舍前论“生态”

7月10日,受永泰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部主任车海生的邀请,“金色耕读”四坪“三变”改革实践队的队员前往四坪村民家了解正在建造的发酵床养鸡场与生态鸡舍。车海生向大家介绍,发酵床养殖…… bladerunner 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查看全文 >>

乡村日志 |“金色耕读”屏南县熙岭乡 “三变”改革实践队

纵使是初夏时节,海拔830米的四坪村的清晨仍然有些许寒冷。草木欣然,鸟虫苏苏,奔流的小溪带来山间的清新。四坪实践队的队员们就着朝阳开始了一天的工作。2023年7月1日早,由张俊娜老师牵…… bladerunner 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查看全文 >>

谢联辉院士一行赴屏南县四坪村看望 我院“金色耕读”实践队

2023年7月6日,我校教务处处长吴祖建教授陪同谢联辉院士到屏南县熙岭乡考察,看望了正在四坪村下乡的我院“金色耕读”实践队。学生们汇报了“耕读计划”的课程大纲和实践内容。过去的一周…… bladerunner 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查看全文 >>

四坪“金色耕读”实践队与福建商学院、福建农林大学茶学院三下乡实践队开

七月五日,福建商学院外国语学院“践行党的二十大弘扬闽东之光”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一行在外国语学院老师余屹凌、翁云星、张有斌的带领下,于中午抵达四坪村,并在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 bladerunner 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调研工作

(通讯员陈思然周曼琳石宇)4月2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面向长沙市第一中学部分高中学生开展调研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集体评课活动

(通讯员陈思然向宇白玛卓玛)4月2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集体评课活动。会议由实习队队长刘芊芊…

最新发布

安阳工学院文法学院三下乡普法宣讲社会实践活动
法治清风 与法同行…
有缘会再相聚
从六个小时的车程开始,我们便踏上了为期半个月的支教路程,可能刚开始我们来到这里是惊讶的,是难以置信的,想着赶紧离开这个“鬼地方”,可是当离别真正来临时,我们却慌了阵脚,我们舍不得这里的蓝天白云、舍不得住在我们旁边整天给我们提供帮助的热心的大爷、舍不得这群…
南京工程学院圆梦支教团队赴安徽标里二中支教
南京工程学院圆梦支教团队于7月7日上午抵达亳州涡阳标里二中。此次支教活动秉承着“弘扬无私精神,圆农村大学梦”的主旨传授学生知识,提升当地学生文化水平。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标里镇,一个闻所未闻的不毛之地 …
微分基因徐子静:谦谦君子,以己之力,任重道悠
本网讯(通讯员 杨梦蝶 张媛媛)他,数十年如一日,在实验台上书写着人生的春华秋实;他,工作认真勤恳,愿意去挑战困难;他,儒雅温和,被团队成员亲切的誉为“教书先生”;他,就是微分基因的徐子静。身着深 …
微分基因孙勇——一个生物信息学专家的“生物不了情”
  虽年纪轻轻,但已事业有成,显示着一位老师对生物信息的的一往情深;即便已事业有成,却还甘谦虚潜心学术研究,彰显了一名专家对科学研究的孜孜追求。采访者感慨的不仅是孙勇老师的专家气概,更让人感怀的是 …
基因测序专家张鸿访谈实录
  傍晚的太阳即将落下,却仍洒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颇有“夕阳无限好”的感觉。当我们在微分基因会议室拜访CEO张鸿时,更有“如沐春风”的体会。  回忆过去——“既然选择了就不会后悔”  第一次见到张鸿老 …
暖风拂得人人笑 直吹河北入保定
7月19日上午9时,广东医科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 “暖风中国”携手康哲药业有限公司,于河北保定蠡县南庄镇中刘佐村小学的操场举行隆重的开学仪式暨物资汇集仪式,正式开启此次三下乡活动的征程。…
山东大学“医带易路”社会实践队走近外国友人 积淀总结成长
从心出发,感受爱与被爱
河南大学生游溯医圣祠,纪念医圣
2018年7月14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机械学院“遨游盛宛,南都溯源”暑期社会实践小队来到温凉河畔,于南阳市医圣祠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本次实践活动以瞻仰南阳市医圣祠,学习医学知识,调查研究医圣祠发展为主题,同时也对内游客进行问卷调查采访,弘扬中医文化和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