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核武英雄”魏世杰:许国为家,苦乐芳华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作者:李臣

“核武英雄”魏世杰:许国为家,苦乐芳华

信仰于心,隐姓埋名为国研核二十六年。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对中国开展了严密的核技术封锁,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国家当机立断,提出了自主研发“两弹一星”的号召。国家有难,匹夫有责。1964年,年仅23岁的魏世杰,刚刚从山东大学物理系毕业就随王淦昌、邓稼先、于敏等一大批科技工作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国家国防事业最前线。他回忆说“我和另一个同学是秘密被老师叫到教室的,就告诉我们分配地点,老师也不知道具体工作内容,有的人干了几十年,一直干到退休也不知道自己搞的是原子弹。”

党旗所指,便是信仰所向,即便不知道工作内容他还是毅然决然踏上了前往平均海拔三千多米,氧气稀薄的青藏高原,开始了他的研核之路。当时的工作环境是十分恶劣的,户外飞沙走石,屋内高温炙烤,还得时刻提防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和来自高能烈性炸药的威胁,当回忆起在九院工作的岁月,老人眼角微缩,布满斑痕的手也不由自主地颤抖着,他介绍道:“铀矿中五号(铀235)含量很低,得通过上千层膜才能提纯,整个厂房布满了提纯废料。炸药爆炸率高达百分之二十,一百次中肯定有二十次是要爆炸的。”然而,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在如此危险的条件下,甚至在亲眼看到四名同事被炸得粉碎,亲身体会了粉身碎骨之后,他并没有退缩,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青海荒无人烟的戈壁荒滩到环境同样艰苦的四川绵阳,从刚毕业的青涩学生到经验丰富的科研专家,26个春秋冬夏,他背井离乡,隐姓埋名,一年甚至三年才有十多天的探亲假期,路上奔波劳累。坐火车没有座位,坐在地上甚至没地方坐了,三天两夜,就那么站了一路。“那时候不用买票,也经常没有座位,上去就塞严实了,动不了了,有的时候行李架上都爬满了人。也没有吃的,有一次三天就吃了一个松花蛋。”魏老讲的稀松平常,极其平淡,可谁也无法想象他当时是怎么挺过来的。

当被实践队员金洪业问到当时是凭借着一种什么样的信念扛过来的时候,魏老回答道:已经没有退路了,因为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祖国和人民是至高无上的,就是献身精神,就是为国家牺牲是光荣的。”

承责于肩,形影不离照顾妻儿三十余载。

1989年,魏世杰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故土山东青岛,担任科技管理工作,命运仿佛执意要玩弄这位核弹功臣一样,魏世杰逐渐发现儿子智力上的缺陷和女儿的精神分裂症,更加令人绝望的是妻子因为儿女的疾病已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2007年,女儿和妻子先后自杀,都被魏世杰抢救了回来。对他来说,前半生是国家的委托,理应义不容辞、鞠躬尽瘁;后半生是家庭的责任,即便自己是七旬老者也不得不扮演家庭顶梁柱的角色,甚至一次长久的出行都做不到。在《朗读者》中,面对董卿的采访,他说:“我是家里的顶梁柱,我都不敢生病的,我尽量让自己保持健康,我还有三个病人要照顾。”低矮的老人帽遮盖了尽数花白的头发,厚厚的眼镜下常常布满湿润,他看到了上天的不公,也受尽了生活的刁难,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颓废,因此而一蹶不振,他精神矍铄、豁达乐观,依然热爱生活中的一切真善美。他使然地告诉我们,生活就如硬币的两面,一面象征着幸福,而另一面就是痛苦,我们不仅要热爱幸福的生活,也要热爱苦难的生活。对于妻儿,他一直有一种补偿心理,他说,前半生没怎么管过他们,现在我应该拼尽全力照顾好他们。

苦中作乐,笔耕不辍,自传科普超百万字。

写点什么东西是魏世杰四十年前就有的想法,由于当时工作的特殊性一直等到他退休后才得以实现。退休至今,他已经编著了100多万字的科普著作。2010年写出自传体长篇纪实小说《禁地青春——我的核基地生活》,写的是发生在中国核武器研制基地的真实故事。在天涯杂谈连载时(网上用名《核武老人26年亲历记》),一年内点击量600多万人次,回帖6万多条,被誉为天涯最干净最感人的帖子,小说已被改编成大型电视连续剧《青海花儿》。书中刻画了老一辈知识分子无私奉献、忠党爱国的形象:任劳任怨的“我”;业务能力超凡而敢作敢为的“江”;无私帮助他人、壮志未酬身先死的“何”;为爱而甘受一切的“范”;正直清廉的“董”等。

当实践队员李臣和魏老提及青年时,他谈到:“我在每次报告完了之后,都会对新一代党员同志,青年朋友提出三点希望。第一个希望就是做一个有用的人,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第二一个希望就是乐观。遇到困难,遇到生活中的不如意,不要逃避,先面对它,要学会和挫折握手言和。第三就是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广泛的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中的一切真善美的东西。”魏老还积极顺应时代,经常活跃在微博、贴吧,用行动证明面对苦难也可以笑对生活,他心中常怀感恩,脸上常带笑容,把微笑的力量传授给更多的人。

面对祖国的需要,他以梦为马,用数十年的青春书写了史诗般的奇迹;面对家庭的窘境,他负重前行,用时间和汗水诠释了对妻儿的责任。他是党龄40的老同志,他也是功勋卓著的“”核武英雄”,他还是是有责任有当担的“父坚强”。许国为家,苦乐芳华,忠党爱国,致敬魏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59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三变”改革初形成,乡村振兴在路上——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赴宁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改革创新,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人口增收。”我…… bladerunner 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查看全文 >>

我院“金色耕读”三下乡实践队提出的 农村“三变”改革实施方案获得认可

为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屏南县熙岭乡拟实施农村“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 bladerunner 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查看全文 >>

“金色耕读”——生态鸡舍前论“生态”

7月10日,受永泰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部主任车海生的邀请,“金色耕读”四坪“三变”改革实践队的队员前往四坪村民家了解正在建造的发酵床养鸡场与生态鸡舍。车海生向大家介绍,发酵床养殖…… bladerunner 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查看全文 >>

乡村日志 |“金色耕读”屏南县熙岭乡 “三变”改革实践队

纵使是初夏时节,海拔830米的四坪村的清晨仍然有些许寒冷。草木欣然,鸟虫苏苏,奔流的小溪带来山间的清新。四坪实践队的队员们就着朝阳开始了一天的工作。2023年7月1日早,由张俊娜老师牵…… bladerunner 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查看全文 >>

谢联辉院士一行赴屏南县四坪村看望 我院“金色耕读”实践队

2023年7月6日,我校教务处处长吴祖建教授陪同谢联辉院士到屏南县熙岭乡考察,看望了正在四坪村下乡的我院“金色耕读”实践队。学生们汇报了“耕读计划”的课程大纲和实践内容。过去的一周…… bladerunner 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查看全文 >>

四坪“金色耕读”实践队与福建商学院、福建农林大学茶学院三下乡实践队开

七月五日,福建商学院外国语学院“践行党的二十大弘扬闽东之光”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一行在外国语学院老师余屹凌、翁云星、张有斌的带领下,于中午抵达四坪村,并在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 bladerunner 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调研工作

(通讯员陈思然周曼琳石宇)4月2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面向长沙市第一中学部分高中学生开展调研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集体评课活动

(通讯员陈思然向宇白玛卓玛)4月2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集体评课活动。会议由实习队队长刘芊芊…

最新发布

自我成长心得二
(通讯员范莹丹)开始上小学了,低年级是性格比较活泼,也蛮调皮的,学习不算认真,总体表现还好,但是也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不会像一些男生一样沉迷游戏,娱乐方面除了和小伙伴玩耍之外,就只有看电视这个消…
让青春之花扎根在实践的沃土中
今天,在家乡的为期15天的实习工作也告一段落。还记得15天前报名实习成功的兴奋和雀跃,经过15天的学习和实践,我体验到了宝贵的实习生活,学习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温暖与感动。我和其…
自我成长心得一
(通讯员范莹丹)从小到大经历了很多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感触越来越多,对周围的环境,接触到的人,社会有了更多的认识,这是一份收获,一种成长。仔细回想,我发现我自己惰性较大,平日里总有些懒散,…
安外学子暑期三下乡:加强基层组织,助力乡村振兴
在华夏的土地上,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是国家群体比重最大的那一类,乡村则成了国家发展重要的一环之一,乡村振兴也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使乡村振兴则是我们青年人的任务与职责所在。2021年8月20日…
滨院学子三下乡:我心向党,神采飞扬
来自滨州学院的“学党史,悟思想”理论宣讲团队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开展了宣讲活动。该宣讲活动由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四名同学完成,她们分别是王姝雅,张玉环,刘丽源,刘佳文。为青少年…
附中见习心得
(通讯员范莹丹)处于大三下学期,身为一名师范生,面临着见习、实习和就业的问题。在学校老师的统一安排下,我进行了第一次教育见习,见习地方是一所中学的初二班级。我的主要任务是听数学课,进行见习记录,…
圣医祠中映 ,弘医我先行
圣医祠中映弘医我先行——化学化工学院暑假社会实践“弘医团队”小分队活动中医,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一碗药汤,一根银针,常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中医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医学之一。…
安外学子暑期三下乡:追忆红色岁月,致力乡村振兴
在华夏的土地上,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是国家群体比重最大的那一类,乡村则成了国家发展重要的一环之一,乡村振兴也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使乡村振兴则是我们青年人的任务与职责所在。2021年8月20日…
云实践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体悟百年艰辛历程
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体悟百年艰辛历程顾前世辉煌,百年征程披荆斩棘,铸后世荣光,勇往直前奋进新程。为欢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体悟百年艰辛历程及辉煌成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云实践队和寻找红色梦想实…
悬壶济世医苍生,弘医传承青年行
悬壶济世医苍生弘医传承青年行——化学化工学院暑假社会实践“弘医团队”小分队活动中医药是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一大特色和亮点。面对疫情,我国发挥中医药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探索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