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西安工程大学赴陕西汉阴“推进后脱贫时代,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

来源:西安工程大学理学院 作者:ohio

2021年8月22日至25日,西安工程大学赴陕西汉阴“推进后脱贫时代,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的两名当地成员来到了汉阴县涧池镇栋梁村开展为期四天的实践调研。受疫情影响,实践团队采取“线上调研+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

一、走访贫困户

陈爷爷今年八十有六,因为右腿残疾,丧失劳动能力而导致贫困,没有老伴没有儿女,收入微薄,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但自从2016年脱贫政策走入陈爷爷的家中、扶贫干部走入陈爷爷的家中,这位老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的变化,五保金给陈爷爷生活的改善带来了很大帮助。政府为陈爷爷新修了房屋,解决用水用电问题,改善吃穿用度,扶贫干部经常来看望他,嘘寒问暖,也让陈爷爷这个独居老人家中少了些冷清、多了些温暖。对此,陈爷爷给予了高度评价,扶贫政策切实的解决了他的生活难题,而扶贫干部们更是对他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陈爷爷激动的说道:“感谢共产党、感谢国家,感谢扶贫干部,就像我们的娃娃一样,经常来看我,还给我买东西,帮了我很多。”同时,陈爷爷表示他虽然身体残疾了,但精神世界很丰满,很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一直都在想办法付诸实际,切实为国家减轻负担。

期间,我们走访了很多家贫困户,发现致贫的原因是种种内在因素、外部因素导致的,或因身体疾病、或因缺乏劳动力、或因受教育程度低、或因缺乏外出务工的能力等,他们也曾多次尝试改变现状,最终都因方法、思维、经济等原因无疾而终。

春雷一声响神州,枯木逢春又发芽,自扶贫政策走进每一位贫困户的家中、扶贫干部走入贫困户家中,他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一对一定点扶贫后,在党的正确政策下、扶贫专干的正确扶持下,乡亲们的互联互助下,互联网时代的村村通,使得贫困户的物质基础有了保障,生活越来越好,现在他们的信心更坚、脑子更活、心气更足,在致富的道路上大步前行,这里的创业环境也许不是最好,但是每个人都在为共建美好生活努力奋斗着,在朝着小康生活这个目标前进着。

二、齐心协力促脱贫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是栋梁村扶贫干部李从林、陈伦焕等扶贫干部的真实写照。

栋梁村辖九个村民小组,其中最远的一个组离村部来回7公里。为了尽快融入到工作中,他们开始到各家各户去走访、了解情况,有的户要走一个小时才能到,但他们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走完了全村的贫困户和非贫困户。每到一户他们都在地图上进行标注,居住地点、贫困户姓名、将九个村民小组的扶贫地图全部绘制了出来。大家都说有了地图就像有了导航,为干部入户指明了方向。随后,他们绘制的手工地图印制成了在册贫困户分布示意图。为了拉近与贫困户的距离,他们经常到全村所有贫困户走访,聊家常、讲政策、教技术,给贫困户解决了很多困难。

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在细微处为民服务。群众工作无小事,细微之处见真情。每每有群众求助时,扶贫干部们都会立马奔赴到第一线。贫苦户家多年瘫痪在床的母亲需要定制轮椅,他们多方联系,镇民政所、县残联、民政等部门来回跑,为村民多年瘫痪在床的母亲解决了下轮椅的事;贫困户家的猪生病,就急忙找兽医医治;贫困户家夫妻二人发生争吵,他们化身和事佬,解决家庭矛盾;贫困户家的孩子差点退学,他们骑着摩托车跑学校,耐心解释情况、承诺履行督学责任,帮助孩子重返校园……这一桩桩一件件关乎贫困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小事就是陈伦焕、李丛林等扶贫干部一直放在心上的事。

抓住关键,在平凡中打造亮点。他们不仅用心帮扶贫困户,也注重科学扶贫、注重“造血式”扶贫,与其单纯的送钱送物,不如送知识、送文化、送技能更有帮助。他们会不定期给村民进行能力培训,如何科学养殖、如何外出务工、如何适应新的岗位等等。扶贫干部李培同志说道:“乡村振兴主要依靠产业,有了产业就有了收入,有了收入就能巩固”。他们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结合,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为贫困户培训科学的种殖技术,并雇佣贫困户种植特色农作物,以“分红+工资”的形式为贫困户增收,也让“授人以鱼”变成“授人以渔”,真正让贫困户在劳动中脱贫,通过勤劳创造财富,使贫困户真正脱贫奔小康。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2014年末栋梁村共有贫困户688人,2015年脱贫5人、2016年脱贫329人、2017年脱贫154人、2018年脱贫155人,2019年栋梁村就已实现全面脱贫,脱贫人数锐增的背后是李从林、陈伦焕等扶贫干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付出,用行动联系群众,用实干赢得民心,久久为功,方得始终。

三、结语

通过在汉阴县涧池镇栋梁村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调研,让我们明白每个人共同努力得到的脱贫胜利果实是多么甘甜,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全国脱贫攻坚胜利的来之不易,这其中饱含的各种艰辛与汗水使这份胜利变得弥足珍贵。经过此次,我们也意识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现如今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后脱贫时代,一方面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工作,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另一方面,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利用当地的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让贫困户用勤劳和智慧,双手创造财富,双脚趟出小康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83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安财数字法治基层考察团安徽黄山口述调研实录

访谈155岁,公司负责人,黄山市采访者:叔叔您好,请问您到今年工作一共多长时间了呀?受访者:你好,差不多由三十多年了,我都快退休嘞。采访者:那您可是老资历的了,您对法律的了解多…… 汪语桐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安天下,治引人生——安财数字法治基层考察团成员心得实纪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法令是百姓生存的根本,亦是治理国家的基础。若无法律,我们社会的稳定就得不到保障,国家亦会受到由内而外的侵蚀。《人民的名义》里有一句话,“肉眼看不…… 刘克寒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以法为教:数字赋能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安财数字法治基层考察团山

——安徽财经大学数字法治基层考察团暑期实践山东分团总回顾在数字生态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了解基层法治的真实情况,切实感受数字法治基层下的转型,研究并提供应对策略,2021年8月21日至…… 汪语桐 刘克寒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循基层逻辑、探法治认知——安财数字法治基层考察团黄山歙县调研

大学生网报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总工会7月30日电(通讯员:汪语桐)为深入了解基层法治发展现状,安徽财经大学校级重点团队暨安财数字法治基层考察团2021年7月30日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总工会开展…… 汪语桐 吴心怡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安财学子三下乡,数字法治基层行——安财数字法治基层考察团安徽两市调研

团队名称:安财数字法治基层考察团实践主题:数字生态下基层法治的转型与应对策略研究指导老师:陈逸飞、孙新实践地点: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黄山市徽州区第一税务分局实践时间:2021年7月…… 汪语桐 余晓雅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加快法治建设,营造数字生态——安财数字法治基层宣讲团河北高阳调研

随着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加速融合发展,人类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了数字时代。“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成为新形势下的远景目标。在这种新的发展变革…… 汪语桐 程心怡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财经大学《民法典》基层绿色法治宣讲团2021寒假社会实践1.27——岩寺镇富

绿意茵茵,法润人心普法护航富山村新发展(图为富山村“法治文化新村标识”)2021年1月27日,安徽财经大学《民法典》基层绿色法治宣讲团来到了位于安徽省徽州区的富山村,进行了为期一天的…… 范庆仪、汪语桐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财经大学《民法典》基层绿色法治宣讲团2021寒假社会实践1.26——望江县莲

播下法治种子,培育绿色成果弘扬法治精神,构建绿色家园。为群众宣传普及新生效的《民法典》的相关知识,并响应国家绿色新发展理念的号召,同时综合考虑当下新冠疫情的现状,2021年1月23日…… 陈剑锋、汪语桐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广西非遗戏剧翻译调研:探寻传承与传播新路径

3月20日,为深入了解广西非遗戏剧翻译现状,助力其海外传播,桂戏译韵坊团队走访了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在研究院中对演员部…

社区助理献力,邻里和谐添彩

近日,公管院学子担任的社区助理们积极投身工作,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他们深入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挨家挨户地走…

天佑关注 | 校党委书记狄生奎与青年学生代表开展午餐恳谈活动

4月30日午间,在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双节来临之际,校党委书记狄生奎深入朝阳餐厅开展恳谈活动,与青年学生代表共进午餐,…

童心守护,安全启航——公管院开展“童心向阳”志愿活动

(通讯员彭淑荧王君青)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于4月26日在岳麓区润龙社区主办开展这学期的第四期“童心…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最新发布

支教蜕变记二
一转眼,夏天已经溜走了一半。而小火柴-星心相随的旅程还会继续,志愿者们在天宝乡中小学校与这里的孩子们一起度过了一个短暂却充满珍贵回忆的时光。小火柴-星心相随志愿服务队由以金浩东为队长的十人组成,…
乡村民情,蜀’期有我”(二)
2020年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进入全面小康,这是历史性的一刻。但中国人民不止步于此,继续奋力前行。2021年中央号召将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链接,为充分响应号召,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巴蜀行…
乡村民情,’蜀’期有我”(一)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方针,更好的履行当代大学生义务,“巴蜀行,巴蜀情”社会实践团队于2021…
三下乡:弘扬革命精神践于行
烟台理工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学生组成的“启元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志愿者团队前往了地雷战纪念馆,馆内大量详实的图片真实生动的再现了六十多年前海阳大地上发生的那场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纪念馆内珍藏的土…
山东学子三下乡:弘扬革命精神
烟台理工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学生组成的“启元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志愿者团队前往了地雷战纪念馆,馆内大量详实的图片真实生动的再现了六十多年前海阳大地上发生的那场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纪念馆内珍藏的土…
三下乡:红色精神铭于心
烟台理工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学生组成的“启元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七月十五日去往烟台市博物馆,在那里开展了对烟台地区革命文化的初步了解。在烟台市博物馆,志愿团队了解了雷神庙战斗中英雄先烈的事迹,并…
湖北学子三下乡:走进历史,与红船同行
(计算机学院通讯员·刘条蕾)建党百年,为致敬红船,不忘党心,7月6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微尘出行”志愿服务队在浠水县竹瓦镇走马小学开展了以“红船逐浪万里行”为主题的特色教育活动。志愿者们通过支教…
北京林业大学林茵使者实践队,走进绿水蓝天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拉开了大规模生态环境保护的序幕。人类从石器时代、铁器时代到机器时代,对自然界的改造越来越深入,社会生产力超前,发展建设空前。但人们逐渐忘记,自然的生命与人类社会的生命是紧密…
助非遗焕发时代活力——运河基因调研团赴泰安市开展实践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当代社会迅速发展,人们过度依赖电子设备与数字文化,在新时代下非遗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为深入了解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
湖北学子三下乡:施以体育之露,方得强国之花
(计算机学院通讯员·刘条蕾)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成长关乎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国家的强盛,也离不开他们强健的体魄。为助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微尘出行”志愿服务队赴黄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