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星光实践队平乐寺社会实践成果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能源学院 作者:郑林

星光实践队平乐寺社会实践成果

我星光实践队平乐寺为探索地点,以历史、神话传说方面为载体来进行具体研究。

平乐寺在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元坝镇柳桥乡,位于四川盆周山地北沿,古“巴利驿道”西端。平乐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相传该寺始建于宋代绍兴(公元1131—1163)年,距今860余年,现有临济正宗三十六代、三十七代祖师墓碑,及始建平乐寺碑记。

“深山藏古寺,碧水锁平乐”。平乐寺古建筑群巍峨磅礴,坐落在群山之间,寺周群山环绕,林木葱郁,满山松柏苍翠欲滴;两侧山势高大险峻,宛如巨龙飞腾而来,形成九龙捧圣之势,二龙抢宝之姿。寺侧石锣石鼓相对(相传耳附于地,朝可闻锣鸣,暮可听鼓响),是潜心修行、研习佛法的佛教圣地、风水宝地。也是川北地区最大的佛教寺院,有“川北第一丛林”之雅誉。

1.平乐寺的历史

相传大唐末年,平乐寺外平安场有毛家、黄家两个大家族,多年经商,有钱有势,为使子孙人丁兴旺,飞黄腾达,花巨资暗请地仙(风水先生)寻找真龙穴地。黄姓地仙从终南山的地脉步访到此地后,在地穴处埋下了一枚铜钱作为记号;毛姓地仙也寻访至此,埋下了一枚金针为号。毛黄两家择地后都秘而不宣,秘派家丁暗中守护。等到黄家选择黄道吉日动工修建墓地时,毛家人出面极力阻拦,双方势均力敌,互不相让,遂告到官府以求公断。

大堂上毛黄两家双方各执一词,都详述自己花费巨资寻觅宝地的经过,并请求青天大老爷现场勘验。县太爷一干人马来到现场,双方说出自己所留的证据,并指认地点。县太爷命人挖开此地,金针竟然插在铜钱孔正中。如此巧事,实难决断,此案成了悬案,只好一拖再拖。

又过了若干年,巡按李超大人路过利州,黄毛二族得知,遂拦轿喊冤,双方还是据理力争,毫不退让。巡按看到协商实难解决此案,遂作出“此地不为任何人所有,归为佛产”的判决,并令两姓共同出资修建寺院。在修建过程中,双方矛盾化解,同归于好,直到宋绍兴年间(1131—1163),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寺院终于正式落成,因化解毛、黄两家纠纷而建,便将此寺定名为“化城院”。

明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靖难”,1402年攻占京师,夺位登基,建文帝被迫逃亡。相传建文帝逃亡后先后南下北上,辗转各地,最后挂锡于荒凉偏僻的通江五佛崖,过着隐居生活。明宣宗三年,建文帝一行出游到平乐寺(当时称为化城院)外平安场时,日落西山,人饥马乏,当夜投宿化城院。第二天离院时留下“玉华兮山之精金液兮,水之英小云其吉兮,其土终为以藏兮,唯莹御鹤来邀兮,以康以乐心镜其不朽兮,芳徽并明以升恒”的赞美诗篇。

明朝顺年间(1547—1565)经朝廷恩准,化城院(平乐寺的旧时称呼)得以扩建。因建庙数百年间广元境内未发生兵荒马乱,便借《楚辞·九章·哀郢》:“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而改称平乐寺。此时寺院也发展到一个巅峰,拥有僧人数百,信众数十万,高僧辈出,香火久盛不衰。

清乾隆年间,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百姓富裕,乾隆七年平乐寺再次得到整修,此时的平乐寺已发展成为是我国禅宗五大宗派之一——临济宗的圣地,寺内现存第36、37代临济宗祖师碑记向世人展示着平乐寺在佛教界的显赫地位。

旧时殿宇辉煌、香火鼎盛、道场干净、佛法兴旺。上世纪30年代,这里成为红四方面军一部的临时驻地,保藏红军粮草,掩护受伤红军战士,平乐寺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特殊贡献。文革中,平乐寺殿堂被毁,僧人遭遣,土地收归国有并划给当地村社管理。改革开放后,人民政府为了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信仰佛教的人民群众的宗教生活需要。1993年5月,为满足信教群众宗教生活的需要,经元坝区人民政府同意并报广元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重新开放了这座寺院,并礼聘彻利法师任住持,承当重兴平乐寺的重任。此后十多年间,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彻利法师与僧俗两众弟子一道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广结佛缘,增其旧制,新修殿堂,广泛联谊,重开佛事活动。

2.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

2.1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在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地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2.2犀牛望月

相传在柳桥村有个桂花姑娘,父母早亡。六岁就给花老财放牛为生,每日晚睡早起,与牛相依为命。花老财是个贪色鬼,他见桂花生的漂亮,起了邪心。一天夜里,花老财叫打手将姑娘绑起来,正要朝他扑去,岂料一条铁鞭似的牛尾巴朝花老财脸上打来,并耸起两只锋利的角戳瞎老财的眼睛。老牛趁机咬断了桂花姑娘的绳索,跪下讲:“快骑到我背上。”原来老牛曾是桂花前世的姻缘,为了能够再续前缘而没有转世,变成老牛陪在桂花身边。只见它撒开四蹄,朝山上跑。跑呀跑,跑到山崖边没路了,打手们又追了上来。老牛叫桂花站在一只牛角上,撞断牛角,他就乘着牛角飞上天,一直飞到了月宫。而老牛因为断了一只角而失去法力,变成了独角的犀牛。从此犀牛夜夜仰头望月,思念桂花,后来变成了石头。而桂花也因为天天对望老牛变成了一颗桂树。于是有了犀牛望月和心有灵犀的典故。后来在柳桥村曾挖出过一块很像犀牛的石头,传说就是救了桂花那只老牛变成的。

通过本次实践,我了解了当地的一些传统文化。在平乐寺的重修中,我了解了党对于人民群众的关怀,尊重每个人的宗教信仰文化。文化书中华民族的“根”,存在于五千年的衣食住行当中。我们要了解文化,更加要发扬、传承文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85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社区助理献力,邻里和谐添彩

近日,公管院学子担任的社区助理们积极投身工作,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他们深入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挨家挨户地走访,与居民们亲切交流,了解大家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无…… 连思煜 梁馨月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为社区建设添砖加瓦。活动筹备阶段,公管院团委青工部…… 连思煜 王君青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助力社区促和谐,公管学子显担当

为了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的学子们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素养,积极投身于社区助理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 连思煜 王益姿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社区助理志愿行,微光服务暖人心

近日,公共管理学院的志愿者们积极参与社区助理志愿活动,用实际行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传递温暖。此次志愿服务项目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们将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 连思煜 梁馨月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公管学子助力校地共建,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本周,公管院学子继续深入橘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参与校地共建社区助理志愿活动,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温暖和帮助。志愿者们深入参与社区党课学习,认真整理社…… 连思煜 梁馨月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社区助理送关怀,志愿行动聚人心

本周,由湖南师范大学团委青工部主办的“社区助理”志愿活动项目开展顺利,公管院的学子们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知识,积极投身于社区服务,为社区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此次志愿服务项目…… 连思煜 王君青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公管学子新举措,社区助理谱新篇

近日,公管院主办的社区助理志愿活动在湖大社区、师大社区以及新民路社区持续开展,公共管理学院的志愿者们积极参与,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服务。此次活动,志愿者们一改以往专注…… 连思煜 王君青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公管学子展风采,助力社区志愿行

本周,由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的社区助理志愿活动在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持续推进。公管院学子在本周的活动中,以更加专业的服务和更加饱满的热情,为社区居民带来了更多的温暖和…… 连思煜 王益姿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广西非遗戏剧翻译调研:探寻传承与传播新路径

3月20日,为深入了解广西非遗戏剧翻译现状,助力其海外传播,桂戏译韵坊团队走访了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在研究院中对演员部…

社区助理献力,邻里和谐添彩

近日,公管院学子担任的社区助理们积极投身工作,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他们深入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挨家挨户地走…

天佑关注 | 校党委书记狄生奎与青年学生代表开展午餐恳谈活动

4月30日午间,在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双节来临之际,校党委书记狄生奎深入朝阳餐厅开展恳谈活动,与青年学生代表共进午餐,…

童心守护,安全启航——公管院开展“童心向阳”志愿活动

(通讯员彭淑荧王君青)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于4月26日在岳麓区润龙社区主办开展这学期的第四期“童心…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最新发布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1、对团队成员的任务明确分工阶段要详细地划分为多个阶段,其主要包括:出发前活动方案的策划、出发前宣传工作的了解、实践中宣传工作的开展(推送制作者、新闻稿编写者、摄影摄像者等)、教学中各志愿者的…
湖北学子三下乡:宣讲三线精神,助力孩子茁壮成长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为了解三线建设历程,弘扬三线精神,指引孩子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助…
学习文化,传承文化,增强民族自信
100年了,转眼间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100年了,在这100年间,中华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仅洗刷了中国在近代史中所受的屈辱,还找回了民族自信,并在世界舞台的中心展现风采。为了学习文化,传承文化…
访问“五老”人物,学习“五老”精神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如今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安居乐业,这都离不开老一辈人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了学习“五老”精神,倾听发生在“五老”人物身上的故事,并与他们一起追寻那段艰苦岁月,7…
登丹江口大坝,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悟南水北调精神
在新中国7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党中央和国家政府提出了一条条强国政策,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其中的一件大工程。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修建这样的大工程,建设者们需要拥有高尚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因此南水北调精…
“情系民生,快递关爱”——山东大学(威海)学子暑期社会实践
近年来,快递行业飞速兴起的同时,也带来了从业人员缺乏职业保障和屡遭职业歧视等一系列问题。“情系民生,快递关爱”调研团为积极响应我国“十四五”规划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的远景目标,…
访三线旧厂,寻三线老人,听三线故事,传三线精神
如今的中国已经全面脱贫,进入小康社会,这是国家政策的正确指引与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就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上世纪60年代,国家经济低迷时,“三线建设”计划横空出世…
湖北学子三下乡:走进东风精铸,传承和弘扬三线精神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国家面临紧张险恶的国际环境。三线建设极大地发展了我国国防工业,优化了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实现了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开展了现代化工业体系建设伟大探索,留下了宝贵的“三线精神”。…
访老营革命烈士陵园,传铁道兵精神
他们是兵,他们是工,他们是英勇的铁道兵。正值建党百年之际,为了感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诞生的铁道兵精神,同时宣传铁道兵事迹与精神为祖国儿童的茁壮成长提供红色之钙,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红色薪火再传实践队…
山东大学(威海)“情系民生,快递关爱”调研团对韵达快递济南分拨中心进行实地调研
为更好地了解快递员参保行为对快递员公平感的影响,8月28日,“情系民生,快递关爱”调研团的郝浩宇和马昌娇同学对韵达快递山东济南分拨中心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并对韵达快递公司潘女士进行采访,为接下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