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观大吴泥塑刻画中国故事 传承泥塑技艺匠心精神

来源: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作者:杨樱子 郑少纯

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红色基因,8月3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红色DNA实践队前往潮州市潮安区大吴泥塑博物馆及吴维清泥塑工作室进行参观访谈。在大吴泥塑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老师给实践队员们介绍了大吴泥塑的历史来源,同时也讲解了代表作品的内容和涵义,让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大吴泥塑中的潮汕文化特色以及蕴含其中的时代色彩。在吴维清泥塑工作室,实践队员对吴维清老师进行了泥塑相关内容的访谈,吴老师给队员们介绍了泥塑制作过程并演示了一小段制作泥塑的过程,用精湛的手艺来突出大吴泥塑的艺术特色,让实践队员理解到大吴泥塑是技艺的精细刻画,同时也领略到一段包含着潮安味道的百年乡愁。听大吴泥塑说故事,观其演绎百年潮汕文化。大吴泥塑博物馆创办于2018年,2019年被授予为潮州市文化研学游基地,2021年正式进入非国有博物馆名录,分别设有展览区、泥塑体验区、礼品文创区以及研学游基地。大吴泥塑历史悠久,据讲解员吴冬燕老师介绍,大吴泥塑的历史可溯至南宋时期,距今已有七百多年,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银湖小姐,大吴翁仔”是潮州民间流传许久的一句俗语,形容银湖的女孩美丽俊俏,也是赞赏大吴村的“土翁仔”巧夺天工。大吴泥塑的工艺技巧独特,吴冬燕老师在访谈中说道:“大吴泥塑在贴塑技艺中大量采用衣纹中的印花浮雕装饰,也称‘浮雕贴’,浮雕贴是大吴泥塑区别于其他泥塑的独特之处。”除了技艺独特这一特点,大吴泥塑还有用途广泛,内涵丰富,地方特色浓郁的特点。走进展览区,便能近距离观赏到许多泥塑艺术家的作品,大吴泥塑不仅充满了夸张的艺术色彩,也有写实的一面,其既有描绘地方传统潮剧、民间传说,还有取材于大众生活的内容。在采访中,老师说到“游客不只是看到我们大吴翁仔的工艺,翁仔里也包含了非常多我们潮汕地区的很多传统文化。”博物馆里有一副作品名叫《出花园》。“出花园”是潮汕地区的一种成人礼,寓意未成年的孩子像在花园中一样,待孩子虚岁15岁时便是成年,要将其“牵出花园”,让其有独立生活的意识。老师介绍道:“《出花园》这幅作品里面就包含了潮汕地区拜老爷、拜神的元素,把我们潮汕地区一些文化体现在这里面,这个仪式就是在提醒孩子成年后要学会独自面对世界,要有担当,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大吴泥塑还原了许多潮州传统民俗活动,这副作品便是其中之一,体现了强烈的地方文化色彩和极高的艺术表现水准。不仅仅是泥塑作品展览,大吴泥塑博物馆还收藏了许多泥塑戏剧脸谱,同时还有铁枝木偶戏的展示台。大吴泥塑和潮州的铁枝木偶戏也是息息相关的,铁枝木偶戏被称之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其所用的木偶头部便是来自于大吴泥塑中的泥塑脸谱,大吴村的泥塑戏剧脸谱多达一百多种。所以,大吴泥塑博物馆陈列的不仅仅是作品,同时也是从泥塑作品内涵、潮州戏剧文化等多个角度在展示和宣扬潮州文化。跟紧时代步伐,用大吴泥塑讲好中国故事 。在采访中,吴冬燕老师说道:“每一个翁仔都有自己的故事,来自于小说、潮剧、民间故事等。”场馆里有大量泥塑,人物往往是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或民间故事的原型,有歌颂劳动者的泥塑,有纪念红色党史的泥塑,更有紧跟时事,赞美抗疫白衣天使的泥塑。迈入展览区,充满潮汕风情和时代色彩的大吴泥塑让实践队员们惊叹不已。有手握麦穗,戴着草帽的袁隆平爷爷的塑像,瘦削的面容,短短的头发,面露浅浅的微笑,显得非常慈祥和朴实。有手拿消防枪,冲锋火场的消防员,壮实的身体,坚毅的表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仿佛会讲话,会呼吸。为了纪念、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馆长夫妇二人合作完成了《左联成立大会》这幅作品。左联在上海成立,2020年是成立90周年,特此做作品纪念。据老师介绍,在这幅作品中,里面的成员很多是庵埠潮安区的人。不仅如此,《朱德与陈波儿》这幅作品中的陈波儿也是潮安区的人,她不仅是电影战线的女杰,更是抗战时期的巾帼英雄。她曾组织并率领上海妇孺前线慰问团,赴绥远前线,慰劳抗敌守土的将士;她曾率领敌后妇孺考察团,从事妇女运动和敌后戏剧活动。陈波儿曾在延安受到朱德的接待,《朱德与陈波儿》这幅作品就是朱德接待陈波儿的场景。看到这些惟妙惟肖的泥塑作品,实践队员们感受到:泥塑匠人们是在用传统方式重温红色经典,每一副作品都栩栩如生,仿佛再现当时的场景,通过这些泥塑作品,实践队员们感悟到了革命先辈的浓厚的家国情怀。除此之外,馆长夫妇在2020年创作了《相逢萍天下》这幅作品,这幅作品刻画了抗疫背景下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以及医生护士们合作对抗疫情的场景。护士医生们身着白色戎装,戴着口罩,在为别人测体温,而一旁的钟南山院士迈着脚步,和李兰娟院士争分夺秒地在讨论着抗疫对策......一个个人物形神兼备,出神入化,这幅作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整幅作品再现了疫情背景之下医务人员携手抗疫的场景,所以这份作品名字叫相逢萍天下,医务人员汇聚在一起,携手把疫情战胜。整幅作品再现了疫情背景之下医务人员携手抗疫的场景,让实践队员们感慨:泥塑手艺人不仅仅是非遗匠人,更是时代的记录者,每一段峥嵘的岁月都体现了每一代人的不畏牺牲,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握紧时代接力棒,传承弘扬优秀非遗文化。吴维清老师是大吴泥塑第二十五代传人,有从事泥塑三十多年的丰富经验,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迈入吴维清老师的工作室,只见墙边排列的展览柜上吴维清老师的作品琳琅满目,人物作品上的表情惟妙惟肖,人物皮肤和衣服上的线条更是别具匠心。实践队员们在访谈吴维清老师的过程中了解到:吴老师接触泥塑是由于受到家庭的影响,爷爷奶奶都是从事这一行业的,并且是一种巧合,从十几岁开始就非常喜欢,在成长的过程中,爷爷奶奶在工作之余也和吴老师讲述大吴泥塑的优点,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吴老师从小就受大吴泥塑的熏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成长。紧接着实践队员们观摩了吴维清老师的泥塑制作,在采访吴维清老师中,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关于泥塑的制作非常的繁琐,首先是挖泥,适合的泥土有深有浅,需要做到边挖边挑,然后再进行炼泥,其次是捏塑、烧坯、彩绘等十几个步骤才能完成一个泥塑。在观摩作品制作时,实践队员们发现吴老师在制作泥塑过程中十分全神贯注,完全置身于享受且屏蔽外界一切干扰之外的环境中,左手托着待完成的泥塑,右手不断地改变着位置,捏造出心里所期待的作品的外形,使用刀具时,熟练地裁切出片状,凹出理想的造型。在吴维清老师所制作的泥塑中,每一个人物的表情都能让观赏者印象深刻,传神的眼睛、逼真的神态,让人感慨万分。吴维清老师为队员们介绍:他在为作品人物制作表情时首先去了解所塑造的这个人物具有怎么样的形象特点,然后是打好泥土的基地,再根据不同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所具有的适合它性格特点的形象表情来塑造,所塑造的每个部分都拆开来做,最后再进行组合,这样做出来的人物才会惟妙惟肖。表情是一个人的精髓,也是给欣赏者的第一印象,而吴维清老师所塑造的作品表现力极强,能瞬间抓住人的眼球,这都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吴维清老师在泥塑生涯中有着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实践队员们采访吴老师是什么动力支撑老师一直从事泥塑行业,吴维清老师回答道:从小的熏陶,加上十几岁时跟随父亲去观看人像作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一开始的学画画,画孔雀开屏、三打白骨精……到后来画动物,再到画花草,从兴趣转变成了爱好,正是这种过程的转折,从中体会到的乐趣让吴老师一直坚持到现在。非遗文化绝不是一幅已完成的作品,死气沉沉地等待着观赏者的到来,它是在非遗传承人手中一针一线、用心捏造的栩栩如生的产物。为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失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扛起重任,在宣传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在感受中实践,在实践中传承,才能让泥塑文化不断地传承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07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社区助理献力,邻里和谐添彩

近日,公管院学子担任的社区助理们积极投身工作,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他们深入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挨家挨户地走访,与居民们亲切交流,了解大家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无…… 连思煜 梁馨月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为社区建设添砖加瓦。活动筹备阶段,公管院团委青工部…… 连思煜 王君青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助力社区促和谐,公管学子显担当

为了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的学子们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素养,积极投身于社区助理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 连思煜 王益姿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社区助理志愿行,微光服务暖人心

近日,公共管理学院的志愿者们积极参与社区助理志愿活动,用实际行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传递温暖。此次志愿服务项目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们将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 连思煜 梁馨月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公管学子助力校地共建,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本周,公管院学子继续深入橘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参与校地共建社区助理志愿活动,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温暖和帮助。志愿者们深入参与社区党课学习,认真整理社…… 连思煜 梁馨月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社区助理送关怀,志愿行动聚人心

本周,由湖南师范大学团委青工部主办的“社区助理”志愿活动项目开展顺利,公管院的学子们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知识,积极投身于社区服务,为社区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此次志愿服务项目…… 连思煜 王君青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公管学子新举措,社区助理谱新篇

近日,公管院主办的社区助理志愿活动在湖大社区、师大社区以及新民路社区持续开展,公共管理学院的志愿者们积极参与,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服务。此次活动,志愿者们一改以往专注…… 连思煜 王君青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公管学子展风采,助力社区志愿行

本周,由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的社区助理志愿活动在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持续推进。公管院学子在本周的活动中,以更加专业的服务和更加饱满的热情,为社区居民带来了更多的温暖和…… 连思煜 王益姿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广西非遗戏剧翻译调研:探寻传承与传播新路径

3月20日,为深入了解广西非遗戏剧翻译现状,助力其海外传播,桂戏译韵坊团队走访了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在研究院中对演员部…

社区助理献力,邻里和谐添彩

近日,公管院学子担任的社区助理们积极投身工作,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他们深入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挨家挨户地走…

天佑关注 | 校党委书记狄生奎与青年学生代表开展午餐恳谈活动

4月30日午间,在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双节来临之际,校党委书记狄生奎深入朝阳餐厅开展恳谈活动,与青年学生代表共进午餐,…

童心守护,安全启航——公管院开展“童心向阳”志愿活动

(通讯员彭淑荧王君青)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于4月26日在岳麓区润龙社区主办开展这学期的第四期“童心…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最新发布

二师学子三下乡:多彩绘童年,丹心筑未来
(通讯员董紫悦)三下乡实践活动是为了鼓励和带动大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扬好五四精神,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了解我国国情,…
领略潮剧独特魅力,再现经典秘密交通站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潮汕非遗文化瑰宝-潮剧,了解潮剧中的党史故事,8月12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红色DNA实践队来到了广东潮剧艺术博物馆。在陈淑贤老师的带领和详细讲解下,实践队员于一楼参观了生动形象的潮绣戏…
音动红旅调研团前往青岛市上流佳苑社区进行调研
2022年8月18日,为深入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山东大学(威海)音动红旅调研团成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前往青岛市李沧区上流佳苑社区进行调研。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流佳苑社…
配套资金增强供销社辐射带动作用
实践队员在交谈中发现,为推动该市供销社生产、流通职能拓展,近年来,安丘市推动农信机构与供销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农商银行将向供销社累计授信几十亿元。2019年以来,双方探索建立产供销一体合作、订单农…
“幸福驿站”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
实践队员在访谈中了解到,为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人行安丘支行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在农村的布局。据同行村民表示:“在我们特色农业种植养殖规模较大的社区,安丘农商银行将“幸福驿站”社区金融服务点入驻供销社…
二师学子三下乡:秉承祖先智慧,传播华夏文明
(通讯员董紫悦)教育是一个民族文化能够世代相传并不断提高民族素养的根本大计,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小学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通过礼仪教育,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收到中华优秀文化的…
金融探路农村地区,乡村振兴各业齐发展
为了更好学习乡村振兴战略的理念,领略乡村振兴前后的变化,了解乡村振兴的现状和成就,来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这一战略的实施,2022年7月25日,曲阜师范大学新时代文明传习志愿服务队的实践队员高玉蕾前往潍坊…
二师学子三下乡:热爱大自然,快乐跟我来
(通讯员董紫悦)课外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小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对周围一切都感兴趣。…
广油学子三下乡:以青春之名,续写时代篇章
2022年8月1日到6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红色DNA实践队深入潮汕地区开展实地调研,深入学习和传承潮汕人民在党的百年征程中展现出敢于拼搏,无畏艰辛的精神内涵,并以“寻、访、融、承”等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活动。…
文化振兴奠基振兴大业
乡村文化兴则乡村兴,乡村文化强则农民强,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为了为宣传文化振兴的重要性,推动乡村振兴,7月17日至7月27日,为宣传乡村振兴,研讨城乡差距,曲阜师范大学新时代文明传习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