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观古往与今来,寻吴蜀文化变迁

来源:苏州大学 作者:李睿杰

为探寻吴地与蜀地古代和近代文化差异,以及经历新中国成成立后数十年的发展建设,现代的吴蜀文化的差异以及发展建设情况的差异,展现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紫卿书院)“吴与蜀”发展观察个人实践项目的开展者于7月1日至7月7日,以及8月14日至8月24日,分别前往江苏省苏州市、四川省德阳市、四川省成都市三个地区,开展考察吴蜀文化与发展建设的实践活动。

实践开展初期,实践项目开展者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先进行吴地文化与发展建设的考察,后进行蜀地文化与发展建设的考察的实践项目开展流程。在实践项目开展流程制定后,通过网上资料查找的方式,初步了解从古至今吴蜀文化发展变迁以及两地变化的大致情况。在此之后,项目开展者进行了线上文献查找阅读、调研问卷发放,线下实地考察、博物馆参观、专题采访等活动,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两地文化与发展建设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了解,对各个方向做较为准确的分析。项目开展者通过以上方式开展实践考察后,最终完成主题为对吴蜀文化与两地发展建设对比的调研报告。

通过线上调研问卷的发放与线下对考察地居民采访的方式,项目开展者分析了在三地居民中对于吴蜀文化与发展建设情况的了解程度。发现绝大多数居民对于吴蜀两地古代与近代文化都有着初步的了解,其中约百分之八十的民众主要是从阅读书籍、观看影视剧等方式了解吴蜀古代文化,了解最为详细的是吴蜀两地处于东汉末年与三国时期的。而对于吴蜀两地近代时期文化与历史的了解,则主要是通过现代历史教育的方式了解,其中约百分之九十的民众表示对于吴蜀近代文化与历史中的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化与历史事件有着了解,约百分之六十的民众表示对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化与历史事件有着了解。吴蜀两地现代文化变迁与发展建设方面,仅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民众同时对于两地的情况有着相对详细的了解,而百分之七十的民众对于吴或蜀单独一地情况有着基本了解。项目开展者从民众所填写的问卷与采访所回答的言语间,体会到了两地文化与发展建设的变化。

在实地考察中,实践项目开展者参观了苏州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都江堰博物馆、李调元纪念馆这四个博物馆。在苏州博物馆,了解了苏州历史、文化、艺术的魅力;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了解了古蜀先民在金沙时期的生态环境、生活场景和宗教祭祀;在都江堰博物馆,了解了战国时期由李冰所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对于生态保护的同时利用自然资源的建造理念;在李调元纪念馆,了解了“川菜、川剧之父”李调元的生平以及家乡小县城——罗江于抗战时期的历史事件和红色文化传承。

从古至今,吴蜀文化都是两地人民数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孕育出来的蕴含丰富创新因子的文化奇葩。由于所处不同地域, 所属的经济人文背景存在差异, 在与时俱进的发展中同中有异, 异彩纷呈。

以往的吴地文化以尚德崇文、兼容并蓄、和谐之美著称。而如今的吴地文化却在“和”的基础上追求“异”,希望多元开放, 与时俱进, 多音和鸣,在继承吴地文化的优秀基因的同时, 又吸纳其他异质文化的精髓。吴地在经济、文化、城市建设领域, 既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又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以往蜀人历来被外界称作是“小富即安、盆地意识、保守封闭”,然而蜀地人民却不缺乏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和对自我的反省与批判。而蜀地文化一直都是兼容并包,渴求开放的。从先秦时期开始,历朝历代蜀地都接收了诸多外部移民,不断汇集多地文化,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蜀地文化。

现代蜀地文化在具备多种、多元、多重的特性的同时,也在不断随着蜀地的发展建设而进行文化创新。在对本土物质性和非物质性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方面,“非遗节”永久落户成都, 四川的绵竹木版年画、蜀绣、蜀锦、成都漆艺、竹纸制作、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等“非遗”传承也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对制作技艺和手法进行了创新。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近代,吴蜀两地都孕育了璀璨的文化,在现代,吴蜀两地更是传承着先烈的革命精神与红色基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12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三变”改革初形成,乡村振兴在路上——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赴宁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改革创新,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人口增收。”我…… bladerunner 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查看全文 >>

我院“金色耕读”三下乡实践队提出的 农村“三变”改革实施方案获得认可

为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屏南县熙岭乡拟实施农村“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 bladerunner 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查看全文 >>

“金色耕读”——生态鸡舍前论“生态”

7月10日,受永泰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部主任车海生的邀请,“金色耕读”四坪“三变”改革实践队的队员前往四坪村民家了解正在建造的发酵床养鸡场与生态鸡舍。车海生向大家介绍,发酵床养殖…… bladerunner 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查看全文 >>

乡村日志 |“金色耕读”屏南县熙岭乡 “三变”改革实践队

纵使是初夏时节,海拔830米的四坪村的清晨仍然有些许寒冷。草木欣然,鸟虫苏苏,奔流的小溪带来山间的清新。四坪实践队的队员们就着朝阳开始了一天的工作。2023年7月1日早,由张俊娜老师牵…… bladerunner 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查看全文 >>

谢联辉院士一行赴屏南县四坪村看望 我院“金色耕读”实践队

2023年7月6日,我校教务处处长吴祖建教授陪同谢联辉院士到屏南县熙岭乡考察,看望了正在四坪村下乡的我院“金色耕读”实践队。学生们汇报了“耕读计划”的课程大纲和实践内容。过去的一周…… bladerunner 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查看全文 >>

四坪“金色耕读”实践队与福建商学院、福建农林大学茶学院三下乡实践队开

七月五日,福建商学院外国语学院“践行党的二十大弘扬闽东之光”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一行在外国语学院老师余屹凌、翁云星、张有斌的带领下,于中午抵达四坪村,并在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 bladerunner 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调研工作

(通讯员陈思然周曼琳石宇)4月2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面向长沙市第一中学部分高中学生开展调研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集体评课活动

(通讯员陈思然向宇白玛卓玛)4月2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集体评课活动。会议由实习队队长刘芊芊…

最新发布

安徽师大学子三下乡:“三地之交”栏杆镇 嘹亮时代最强声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总有一抹熟悉的乡音萦绕在人们心头。七月三十一日,“徽声皖韵,传承乡音”安徽方言童谣谚语采录社会实践团队巢湖地区小分队前往了…
注入青春力量 助力林下经济
为了助力林下经济产业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户增收减排。8月5日至8月15日,经管学院赴铜仁市调研队来到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针对以菌类为主的林下经济作物对农户增收减排的问题展开实地调研。团队调…
参观甘棠村史馆,铭记历史跟党走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增强青年力量对传承红色基因重要性认识,8月5日,山东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讴歌美丽,建功乡村”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潍坊市峡山区甘棠社区村史馆,学习了解甘棠村的发展历史,并在社区消…
探索林下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
为响应党的二十大对乡村生态振兴的号召,以及探究不同类型林下经济对农户收入结构的影响,在8月中旬经管学院赴铜仁市调研队来到了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针对“林下经济对农户增收减排的影响”这一问题展开实…
“讴歌美丽,建功乡村”实践团队于潍坊市峡山区盛棠农业专业合作社交流学习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以及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引领学生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厚植乡土情怀,…
志愿服务迎“八一”,传承拥军爱国心
为迎接“八一”建军节,2023年8月1日,“讴歌美丽,建功乡村”社会实践团队与甘棠社区党支部总书记一起展开志愿服务,与战友老人们共度难忘的聚餐活动。这一天,村中老人们欢聚一堂,共唱红歌,营造出一片其乐…
湖南工学院招生就业处2023年招生线上咨询工作顺利进行
6月9日以来,我校招生录取工作正稳步进行中。在校领导和招就处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包括招生网咨询、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平台咨询及QQ新生答疑群咨询在内的招生线上咨询工作顺利进行。在日常工作中,招生组的学生…
筑梦颍东丨九载颍东情,筑梦再启程
时光悠长,岁月沉香。夏日的风轻吹,将时间的书页吹至本章节的尾篇,今年的“筑梦颍东”活动已进入了尾声。2023年7月21日上午9时,“九载颍东梦,筑梦再启程”文艺汇演于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正午镇中心学校一楼…
笑与泪的故事——《童年》读后感
《童年》是一本发人深省的好书,书中主人公阿廖沙的遭遇实在令人痛心。阿廖沙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只好和妈妈来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个性格暴躁、自私自利的染坊主,经常打骂阿廖沙,有一次竟将他打得昏…
南财学子探索:原生与新生,乡村低效空间功能重塑共生设计
南财学子探索:原生与新生,乡村低效空间功能重塑共生设计红河8月20电(通讯员车扬夕)2023年7月16日,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原生与新生—乡村低效空间功能重塑共生设计研究小组(成员:车扬夕、王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