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许三观第一次卖血是出于好奇,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体结实。第二次卖血是因为他的大儿子一乐打伤了方铁匠的儿子,他不赔钱,方铁匠就带人拉走了许家的东西,无奈,只好再一次去卖血。第三次卖血是为了报答他初恋情人林芬芳的好心,让她吃到“肉骨头炖黄豆”,于是他走进了医院。第四次卖血是1958年的“大跃进”、大炼钢和大食堂之后,全民大饥荒,为了填饱一家人的肚子,他又找到了李血头。第五次卖血是因为下乡当知青的儿子一乐生病了,卖完血直接将卖血的钱给了一乐。第六次卖血是在刚送走一乐后,二乐所在生产队的队长又来了,为了招待队长,万般无奈的妻子许玉兰只好请求许三观再去卖血。就在这之后不久,二乐背着病重的一乐回来了,为了救一乐,许三观一个上午借到了63元钱,他一边让许玉兰护送一乐去上海,一边再次找到李血头。可李血头不再理他,他只好拼死一搏,设计好旅行路线,在六个地方上岸,“一路卖着血去上海”。这一路卖血几乎要了许三观的命。40年以后,当许三观一家“不再有缺钱的时候”,他又突发奇想,想再卖一次血,可已经没有人要他的血了。
许三观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他靠卖血养活他老婆和别人的儿子,这一不循常情塑造了一个小人物的善良、热心。但同时狡猾、盲目乐观等各种性格也在许三观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余华曾被认为是“小说革命的先锋拓展”,余华的小说大多展现苦难中人类强烈的生存意识,《许三观卖血记》更是在诙谐幽默的笔调中展示了一代中国人的苦难和伤痛,同时也表现了他们顽强的求生意志和自我牺牲的伟大精神。
http://www.dxsbao.com/art/3329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