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七月七,牛郎会织女”。作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传说,自先秦到今天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牛郎织女凄美动人的故事催生了数不胜数的优秀文学作品,促成了盛行于各地民间的“七夕”“乞巧”等重要习俗。牛郎和织女原是银河系的两颗星宿,相距16.4光年。把两颗星宿编排成一对有情人,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杰作。《诗经·小雅·大东》开始把天上的织女星想象为一个织布的织女,把牵牛星想象为一个挽牛的牵牛郎。此时,织女、牵牛尚为天汉二星,但人物形象已隐现其中。到了战国后期,人们开始把牵牛和织女说成一对有情人,而他们的爱情最终成为悲剧。
在汉魏时期,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故事基本成型了。尽管不同的历史时期,故事的细节和具体内涵因时而变,但其中蕴涵的对爱人的忠贞不渝的观念却穿越千年温暖后人。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传说的主要倾向是宣扬追求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的精神,谴责天帝王怒的粗暴无理,向往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和幸福家庭生活,同情牛郎织女的反抗斗争,显示了民间文化不可抗御的艺术生命力。本文认为,牛郎织女传说之所以流传至今,除了它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http://www.dxsbao.com/art/5269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