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三线精神
关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问题的研究,国外许多国家都有成就,我们可学习其理念和方法,味我果工业遗产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借鉴。
其中,较为典型的德国鲁尔工业区,便很高效的利用了其传统煤炭钢铁工业的传统优势。20世纪60年代初,德国鲁尔工业区本地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连续下降,导致工厂企业纷纷破产、倒闭或外迁。如何对待和处理大量废弃的工矿、旧设备和工业空置建筑成为重要的问题。鲁尔区选择的方式是:将这些工业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区域振兴等相结合进行战略性开发与整治。 著名的亨利钢铁厂被改造成一个露天博物馆;废弃铁路和旧火车车皮变成了当地社区儿童的艺术表演场地;蒂森钢铁公司“擦去了脸上的煤灰”,成为以煤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废弃的旧贮气罐被改造成潜水训练池,堆放铁砂矿的混凝土料场被改造成青年活动场地,墙体被改造成攀岩者乐园;一些仓库和厂房被改成迪厅和音乐厅,甚至高雅的交响乐也以巨型钢铁冶炼炉为背景别开生面地演出。此外,在一处有色金属矿加工区奥博豪森,巨大的厂房改建为大型摩尔购物中心,同时开辟了工业博物馆;焦炭厂则变成了吸引众多艺术、创意和设计公司的办公和展览场地。就连原本作为整个工业区废水污水排放管道的埃姆舍尔河,也恢复成为景观优美的生态流域。鲁尔区由此成了享誉世界的工业遗址旅游城。
鲁尔区成功转型,以资源消耗为主导转向以第三产业为支柱,是飞跃式的进步,利用废弃的旧物改造成特色的娱乐场所,治理污染的流域,恢复原本城市的清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发展理念,如若能将工业遗产相结合,顶能大放异彩。
http://www.dxsbao.com/news/693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