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天津商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坚定文化自信,助力于文化传播与发展”

来源:天津商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寻青记

序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天津商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寻青记”暑期社会实践团赴贵州省纳雍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实际行动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真实了解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亲身感受这独特而有魅力的民族氛围,助力于文化发展与传播交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第一站:参观贵州省博物馆和贵州省民族博物馆

7月22日,实践队全体到达贵州省贵阳市,参观了贵州省博物馆与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贵州省博物馆和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的藏品反映着西南各少数民族的地方历史人文和多彩文化,是贵州省民族文化重要的的展示平台和宣传窗口,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阵地,其不断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会教育作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

进入博物馆后,实践团认真参观了反映各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传统服饰、银饰、面具、生产、生活用品等各个板块,深入了解了各个民族的灿烂文化,本次的参观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文化自豪感,在我们了解穿青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互鉴方面有特殊的意义。通过参观,我们认识到,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共同体中,各个民族所拥有的文化艺术,既有其共性,也有其相对独立性。各个民族不同的文化艺术,完整的艺术体系,组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很显然,民族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倘若是脱离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就失去了支撑;如果离开了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根基,中华传统文化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

第二站:与民宗局领导座谈

我们来到了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民宗局,并在民宗局领导的引导下开展了一场关于纳雍县少数民族及穿青文化目前发展状况的座谈会,在交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目前贵州省穿青人已增长至120万左右,且目前面临的问题是穿青文化汉化比较严重,但也有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传承了下来,如傩戏等等。同时我们还了解到一些关于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国家级有苗族芦笙舞(滚山珠)、苗族服饰(箐苗);省级有苗族服饰(小花苗)、苗族飞歌等。

通过座谈,我们认识到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自信,要让少数民族认识到自己的文化的内涵,正确认识、评价自己的文化,建立文化自觉,在自觉基础上建立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是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动力。

第三站:参观勺窝乡

在民宗局领导的带领下,我们来到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勺窝乡,参观了穿青文化广场,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文化墙中墙画所代表的含义,画中展现的有穿青人的取亲方式、穿青人的服饰、养育世代穿青的水源等等,惟妙惟肖的刻画出穿青人文化的丰富多彩。同时,民宗局领导还向我们介绍到屹立在文化广场高台上的建筑物,这是穿青人的图腾——山魈,因此在生活、生产用具上,穿青人都会刻镂上山魈,这一次的参观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穿青人独特而有魅力的民族文化。

第四站:与齐兴社区村民展开座谈

在当地村委会的引导下,我们与一位世代居住在当地的老人展开座谈,在与老人的交流过程中得知,当地穿青人的祖籍是江西吉安府庐陵县,明洪武七年间征南北调来到贵州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人定居贵州,并于当地的其他少数民族进行通婚,并形成现在的穿青人,当地人也表示穿青人是介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群体,他们原主要使用“老辈子话”,现基本上使用贵州当地方言,但是部分地方依然保留着一些原本语言的痕迹,如“f”变“h”,“ian”变“ie”等。

我们了解到关于穿青人的婚俗礼仪中与穿青人生活经历有关的由来,穿青人的婚俗从说亲到结婚后的回门,规矩繁多,即使礼仪复杂、规矩繁多,但每一步都是穿青人生活经历的体现,婚俗礼仪无时无刻不在体现出穿青人生活的经历,这些经历铸就了当今丰富的穿青文化,这让我们明白每个民族的民风民俗都不是没有源头的,民风民俗恰恰很好的解释了一个民族在自然条件和非自然条件下的生活经历。

当然我们还了解了很多,比如丧葬习俗、节日习俗,节日习俗主要有有大年、小年、三月三、四月八、七月半、九月二十八、十月初一等等,尤其九月二十八是穿青人特有的古老节气。

第五站:深入村寨实地考察

我们来到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沙土村,沙土村依山傍水,是当地穿青人居住较集中、人数较多的村落。当我们到达村口时,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气势磅礴的大瀑布,经了解这是穿青人平时生活用水的来源,水的源头来自山顶,由半山腰中部的三条瀑布汇集为一条,流向山脚,山脚的水沿着水渠流进村庄,供村里的人使用。

同时,我们通过走访当地村民了解到穿青人的服饰特征,其中穿青人女性服饰最为典型,穿青女性喜穿细耳草鞋或反云勾鼻花鞋,脚扎青色绑带,头梳三把头,衣脚用寸许宽的白布镶边,衣襟镶寸许宽的云勾花边穿三节袖,两节衣的滚花边大袖衣,拴腰带,衣袖是活动的,有二三层,穿时钉上,翻二留一或全翻于肩上,故有反托肩或外托肩之称;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目前着装穿青衣服的村民基本没有,保留并传承穿青服饰我们任重道远。

沿着弯曲的山路继续向前,进入沙土村,在与当地村民访谈过程中以及引导下我们寻找到了一些比较原始的穿青房屋,他们的传统民房主要以“木房”为主,采用穿斗式和悬山顶式结构,且房屋整体坐落于石头台基上。

深入村寨,我们发现家家户户屋顶正中央的屋檐上,都放置着一个陶瓷做的罐子,两边用水泥做成弯曲状的支架作为罐子的支撑,我们向当地人了解到,这就是穿青人家的象征。

总结:为期六天的“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已圆满结束,六天的调研虽然短暂,却让我们收获满满。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可以通过建博物馆把少数民族的民族文物、文献进行收藏整理,也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把少数民族文化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进行保存。通过实物、图片、音像等形式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宣传和介绍,让少数民族文化更好的得到保存和传承。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开展座谈等方式,真实的了解穿青文化的丰富多彩,亲身感受这独特而又有魅力的民族氛围,我们也会继续助力于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和传播交流,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坚持文化自信,是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艺的关键所在。只有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民族文化艺术,加快中华传统文化与少数民族艺术的融合,用文化自信推动民族文艺的繁荣发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让少数民族文艺的百花园万紫千红、花团锦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23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社会实践】海阔天空,梦萦碧波:参观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

【社会实践】海阔天空,梦萦碧波:参观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8月25日,我们有幸参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博物馆位于青岛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重要基地,也是展示海军历…… 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社会实践】红色血脉,永续流淌:参观青岛地区博物馆

【社会实践】红色血脉,永续流淌:参观青岛地区博物馆近年来,红色文化在中国大地上重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红色文化在当代中国的传承与延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天佑关注 | 校党委书记狄生奎与青年学生代表开展午餐恳谈活动

4月30日午间,在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双节来临之际,校党委书记狄生奎深入朝阳餐厅开展恳谈活动,与青年学生代表共进午餐,…

童心守护,安全启航——公管院开展“童心向阳”志愿活动

(通讯员彭淑荧王君青)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于4月26日在岳麓区润龙社区主办开展这学期的第四期“童心…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最新发布

广东医学子支教:了解客家文化的魅力,更好地传承客家文化
梅州市大埔县是一个拥有着“华侨之乡”、“文化之乡”美誉的县城,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这个地方独特的标志。为了让小朋友们了解客家文化的魅力,更好的传承客家文化,广东医科大学梅花香服务调研…
普惠金融惠民生团队赴金融服务站并实地走访并与村民对话
商学院“普惠金融惠民生”实践团队走访了青州市农商银行后于7月14日上午8点来到青州市东三教村,于农商银行负责人对村庄的便民金融服务站进行考察,并与部分村民进行交谈,了解该村庄普惠金融的具体开展情况…
黄土文化孕育中国情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拥有的生存方式和价值体系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的坚定信念,关乎民族精神状态和社会精神风貌,关乎国家发展进步的动力与活力。“中国”不仅是…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今日宜上牌”实践队碰头会议顺利举行
2019年8月22日,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今日宜上牌”赴济南等地调研电动车上牌现状实践队第一次碰头会议在兴隆山图书馆顺利举行,团队的五名成员参加了此次会议。首先,队长贾友龙向团队成员介绍了此次调研活…
建设生态文明 共享清水蓝天
7月16日由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学子组成的“学以农,致于民”农业调查团,赴河南省郑州市黄河大堤针对沿岸村民种植生产中产生的环境污染来源展开调查。走进村子,队员们分成四组,分别前往不同的地方对村中环境…
深味黄土情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陕北安塞腰鼓的文化魅力,深刻体味安塞的风土人情;自8月15日,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的赴安塞区腰鼓文化调研队来到陕西省安塞区进行调查学习。早上8时,队员们在吃完早饭后便齐聚腰…
学习是为了传承
为了学习并传承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八月十六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安塞区腰鼓文化调研团来到了安塞区。安塞区,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位于陕西省北部,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安塞处于北方民族文化…
科技促进发展 绿色造就未来
7月18日由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学子组成的“学以农,致于民”农业调查团,赴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针对当地农产品种植意向,及发展规划展开调查。队员们在村庄内对农民个体种植户、种粮承包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社相…
知识促发展 绿色造未来
7月18日由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学子组成的“学以农,致于民”农业调查团,赴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针对当地农产品种植意向,及发展规划展开调查。队员们在村庄内对农民个体种植户、种粮承包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社相…
知识促发展 绿色享未来
7月18日由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学子组成的“学以农,致于民”农业调查团,赴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针对当地农产品种植意向,及发展规划展开调查。队员们在村庄内对农民个体种植户、种粮承包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社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