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品人生百味 ——我和我的小康社会调研实践团

来源: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作者:明法审数

暑期社会实践l初入市采访,品人生百味

——我和我的小康社会调研实践团

小康生活到底是什么样?不同的人一直都有不同的答案。

我和我的小康社会调研实践团在7月15日的走访活动中,仔细聆听基层不同职业百姓对小康社会的心愿和诉求,深切的感受到了小康社会的一步步落实与发展,体会到了国家促进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环卫工人眼中的小康:能幸福踏实地工作

抗击疫情,环卫工人在行动。从街头到巷尾,默默在坚守。一抹抹身影,让人温暖和安心。为了顾大家,他们舍小家。全力以赴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是杭州这座城市环境的坚守者,是人民身体健康的保障者。晴日满头灰,雨天一身水,为环境清洁,披星戴月归。

正值杭州的梅雨季节,连日来,杭州市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路面上也一直是湿漉漉的。接受我们采访的陈大伯跟我们说,“每天天还未亮,当你们还在睡梦中,我已经在大街小巷中工作几个小时了。”白天,他得顶着时大时小的雨,任劳任怨清扫着城市的道路;傍晚,人们都下班了,在城区的各个主干道和街头巷尾上,他们清扫垃圾的劳动场景在繁华的城市中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陈大爷告诉实践团:“每天八小时,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是幸福的!”

当实践团问及,现在正式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政府的福利政策优惠给您的力度大不大?陈大伯跟我们说,“今年的意外保险真的非常好,让我们倍感温暖,虽然这份保险我们永远不想使用,但有了这份保险,我们能感觉到每个环卫工人都有人保护,也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为市政环卫工人保上意外伤害险,不仅是对他们人身安全上的保障,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为建设“美丽深圳”而无私奉献的他们都能有归属感和家的温暖。“这份保险实实在在送到我们的心窝里,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增添了一重保障。有了这份保险,大家干活心里就踏实多了。”陈大伯还告诉我们,“当时知道这个事情后,真的非常感激,我们环卫工人普遍家里经济条件一般,这也说明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我们,给我们提供保障,对我们来说是切切实实的关爱,感觉特别幸福。”

实践团向陈大伯了解近年来有没有觉得近年来城市环境、垃圾变少。陈大伯告诉实践团:“以前,我刚开始干这一行的时候,大概是十年前,路上的人们经过时,手里的垃圾随手一扔,有时候扔草丛里,有时候直接扔马路上。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建设小康社会,人们的素质都上来了,很少有人随手随地扔垃圾,我们工作量也少了不少,工作也轻松了很多。小康社会,素质社会!”

当人们享受空调的凉爽时,有这么一群人却顶着炎炎烈日,承受着高温的“烤”验,抑或是冒着大雨,始终忙碌在街头巷尾,他们就是坚守在高温和大雨下的“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他们没有因恶劣的天气而懈怠,而是投入了更大的干劲,全力克服多变的天气带来的困难,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了街道的整洁、城市的靓丽,为市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建设我们的小康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08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志愿硒行,不虚此行

大学生网报9月5日电(通讯员丁琪)不知不觉硒行的活动已经结束大半个月了,我也即将回到学校,而当我回想起长达九个月的“宅家生活”,最令我印象深刻还是暑期参加的硒行志愿活动。由于学…… 丁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三下乡感悟:凝聚青春力量,砥砺支教之行

大学生网报9月5日电(通讯员向贝迪)相遇:故事的开始与硒行的初遇还是在大一刚开学,有一位学姐向我介绍硒行,回忆她的支教时光。夏日的绿荫下,她的脸上满是骄傲与怀念,她的笑容在阳光…… 向贝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三下乡感悟:付出辛勤汗水,收获爱与感动

夏日炎炎,野三关那连绵不绝的山也挡不住那骄阳似火的热浪。我们硒行人肩负着不同的任务来到了巴东县野三关镇,开始了我们的支教服务工作。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支教生活的第三天。我与…… 文天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再续前缘三下乡——他活成了光束,照亮世界了的犄角旮旯

大学生网报9月5日电(通讯员何蕊)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于8月1日正式开始在线云支教——情暖恩施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五期队员杨帅选择坚守岗位再入六期硒行。寻常说到“坚守”…… 何蕊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武汉大学生三下乡: 有幸加入,感恩相遇

大学生网报9月5日电(通讯员张仁杰)硒行,我们下次再见犹记得去年就想加入到我们学校的硒行三下乡团队,但是由于当时想要加入硒行的优秀的人太多,而平平无奇的我自然面试失败了心里一阵…… 张仁杰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三下乡感悟:硒行有爱,你我同行

与硒行的相遇:终于等到你大一刚开学,我和一位同专业的学姐在学校的一片香樟树下聊天,那时夏日炎炎,绿荫在道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温热的夏风徐徐穿过我们身旁。记得我兴致盎然,问起…… 向贝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云支教:走进恩施民族文化,领略别样风情

大学生网报9月4日电(通讯员向贝迪)8月5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以“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为宗旨,在线上为湖北…… 向贝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兴趣课堂,筑梦成长

大学生网报9月4日电(通讯员向贝迪)自8月1日起,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已经陪伴孩子们走过了两个星期的时光。团队志愿者们在辅导孩子课业之余,以前期进行的学生兴趣…… 向贝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天佑关注 | 校党委书记狄生奎与青年学生代表开展午餐恳谈活动

4月30日午间,在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双节来临之际,校党委书记狄生奎深入朝阳餐厅开展恳谈活动,与青年学生代表共进午餐,…

童心守护,安全启航——公管院开展“童心向阳”志愿活动

(通讯员彭淑荧王君青)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于4月26日在岳麓区润龙社区主办开展这学期的第四期“童心…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最新发布

长安大学赴陕西延安“领延安精神·悟时代力量”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了解延安精神,增强制度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怀的意识。立足实践基础,鼓励同学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用青春谱写出新时代的最美篇章。长安大学赴陕西省延安市“领延安…
湖北学子线上三下乡:与你相遇,好幸运!
中国青年网荆门7月28日电(通讯员张政)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数经院“希望之星”实践队牢记此次实践目的:用爱传递希望,用爱构建家园。志愿者们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教授小学基础知识,讲解安全卫生防疫知识等活…
市井烟火气探小康
暑期社会实践l市井烟火气探小康——我和我的小康社会调研实践团民以食为天,小康不小康,还得看市井烟火气里的农贸市场。防疫形势允许后农贸市场现已重新营业,我和我的小康社会调研实践团于7月16日下午抵达…
洛阳师范学院“永信班”:参古潭攻贫区,感红色文化魂
2020年7月19日下午3时,洛阳师范学院“永信班社会实践”成员来到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精准扶贫小区进行参观学习。进入小区,该成员发现小区内随处都有红色文化展栏,区内文化气息浓厚。通过此次参观学习,该成员…
天空一无所有,何以给我安慰? ——“大同大不同”暑假社会实践心得
我只是想看看天空本来的样子我出生在一九九七年的山西大同,没错,就是那个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被誉为中国“煤都”的地方。小孩子对能源、对环境并没有什么概念,只记得在小时候的记忆里,我看到的天空总是…
积少成多就是大贡献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义乌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坚决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挨家挨户测量体温排查危险情况,为居民科普新型冠状病毒,尽力满足居民地生活所需,为居民排忧解难、安抚他们的心情……疫情爆发期间…
建言献策助力转型发展,志愿服务彰显青年担当
为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同开启了转型之路。从2018年争当能源革命的尖兵开始,大同就已经致力于构建具有大同特色的现代能源体系。为深入了解大同市民对于大同转型发展的关注度和满意…
推广普通话,洛师新传在行动
7月30日晚,洛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益”起推普暑期爱心实践队成员发挥专业优势,利用钉钉线上教学平台,为汝阳县靳村乡太平小学四年级一班的学生带来一堂生动有趣的普通话推广课。课堂开始前,实践队队…
志愿者爱心队伍为抗击疫情保驾护航
疫情期间,义乌市浙江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每天早上都会准时收到到来自街道志愿者们从“爱心菜地”上采摘的新鲜蔬菜。自浙大四院的医护人员们投入紧张的战“疫”斗争以来,附近的居民也更多地关注“浙四”这个…
传承,让老醋更加年轻
今天依旧是从王村老乡的角度来了解王村醋。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王村醋,被它那深深的文化底蕴吸引了。通过老先生的讲解,我了解到,在蒲松龄当过30多年私塾先生的西铺毕家,至今有一首顺口溜在流传:“蒲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