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廖小飞:不改挑花本色,发掘时代机遇

来源: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作者:孙晨晰 禹立婷

廖小飞:不改挑花本色,发掘时代机遇

走进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独具花瑶民族特色的办公室里,主任廖小飞忙碌的身影映入眼帘。衣着简朴的他在堆满资料的办工桌前翻阅着关于花瑶挑花的书籍和文件。刚上任一个多月的廖小飞做起事来总是充满干劲。很快就着手了当地的文化保护工作。最近,他正在为花瑶即将到来的“讨僚皈”和花瑶挑花传承活动做着准备。“讨僚皈”是花瑶同胞的传统节日,“僚”是“诅咒”的意思,“皈”指菩萨,“讨僚皈”意思是走过菩萨的诅咒。瑶汉同胞聚首一方,载歌载舞三天三夜,祈祷着和平安详。

(廖小飞向我们介绍花瑶挑花的历史)

坚定保护信念

据廖小飞介绍,花瑶挑花是在瑶族女子中流传的一种独特的手工艺,其内容丰富、花纹细密、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在当地人的心目中,花瑶挑花记载了花瑶当地的鸟兽虫鱼和保存已久的传统习俗,这些都是他们民族文化的结晶。花瑶挑花这一项技艺的传承也烙印在每一个瑶族女性的心里,每一条作为嫁妆的挑花筒裙也是她们对花瑶民族独特服饰的骄傲与肯定。

廖小飞在接触挑花工艺和了解挑花在当地居民心中的地位之后,就坚定了把花瑶挑花做好的念头。他说:“挑花对每一个瑶族人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我们所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力量去使它表现出淳朴自然的民族特色。”这不仅是身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的职责所在,更是挽救式微的非遗——挑花的必然选择。这些巧夺天工的手工技艺在寂寂无声的岁月里慢慢被人遗忘,可廖小飞企图跳出这盛极而衰的宿命,即便前路艰险,也要坚定信念,完成使命。他日夜躬耕,坚守岗位,只想拂去尘埃,修复这手工技艺曾经的荣光。正是无数像他这样奉献者的心血付出,这个民族边缘的灿烂文化才得以生生不息。

(廖小飞向我们介绍当地对花瑶挑花的保护措施)

面对传承问题

面对挑花实际的传承与保护情况,廖小飞表示并不担心。因为当地居民大多数都是采用家庭式挑花教学,代代相传,挑花在花瑶人民中的普及性较高。但是花瑶传承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技艺精湛的传承人少,技艺需要漫长的打磨和沉淀。

针对这些问题,廖小飞提到,目前虎形山瑶族乡文化部门正进行工作机制建设,成立了相关非遗的保护小组,出台一些管理的办法。同时为培养青少年对花瑶挑花的兴趣,当地很多中小学将花瑶挑花纳入了选修课程当中。当地还为学生出版了专门的花瑶挑花书籍,其中展示了丰富的挑花图片和详细的文字介绍。开设课程这一措施,让更多当地的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挑花技艺,为传承打下基础。

如果功夫做得不够细致,措施做得不够完善,传承链条就会面临断裂的危险。这份执念萦绕于廖小飞的心中,他深知将挑花传承下去的重要性,便克服万难,积极投身于捍卫和弘扬民族艺术的事业,为花瑶挑花的保护和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石。

开拓发展视野

对于花瑶挑花的未来发展路线的思考,廖小飞强调了对花瑶挑花技术的发展要把握传奇性利用的价值,紧跟时代步伐。一方面在宣传手段上会采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另一方面文创产品也将是花瑶挑花对外的一大窗口。虎形山瑶族乡文化部门每年都会向上级争取到一定资金开设一些保护活动,从而促进挑花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他最近参与过的活动就有“花瑶挑花传奇手”。这一活动会定期设置传承人主讲挑花技术,进行挑花技术的讨论研讨,探索挑花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文化部门也会安排挑花传承人去进修艺术设计课程,引进相关人才进行技术上的指导,从而推进挑花向文创发展的速度。廖小飞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在不改变花瑶挑花的民族特点的基础上,使民族风格与现代风格相融合,打造出适合市场的文创产品。

要接过传承文化的使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本着一颗敬畏的心,在不改变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创意。廖小飞明白,安常守故对于这项濒临失传的技艺来说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稳中求变,守中有破,不断地锐意开拓,才有可能为这项技艺求得一个更长远的前景。他多日来的勤恳耕耘不正是他费尽心思谋求创新的最好诠释吗?每一项创新成果的背后都不乏一批又一批肯动脑子的人在不断地探索、进取,他们拧成一股力量,为花瑶挑花的可持续发展装上腾飞的翅膀。

(调研团成员在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影)

才近中午,瑶族“讨僚皈”的节日氛围已经十分浓厚了。廖小飞推开了窗户,让那婉转的山歌飘进了办公室里。桌案上静静排列着许多有待处理的公文,“劳碌”仿佛对他紧抓不放,但他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他相信,花瑶挑花的图案今天在被绣在她们的服饰上,在未来,一定会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71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2022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团支部赴福州市侯官村开展侯官“古街焕新”大地美

在闽江之畔的千年古村侯官,一场由青春力量主导的环保行动正悄然展开。近日,我院2022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团支部联合闽侯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在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侯官村开展“古街焕新”大…… 22级人城团支部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支部团员寒假投身志愿服务,青春担当助力家乡发展

近日,福建师范大学2022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团支部的团员们积极响应青年挺膺担当的号召,利用寒假时间,投身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此次活动不仅增…… 22级人城团支部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二十大精神沃心田,青年力量谱新篇

二十大精神沃心田,青年力量谱新篇——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2022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团支部会议2024年12月5日,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2022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团支…… 22级人城团支部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跨越地理界线、成就榜样力量

12月10日,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2022级地理信息科学团支部和2022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团支部于科研楼16号楼608室联合开展以“跨越地理界线、成就榜样力量”为主题的团立项活动,为…… 22级人城团支部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天佑关注 | 校党委书记狄生奎与青年学生代表开展午餐恳谈活动

4月30日午间,在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双节来临之际,校党委书记狄生奎深入朝阳餐厅开展恳谈活动,与青年学生代表共进午餐,…

童心守护,安全启航——公管院开展“童心向阳”志愿活动

(通讯员彭淑荧王君青)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于4月26日在岳麓区润龙社区主办开展这学期的第四期“童心…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最新发布

湖北大学生走进昙华林,拜访篾扎风筝传承人
7月19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团队的队员来到了昙华林拜访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的篾扎风筝传承人陈士荣,探寻篾扎风筝的奥妙。篾扎风筝大师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
“助力一线抗疫、推进复工复产,力行青年担当”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疫情的到来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全国人民的自觉参与下,现如今,我国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疫情防控远远没有结束。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助力疫情防控,我们成立了…
“坚守初心云绽放,筑梦杨侨续新章”华师外文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坚守初心云绽放,筑梦杨侨续新章”华师外文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体验都很有趣,跟老师的相处像大哥哥大姐姐一般。这次夏令营让我学到很多知识,勾起了我对英语的兴趣,希望明年可以再次参加!”一名参与…
机电工程学院“迎小康,寻红色”实践调研团队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机电工程学院“迎小康,寻红色”实践调研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为深入落实2020年党的全国两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关于“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重要论述和“让红船精神走在时代…
机电工程学院“迎小康,寻红色”实践调研团队 成功举办暑期社会实践总结大会
机电工程学院“迎小康,寻红色”实践调研团队成功举办暑期社会实践总结大会为对前期社会实践总结经验与不足,并为之后工作打下基础,8月10日,机电工程学院“迎小康,寻红色”实践调研团队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
湖北学子三下乡:“烧鸡飘香”的非遗传承之路
7月21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团队河南分队来到了滑县义兴张道口烧鸡有限公司并有幸拜访了道口烧鸡第八代传人——张存有老先生。滑县,位于河南殷墟之都的安阳,坐落在黄河故道河畔之上,有着深厚悠久的…
养在深闺人未识,今夕幸得初会逢 ——调研团走访非遗中心
养在深闺人未识,今夕幸得初会逢——调研团走访非遗中心(通讯员宋婷婷李雨佳)晨间时分,清风微雨,天色青灰。伴着夏日的色彩缤纷,一座宁静祥和的县城,一块古老质朴的瑶族宝地在我们眼前徐徐呈现,一砖一…
青春期赋能训练营第五天
早上05:30,小朋友们便起床抵达了早训地点,老师们为了培养小朋友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取消了体能训练,让小朋友们一起玩了游戏,锻炼了他们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图为游戏环节)今天的主题是:攀登。老师、…
湖北大学生亲身体验传统布艺堆绣:纤毫毕露,编织非遗未来
7月19日,来自十堰市的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实践团队队员,来到武汉红巷艺术城,探访当地布艺堆绣非遗传承人冯晓明老师,开展“一针一线,口传心学”的弘扬中华传统非遗文化活动。图为非遗传承人冯晓明老师的工作…
匠心“云支教”,走“新”更走心
匠心“云支教”,走“新”更走心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五四寄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