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十堰学子三下乡:拜访蔑扎风筝传承人陈士荣

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团队 作者:桂裕婧

7月18日,为弘扬非遗文化,了解蔑扎风筝工艺和非遗传承人的传承故事,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团队,前往武汉市昙华林拜访了蔑扎风筝传承人陈士荣,并了解了蔑扎风筝的制作工艺和传承现状。民间艺术家陈士荣,用民间传统手工艺风筝制作了千余幅风筝作品,人称“风筝王”和“武汉风筝陈”。风筝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2006年,《风筝制作技艺》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蔑扎风筝》列入武汉市第一批市级非遗保护名录。民间艺术家陈老师沿用传统手工艺设计制作了代表湖北本土文化的“九头鸟”,“盘鹰”,“黄鹤楼”等大量地域文化题材风筝,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在采访之前,队员曾前往昙华林历史陈列馆,了解武汉非遗项目并参观欣赏了一些陈老师的风筝作品,一幅幅五彩缤纷、仪态万千的风筝呈现在眼前。有生动形象的飞鸟造型,韵味十足的京剧脸谱图案,古色古韵的牡丹梅花花纹……处处彰显着一个手艺人的精巧技艺和非遗文化的魅力。

图为昙华林历史陈列馆内陈士荣老先生的作品展览 . 邹强 摄

7月18日下午两位队员来到陈老的住所处,在陈老先生的带领下,两位队员进入陈老的家中,映入眼帘的是满屋子的风筝作品,细细观赏之余,陈老还拿出几幅颇有京剧戏曲特色的风筝作品给队员观赏,他讲道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工笔画技艺让画出的人物更加形象立体,京剧脸谱上的线条也更加清晰,直观,这也使风景上的颜色更持久鲜明。他还在制作风筝工艺作品中融入了现代的工笔画技艺,在这种创新过程中他也尝试过一些新的改造。陈老先生还给队员讲起最初去外地参加比赛的时候的故事,一些比较大的风筝容易折损,于是他就想到在原来风筝固定的结构上改成可拆卸式结构,这样将风筝拆开后就比较方便携带而且也避免了风筝的损坏。这种风筝发明后得到了很多风筝爱好者的喜爱,以致在全国推广。

随着队员在和陈老先生的交谈中了解到,陈老先生也是一个节能环保主义者,他说他制作风筝的一些材料都是用废旧的东西改造的,说话之余他将手中的风筝骨架拆卸下来给我们队员看并解释,他做风筝所用的骨架一般用的是别人废弃的凉席、竹床,捡回来进行高温消毒,放置一段时间后使里面的糖分、水分蒸发后进行加工,在有了一定的柔韧性后再进行检测是否合适做骨架。因为铝丝不易腐蚀且易保存很长时间,可塑造性强,而他用来连接骨架的铝丝则是从易拉罐上裁剪下来的,也可以用塑料管、废弃的铜管一类的。陈老说着就将一支风筝的骨架进行弯曲,让队员直观的感受它的韧性,随后还从里屋内拿出一捆竹席给队员看。在交谈谈笑之余,队员们都真切的感受到陈老先生对待风筝这件事的认真态度。

图为陈士荣老先生正在给队员展示用这种竹条制作风筝骨架的柔韧度 . 樊汉奇 摄

他在谈到在这么多年制作风筝过程中不断改造风筝的手艺时也遇到过很多困难,但比困难多的永远是解决的办法。“在创作了可拆卸式风筝后,在骨架的链接点需要有一个卡扣把他们连接起来,拆卸时可以折叠,这个卡扣在市场上卖的都是均码,而制作的超大风筝需要更大的折扣,市场上根本就找不到,折扣的材料就需要自己从生活中去找。”

图为陈士荣老先生向队员展示他用来制作骨架的废弃竹席 . 樊汉奇 摄

后来还从陈老口中得知在他接触风筝接触这门手艺时遇到两个对他帮助最大人,一个是他的爷爷,他从小就跟着爷爷制作手工艺品和灯笼,耳熟目染的也对手工产生了兴趣,也有一定的绘画基础。第二个是陈老工作后武冈文工团里面有一个前辈让他加入武冈风筝代表队去参加风筝比赛,“于是就去当地的风筝手艺人哪里偷学技术,后面就一直慢慢摸索做风筝这件事,想把它做的更好,包括后面为了让画面颜色保留的更持久,不易褪色,还尝试运用丙烯这种新颜料。”他也会为了获得小朋友的喜爱,用马克笔画些卡通画之类的作品。这让队员们感受到作为一个蔑扎风筝传承人,一个与时俱进,肯花心思和创新目的是为了将风筝这门手艺更好的传承下去。也许这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不断的精雕细琢,不断的追求更好只为了自己的作品达到最好的状态。

在队员采访陈老先生结束后,陈老先生拿着自己制作的风筝和队员合了影。陈老先生让启为创新团队看到了一个热爱风筝,对非物质为文化的保护和发扬的热衷者。追风筝的人里面有句话:“只要你能为它而付出真心,它就一定在你所追随的方向!”而对做风筝的人陈老先生来说,为了风筝更好的保存,为了将风筝的手艺更好的延续下去,他也表示,“希望现在的年轻能将这些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自己时代的东西创新发展让他们走出国门,更好的传承下去。”弘扬中华文化,发扬非物质文化精神,启为正在用心讲述非遗传承人的故事。

图为队员和陈士荣老先生的合影留念 . 樊汉奇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22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华中师范大学心火支教团武汉队:用心支教,筑梦未来

7月11日至7月29日,华中师范大学心火支教团武汉队(以下简称武汉队)赴武汉市蔡甸区龙王庙社区,在龙王庙青少年空间开展了暑期托管活动,给龙王庙青少年空间学生们带来一个不一样的暑假。…… 心火支教团武汉队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执灯江城 赓续心火:华中师范大学心火武汉队正街支教活动结束

为帮助武汉市蔡甸区青少年度过一个“安全、健康、有益、文明、充实、愉快”的暑假,华中师范大学心火支教团武汉队(以下简称“武汉队”)队员陈慧宇、陶馨怡、李竞择和李宇航于7月18日至…… 心火支教团武汉队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青春扬帆 温暖前行:华中师范大学心火支教团武汉队结营仪式举行

7月29日,华中师范大学心火支教团武汉队2022结营仪式暨白鹤泉青少年空间文艺汇演举行,本次活动由华中师范大学心火支教团武汉队(以下简称“武汉队”)主办。奓山新社区委员罗莹、白鹤泉青…… 心火支教团武汉队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以赛促学 以学促用:安全知识竞赛展风采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安全意识,以赛促学,以学促用,7月28日,华中师范大学心火支教团武汉队(以下简称“武汉队”)分别于蔡甸区白鹤泉青少年空间、龙王庙青少年空间及正街青少年空间开展了…… 心火支教团武汉队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师生连心走家访 线上托管助调研

为了进一步了解武汉市线上云托管开展情况,改善线上云托管活动效果,7月18日至8月2日华中师范大学心火支教团武汉队(以下简称“武汉队”)对武汉市蔡甸区白鹤泉、龙王庙青少年空间学生的线…… 心火支教团武汉队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以梦为马 共赴星辰大海:龙王庙青少年空间结业仪式举行

7月30日下午,龙王庙青少年空间2022年暑假社区托管班结业仪式暨文艺汇演举行。活动由华中师范大学心火支教团武汉队(以下简称“武汉队”)举办,龙王庙社区居委会委员刘凡、蔡甸区青少年志…… 心火支教团武汉队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文聚星火 歌铸赤魂:龙王庙青少年空间红色经典汇演顺利开展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为了弘扬红色经典文化,加深青少年对党和祖国的热爱,提升青少年的普通话和唱歌水平,7月21日下午,在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的支持下,华中师范…… 心火支教团武汉队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文聚星火 歌铸赤魂:红色故事展演活动举行

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回顾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发展壮大的历程,华中师范大学心火支教团武汉队(以下简称“武汉队”)于7月21日下午在白鹤泉青少年空间开展“文聚星火,歌铸赤魂”红…… 心火支教团武汉队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天佑关注 | 校党委书记狄生奎与青年学生代表开展午餐恳谈活动

4月30日午间,在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双节来临之际,校党委书记狄生奎深入朝阳餐厅开展恳谈活动,与青年学生代表共进午餐,…

童心守护,安全启航——公管院开展“童心向阳”志愿活动

(通讯员彭淑荧王君青)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于4月26日在岳麓区润龙社区主办开展这学期的第四期“童心…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最新发布

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不懈的价值追求,充满着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彰显着人们的坚定信念,体现为人们的自觉行动。8月5日下午,扬帆领航理论宣讲团浦佳舟和孙丹同学在苏州市昆山乐康社区居委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
湖北学子寻非遗,探泥人匠里“泥人胡”
为了进一步了解非遗文化的传承和更加深入探究在时代的变迁与改革下的非遗。7月17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团队-武汉小分队的两位队员,前往武汉市江岸区解放大道解放公园内-泥人胡工作室探访了胡作林老师…
深化爱国主义教育--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爱国抗疫 不忘初心
通过三个地点的参观浏览和对展馆内群众的调研问答,团队成员通过分析得出结果如下。1、群众更倾向于带领孩子老人参观博物馆,对于讲解员的需求很大。可以通过线上参观博物馆并且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文物信息…
带你了解疫情中的非遗力量,来自堆绣的温暖和坚守
为了了解非遗文化堆绣的制作工艺和堆绣传承人冯晓明的传承故事。7月19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团队——武汉小分队的两位队员,来到武汉市红巷博物馆对堆绣传承人冯晓明进行了拜访。了解了堆绣的手工制作…
深化爱国主义教育--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自古以来,“爱国”这个词就已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古有宁死不屈的文天祥,今有科学先驱詹天佑等等,除了他们,其实还有许许多多知名或不知名的爱国实例,他们都体现了同一个词语——爱国。作为新一代的大…
传承非遗文化:以泥塑形,以心铸魂
近日,为了响应十九大“大力推动文化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号召,来自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团队湖北武汉分队,于7月22日,来到武汉昙华林,开展“穿过文艺老街,寻根非遗遗迹”的活动,去探寻…
湖北学子三下乡:探究非遗泥塑的保护与传承现状,结果令人深思
泥塑的历史也是相当悠久了,自新石器时代之后,中国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到了唐代,泥塑更是到达巅峰。8月16号,湖北汽车启为创新团队武汉分队以追寻古物遗迹,探究非遗文…
河南学子三下乡:探索省级非遗道口烧鸡的传承之路
作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口烧鸡”这块金字招牌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奥秘,才能使其在各地口碑皆传7月21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团队河南分队来到了义兴张道口烧鸡有限公司并有幸拜访了道口烧鸡…
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2020年7月14日,实践团队成员在学校公教区进行商议了解相关背景信息,制定计划确定行程,通过多次商讨最终定下方案以及学习相关文件书籍了解疫情现况和山西发展。2020年7月21日,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位于汾河西畔滨…
湖北学子三下乡:秦氏绢艺细腻丝滑,入驻平台助力推广
2020年7月22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团队河南分队队员,前往河南安阳秦氏绢艺总店探访秦氏绢艺非遗继承人秦慧会,为使秦氏绢艺非遗文化与时代进行更好的融合与发展,开展了“秦氏绢艺细腻丝滑,入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