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暑期社会实践 | 集风出发赴虬城,齐心共溯小吃源

来源:集美大学集雪虬er实践队 作者:康忆 陈瑞婷 邱泽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把握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律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实践。7月9日,为深入探索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经验,为十四五开局之年“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贡献青春力量, “集雪虬er”实践队踏上了赴沙县调研沙县小吃旅游的历史文化的实践旅程。本次实践主要通过资料搜集、实地考察、现场采访等途径,以调查沙县小吃旅游、历史文化为重点,结合参观著名景点来探索沙县的旅游业发展新经验与乡村振兴新方法。同时,实践队积极对接沙县资讯网、沙县电视台、集美大学、集外集、集大外院青协等公众号,来营造良好活动宣传氛围,扩大实践影响力。

沙县博物馆——溯沙县前世今生

队员们走进博物馆,来到凝翠阁,跟随着讲解员缓缓前进,只见他从历史沿革讲起,回顾沙县的前世,体味沙县的今生,展望沙县的未来。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在乡村振兴的致富道路上,在中国梦的号召鼓励中,勤劳勇敢的沙县人民利用本地小吃、文化等优质资源,将沙县打造成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也将沙县小吃带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走出集大,来到沙县,不曾想又邂逅集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葆东老师描绘从前沙县商阜盛景的巨作:从瓷器,箭镞到古籍石碑;再从沙县历代名人,到传统技艺,民俗风情……一切风景人情都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让队员们不仅感叹张教授绘画功力的深厚,技艺的精湛。

随后队员们拜访了沙县地方志研究室负责人徐勇进主任,主任对队员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为队员们带来题为“红色记忆•沙县”的讲座,详细介绍东方军攻战沙县的故事。主任也告诉同学们:他本人从事沙县县志的整理研究,现今沙县文化越来越得到重视,他经常受邀去各地开展讲座。此次拜访,使队员们对沙县的历史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对沙县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沙县小吃第一村”——探乡村振兴新经验

俞邦村位于沙县夏茂镇北部,距集镇2公里,地处闽中,遍植香樟,是革命老区村。队员们来到俞邦村,同俞邦村的书记和主任进行交谈。书记和主任纷纷谈到:沙县小吃现在作为村里的支柱产业,给村民们带来了较大的收益。村里现在还在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将其作为辅助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村民增收。当谈及俞邦村的未来,书记和主任表示:希望能在促进当地发展的同时,留住更多的年轻人在村子里,争取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足够的钱,尽最大可能减少留守儿童,让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不再缺乏父母的陪伴,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加温馨且优质的成长环境。

沙县小吃从古时就形成两个流派:夏茂小吃流派与城关小吃流派。而夏茂小吃流派就源于夏茂俞邦村。队员们漫游村内小吃聚落街,和煎艾草烙饼的阿婆亲切交谈,看赤膊大叔亲手打制扁肉肉馅,品鉴独具特色的俞邦烧饼……一切都是国泰民安,欣欣向荣的景象。队员们走进夏茂民俗博物馆参观馆内的各色小吃展品,深刻感受十几年来沙县小吃建设取得的重大进展。十几年前,沙县小吃的风靡带动了沙县的繁荣;十几年后的今天,沙县小吃又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它的起源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搭上小吃+文化旅游的致富列车,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开新局面。夏茂镇俞邦村作为乡村振兴的典范,沙县小吃业主占全村总人口60%,店铺分布全球。村民人均收入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与自身的辛勤经营下稳步提高,为地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沙县小吃从闽中山区走向全国,乃至誉满全球的发展历程,也正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缩影。

从沙县民俗博物馆,到“沙县小吃第一村”石刻,实践队用脚步丈量俞邦村,体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感受乡村振兴的脉动。

沙县小吃文化城——观复古与时尚的完美融合

小吃城以沙县传统的明清建筑风格为基调,遵循古朴典雅的设计风格。为纪念唐代沙村县改名为沙县的重大历史时刻,小吃文化城的沙村门楼仿古而制,大气恢宏。队员们在沙村门楼合影留念拉开沙县小吃文化城调研的序幕,穿梭于古典徽派园林建筑之中,走过食物香气弥漫的古朴街道,品尝了种类繁多的沙县名小吃。小吃城内部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复古的外壳下是现代的时尚灵魂,为来沙游客提供一个独具特色、种类齐全的旅游去处。小吃文化城的发展与繁荣为沙县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新经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方法。

队员们来到了三明市沙县区李记酒楼采访合伙人、听取讲解,通过现场的咨询与品尝,了解到沙县小吃的传承与发展,明白如何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前提下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创新,以拓宽沙县小吃的产业宽度,同时又保留小吃的精华,不断延申沙县小吃的历史长度。采访中,李记小吃合伙人李贤椿指出:沙县小吃的文创产品,不能脱离沙县小吃的消费群体。要契合当地劳动人民的生活消费习惯,让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创新与文化才是当今主旋律真正倡导的文化,这也是我们的文创产品努力的方向。

总结

两天时间,队员们深入逐步发展完善的沙县区,参观凝翠阁博物馆,体验当地人文历史,学习当地相关的党史故事;走街串巷,拜访当地有名的小吃店铺,采访小吃技艺人,熟悉民风民俗……在实践的过程中,队员们你深刻感受到沙县人民的淳朴与真诚、热情与好客。沙县小吃手艺者就是其中的典范,他们实说实干,敢拼敢上;扁肉为砖,拌面为瓦,筑起高楼大厦,实现“撤县设区”这一历史性进程,为落实“乡村振兴”政策提供鲜活范例,为“以富带贫”提供信息桥梁。

实践队号召拥有旅游资源的乡村,根据当地实况以沙县为榜样,打造独一无二的乡村风景,展现中华之多彩模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55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志愿硒行,不虚此行

大学生网报9月5日电(通讯员丁琪)不知不觉硒行的活动已经结束大半个月了,我也即将回到学校,而当我回想起长达九个月的“宅家生活”,最令我印象深刻还是暑期参加的硒行志愿活动。由于学…… 丁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三下乡感悟:凝聚青春力量,砥砺支教之行

大学生网报9月5日电(通讯员向贝迪)相遇:故事的开始与硒行的初遇还是在大一刚开学,有一位学姐向我介绍硒行,回忆她的支教时光。夏日的绿荫下,她的脸上满是骄傲与怀念,她的笑容在阳光…… 向贝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三下乡感悟:付出辛勤汗水,收获爱与感动

夏日炎炎,野三关那连绵不绝的山也挡不住那骄阳似火的热浪。我们硒行人肩负着不同的任务来到了巴东县野三关镇,开始了我们的支教服务工作。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支教生活的第三天。我与…… 文天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再续前缘三下乡——他活成了光束,照亮世界了的犄角旮旯

大学生网报9月5日电(通讯员何蕊)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于8月1日正式开始在线云支教——情暖恩施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五期队员杨帅选择坚守岗位再入六期硒行。寻常说到“坚守”…… 何蕊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武汉大学生三下乡: 有幸加入,感恩相遇

大学生网报9月5日电(通讯员张仁杰)硒行,我们下次再见犹记得去年就想加入到我们学校的硒行三下乡团队,但是由于当时想要加入硒行的优秀的人太多,而平平无奇的我自然面试失败了心里一阵…… 张仁杰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三下乡感悟:硒行有爱,你我同行

与硒行的相遇:终于等到你大一刚开学,我和一位同专业的学姐在学校的一片香樟树下聊天,那时夏日炎炎,绿荫在道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温热的夏风徐徐穿过我们身旁。记得我兴致盎然,问起…… 向贝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云支教:走进恩施民族文化,领略别样风情

大学生网报9月4日电(通讯员向贝迪)8月5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以“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为宗旨,在线上为湖北…… 向贝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兴趣课堂,筑梦成长

大学生网报9月4日电(通讯员向贝迪)自8月1日起,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已经陪伴孩子们走过了两个星期的时光。团队志愿者们在辅导孩子课业之余,以前期进行的学生兴趣…… 向贝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天佑关注 | 校党委书记狄生奎与青年学生代表开展午餐恳谈活动

4月30日午间,在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双节来临之际,校党委书记狄生奎深入朝阳餐厅开展恳谈活动,与青年学生代表共进午餐,…

童心守护,安全启航——公管院开展“童心向阳”志愿活动

(通讯员彭淑荧王君青)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于4月26日在岳麓区润龙社区主办开展这学期的第四期“童心…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最新发布

心随“童”行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家里的学习情况与生活状态,7月22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小火柴-星心相随志愿服务队”在十堰市竹溪县天宝乡开展家访调查。志愿者来到学生家里,在家访过程中进行了拍照、设想、填写访谈记…
华水建筑学院学子探寻红色遗址,重走革命道路之正定古城
保护古城墙,众志正定城——建筑学院“红色遗址保护”暑假实践队正定古城地处冀中平原,古称常山、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是河北省会石家庄的大门。正定是一座具历史悠久的旅游文化…
【两帮两促】蒲声入荷城,筑梦孩子成长
知与行要相互渗透,不能割裂来看,蒲声江韵义教队组织的“户外小记者”活动在此次义教中充分展现了这个教育理念。在义教过程中,让有意愿成为小记者的孩子们参与培训,学习采访和了解新闻写作;在义教后期,…
就算终有一别 也别辜负相遇
7月18日,新圩之行最后一日。所有的所有,都将变成这段旅程的最后一次。八天的时间,相互之间的鼓励,彼此给予的温暖……这些刻骨铭心的记忆,都会成为彼此心中都难以遗忘的珍宝,化作未来路上继续前行的动力…
新文化运动——旧世界皆成朽木 新青年正立潮头
新文化运动——旧世界皆成朽木新青年正立潮头这是阵痛里的选择,也是生命裂变的一次涅槃,历史给了中国人一次重新选择自我的机会,而诸多思想者的登台,恰是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新文化运动的诞生,是中华民…
走进古镇博望 感知历史人文
2021年8月10日,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方言,团队成员来到马鞍山市博望区调研和采录方言词条,探寻当地的风俗人情和人文历史。在正式开始方言语录采录前通过当地文旅局工作人员的介绍,成员对博望有了更加深入…
特色课程下乡村,爱国情义种于心
“一!二!三!四!”一句句稚嫩的口号声响彻天空。“向左转……向右转……”伴随着口令声,小朋友们的完成了停止间转法的练习。佛山市高明区南洲村的小朋友们将迎来不一样的一周,是与学校课程完全不同的教…
推广普通话,凝聚晴朗梦
为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加大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经历,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
华水建筑学院学子探寻红色遗址,重走革命道路
全力准备,整装待发——建筑学院“红色遗址保护”暑假实践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7月11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筑’党史,寻足迹-西柏坡红色遗址修复与保护实践队前往红色教育基地西柏坡开…
曲园三下乡:聚焦农村村委换届,服务农村和谐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有关问题,习近平书记也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指出了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同时农村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也是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