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清风传家:建大学子三下乡感悟7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作者:王可心

“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与良好品德的传承。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守,传延的精神,“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风,国风的建设,此次三下乡我们建大学子也紧跟总书记脚步,围绕“清风传家,倾听家风故事”为实践主题,在各省探寻与记录各地家风故事,献礼建党百年。

谈到家风,我就不由的想起了排雷英雄杜富国一家,杜家满门忠义背后的硬核优秀家风。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雷场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挺身而出保护同组战友安全,自己却不幸失去双手双眼,被授予“时代楷模”的称号。妹妹杜富佳身为一名急诊科护士在新冠疫情爆发后第一时间递交“战书”,剃掉一头长发,赶赴武汉抗疫前线,她说:“雷场是哥哥的战场,而武汉是我的前线”。三弟杜富民作为ICU病房的一名医生虽因工作时间短被驳回去前线的请求,但他成为了“青年突击队”的一员,他说“虽遗憾,但也会做好本职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与病毒抗争到底!”。而老幺杜富强是西藏军区边防某团战士,一直驻守在边防,保卫祖国边疆。

杜家兄妹的故事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四兄妹皆为英杰,而这相同的血脉,相同的选择的背后离不开家风的影响,杜父坚持读书改变命运,无论家里条件有多艰苦,也要送孩子读书;为人虽不善言辞,但始终坚持言传身教,为乡里铺路,给村民们修人畜饮水工程。虽无书写出的家训,但杜父一直以身作则给儿女们传承这朴素且坚毅的硬核家风。

疫情期间,我们在防疫前提下,深入各地村镇,切实感受周边家庭中所口口相传的家训家风。当地有些老人会热情的给我们讲述他们当时年代的艰苦,告诫我们要肯下苦,能吃苦;还有些老人会翻出已经泛黄的照片,笔记,操着方言耐心讲解。作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一名学生,在本次探寻家风故事的社会实践中了解到了许多感人的家风传承故事,也逐渐深入的认识到了良好家风的重要性,家风不仅仅是一家一户的事,更事关社会风气,是国家,时代的大事。

古语有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良好的家风是和谐社会的好的风向标,我们作为当代新青年,在享受良好风气的和谐风貌时,更应该在传承中使好的家风屹立不倒,积极为社会国家的风气建设做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64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走进榆林乡村,看沙漠治理的产业化之路

大漠驼迹绝,塞上柳色新。70载治沙造林,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生态环境不仅得到了改善,也加快沙区绿色产业发展,实现治沙增绿和脱贫致……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誓把沙海变绿洲

45年,她们用青春染绿荒漠,学习治沙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7月22日上午10时,西安工业大学“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了位于毛乌苏沙漠……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靖边林业和草原局 ——开拓土地沙化防治新思路

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永远不会顺从人类。——题记2021年7月21日上午9时,西安工业大学“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榆林市靖边县林业与草原局开展对当地防风治沙工程的社…… 刘状状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榆林乡村,揭秘治沙致富密码

在榆林,有一种绿,叫榆林绿,绿的妩媚;有一种蓝,叫榆林蓝,蓝的醉人;——《榆林民歌》昔日沙窝窝,今日变绿洲。榆林市坐落于陕西北部,临近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连续多年被国家林业和……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用生命铸就绿色丰碑——走近造林治沙“老黄牛”牛玉琴”

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从“茫茫沙海”到“绿色长城”。几十年持之以恒搏击荒漠,毛乌素沙漠治理实践书写的绿色传奇,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树起一面旗,也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蹚出一条路。2021年…… 王梦旭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探访金鸡沙,走进沙漠上崛起的森林绿洲

不是说黄土高坡吗?黄土呢?”去年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这句经典台词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片中,邓超饰演的乔树林带领乡亲们在沙地里植树造林、培育沙地苹果,将不毛之地变成…… 王梦旭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毛乌素,探寻沙漠“前世今生”

毛乌素沙漠,中国四大沙漠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昔日黄沙漫漫,今日生机盎然。一代代治沙人用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坚守毅力,锁……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调研工作

(通讯员陈思然周曼琳石宇)4月2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面向长沙市第一中学部分高中学生开展调研工作…

最新发布

安徽师大三下乡:躬行三尺讲台知识,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来到稼祥中学已经一个星期了,和学生们在一起真的很快乐,学生们很纯朴和单纯。我第一眼看到他们那充满着渴望的双眼,听着他们那真稚的声音,自己有一种冲动,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所有的知识传授给他们。支教…
三下乡——清风传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寻优良家风故事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雨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
一撇一捺落笔成画,一平一仄谱写成诗
摘要: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18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泾县“书香沁·支教情”团队开展了一节领略汉字魅力的特色课程。中国文字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期间经过了数种字体的演变。中国汉字横平竖直,方方…
勤劳的小蜜蜂:生活中最熟悉的陌生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前往看望了任在工作岗位上坚守着的快递员小哥,称赞他们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是勤劳的小蜜蜂。作为我们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快递员这个群体在中国城市的生活情况如何呢?…
清风传家:建大学子三下乡感悟6
在本次的调研中,由于疫情影响,我选择了小区里进行调研,但正是如此,爷爷奶奶们对我有些许熟识便显得格外的亲切,在交谈中没有刻板的束缚,更多的是老人们真情的自然流露。家风家教一直在,只不过对老人们…
支教伴爱出发,构筑多彩课堂
摘要:十四天的支教活动结束,安徽师大学子在与孩子们共同度过的多元式课堂、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总结经验、获得成长。2021年暑假,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泾县“书香沁·支教情”社会实践团队在泾县稼祥中学开展了…
清风传家:建大学子三下乡感悟5
在本次的暑假实践中,我前往了延安市宝塔区南桥白坪上山路牛奶厂畜牧局家属院对一位老奶奶进行采访,希望可以从与她的交谈中体会到在上个世纪的人们培养出来的家风以及了解到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状况,以此…
清风传家:建大学子三下乡感悟4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先辈留与后人的智慧宝典。家训最早可追溯到周公告诫子侄周成王的诰辞,自此绵延数千年,中国传统家训精深宏富,是中国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
南财学子三下乡:学史明鉴创辉煌,栉风沐雨守初心
2021年7月14日,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行知千里寻党路”党史学习实践团队为充分了解目前社会党史教育学习现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各高校党史学习的内容、形式及效果进行采访和调研,用以发现当…
暑期实践 | 大器克坚,大爱担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疫情防控不仅仅是戴口罩、勤洗手,生物医学仪器在核酸检测与隔离治疗中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钟南山院士曾说,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的各项生物技术在临床救治,疫苗、药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