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传承非遗文化,探寻蜡染中的民族魅力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段怡锐

曲园学子三下乡实践纪实:传承非遗文化,探寻蜡染中的民族魅力

中国青年网安顺1月22日电(通讯员 伍立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党中央支持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着力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代接下来、传下去,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2022年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弘文遗韵”调研团实践小队成员走进贵州省安顺市的安顺蜡染博物馆,参观精美的蜡染作品,了解蜡染的制作过程,体验蜡染技艺的创新发展,感受蜡染技艺中饱含的民族魅力。

初识蜡染作品,为美丽所惊叹

蜡染,古称“蜡缬”。传统民间印染工艺之一。是一种以蜡为防染材料进行防染的传统手工印染技艺。然而贵州安顺蜡染则被誉为“东方第一染”,安顺也被誉为“蜡染之乡”。安顺蜡染历史非常悠久。早在秦汉时代,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苗、瑶、布依等的先民(南蛮集团各部落)就已经掌握了蜡染技术,据《贵州通志》记载:“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以安顺蜡染传于世”。1月17日实践小队成员来到安顺蜡染博物馆,场馆共分为两层,第一层主要为民间收集的作品与各种蜡染技艺制作的产品,第二层则为陈列蜡染匠人创作的蜡染艺术品的展厅与蜡染作坊。初进场馆便被回廊墙壁上所挂满的各式各样的展品所吸引,白色的棉布与蓝色的染料交互形成人们对美的认识与对美的体会。不论是民间的蜡染还是蜡染技艺所创作的各种艺术作品,无不展现这一种文化技艺千变万化的美,它时而朴素典雅,时而又绚丽夺目。它有时化作鸟兽行于山间,有时又变为花朵于风中摇曳。蜡染不仅是一种有形有色工艺,更是人们长期形成的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在迂回的展览长廊里,实践小队成员不断驻足观望,为一件件美丽的蜡染作品所惊叹。

走进蜡染作坊,为技艺所折服

在参观精美的蜡染工艺品后,实践小队成员在博物馆负责人的带领下,一起走进蜡染的制作作坊,探寻着蜡染美丽的源头。宽敞的作坊里摆满一张张长桌,桌上铺着一张张的棉布,各种各样的工具整齐的排列着。这是蜡染匠人们工作的平台,主要是在此进行点蜡的工作。蜡染匠人们手中的画笔是一种特制的工具,为了绘制出各种图案,画笔有大有小形式多样,这是匠人们对于技艺的不断总结,更是工匠智慧的凝结。白色的棉布上线条交错之间汇聚成各式各样精美的图案,有鸟兽有花草,也有书法、佛像等文化融合的产品。落笔与提笔间一气呵成,没有任何的拖泥带水,但线条的变换却或宽或窄,这一切全凭匠人的技巧。实践小队成员在此观看了蜡染的制作,无不受蜡染匠人的精湛技艺所感染。实践小队成员也在此对蜡染匠人进行访谈,通过访谈调查了解了相关的技艺内容,如蜡染技艺的具体制作过程,蜡染技艺的传承情况以及蜡染匠人对于蜡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发展的认识和建议等。实践小队成员也在匠人的指导下,制作属于自己的蜡染作品。通过实践的方式,参与到蜡染的传承中来,并且更加深切体会到蜡染传承的不易,更为蜡染匠人的精湛技艺所折服。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蜡染匠人制作蜡染,蜡染匠人用蜡在棉布上绘制精美的图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鲲鹏 摄

深入蜡染创新,为技艺寻发展

实践小队成员始终不忘本次实践的目的,那便是了解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并且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在参观了蜡染的精美作品以及深入了解蜡染技艺的创作过程后,实践小队成员在博物馆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了蜡染的创新形式及蜡染传承发展的途径。在安顺的民间蜡染中,蜡染布仅用于少数民族地区,推广较小。而如今蜡染不断的拓宽市场,开发出各种各样的产品。实践小队成员在第一层的展厅中便看到了很多的蜡染创新产品,如蜡染制作的衣服,蜡染制作的装饰品等。实践小队成员在这一展厅中深刻认识到蜡染的创新力与生命力,蜡染不断的走入市场,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实践队员来到安顺蜡染博物馆,在此收获了很多,不仅在实践中学习到相关的技能,而且对于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丰富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我们将不断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44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深入基层调研报告

在暑假期间,为了响应学校的号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深入了解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我校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队赴进行为期19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收获通过十九天的社…… 白夜. 河南工业大学查看全文 >>

三下乡活动日志

7月14号今天是我们豫闽皖三下乡小分队正式活动的第一天,在汽车上颠簸了几个小时,我们来到了新蔡县——本次社会实践的地方。在与各级领导亲切会谈和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家乡人民对我们…… 白夜. 河南工业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调研工作

(通讯员陈思然周曼琳石宇)4月2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面向长沙市第一中学部分高中学生开展调研工作…

最新发布

曲园学子走进民间手工
曲园学子走进民间手工:护非遗之砖瓦,传文明之火烛中国青年网烟台1月18日电(通讯员孙金慧)为了探究山东省民间手工技艺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现状,并为民间手工技艺的弘扬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保护民间手工技艺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保护民间手工技艺中国青年网东营1月17日电(通讯员王鲲鹏)为了探究山东省民间手工技艺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现状,并为民间手工技艺的弘扬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2022年1月1…
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青年网安顺1月23日电(通讯员伍立海)2021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的政策文件,明确了在“十四五”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为了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
探寻手工工艺,传承文化之美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探寻手工工艺,传承文化之美中国青年网烟台1月29日电(通讯员段怡锐)烟台草制工艺发源于富饶美丽的胶东半岛烟台莱州,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深入了解非…
调研中华齐笔工艺,弘扬优秀手工技艺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调研中华齐笔工艺,弘扬优秀手工技艺中国青年网东营1月31日电(通讯员王鲲鹏)为了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与保护,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曲阜师范大…
唤醒传统制醋技艺,做好非遗的青春保护者
唤醒传统制醋技艺,做好非遗的青春保护者中国青年网太原1月23日电(通讯员施玉珍)为担当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大任,唤醒传统技艺的力量,曲阜师范大学弘文遗韵调研团近日开始分散在山东省滨州市、青岛市、济南…
山东大学“回访母校”山东省768队寒假展开“回访母校”宣讲活动取得理想效果
“相约山大·励志启航”,以马克思主义学院21级本科生王敬成为队长的山东768团队全体成员在山东省滨州市、泰安市、临沂市相继开展“回访母校”的实践活动,共走访山东省北镇中学、滨州一中、博兴一中、博兴二…
感恩母校行,共筑成长路——海风儒韵实践队寒假行
寒假里,我报名参加了母校行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让我重新回到了我的母校——日照一中。回首过往,我在这里度过了三年光阴,这个大家庭里,有我挥洒的血汗泪,看着师弟师妹们,就好像看到了从前的我们。此…
海风儒韵实践队回访母校寒假行
寒假伊始,我报名参加了“曲园学子母校行”实践活动,认为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既可以回望母校,又可以为曲园招生做出贡献,我是连接两个学校的纽带,希望更多师弟师妹报考曲师。为了进一步做好学校招生…
品读红色文化,继承优良的基因
现今,重温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重温党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不朽的功勋,这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