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我和诗词

来源:岭南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作者:黄思绮

性雅成诗,爱淡成词,诗词承载了千百年来人们的理想抱负与心中向往。其情若明珠,光华闪耀流转千年;其思若悬瀑,飞湍而下直入人心。 “诗词”在我小的时候,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些优美的语句,或者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它更多的是我的朋友,我童年的陪伴。因为家庭比较重视文化教育,妈妈会买很多诗词卡片,她经常拿着这些诗词卡片,带着我读印在卡片上面的古诗。所以我在还没有读书的时候就已经会背很多首简单的古诗,比如《静夜思》、《风》、《春晓》。有时候,古诗还会带来奖励,只要新学会妈妈要求的古诗就可以得到奖励。在童年时期的我来说,对古诗最大的感悟便是:多与古诗交朋友,不仅可以看到妈妈脸上的笑容,还会有一些小奖励。 读书之后,在老师的讲解与自己的感悟下,我才对诗中诗人表达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静夜思》是我从小到现在都很喜欢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前两句诗写了诗人在秋日的夜晚,在客居他乡的小院中看到的景象,在特定的情境下产生了一刹那间的错觉。我上初中后才知道原来诗中的每个字都有它存在的意义。“疑是地上霜”的“疑”字,生动的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的恍惚之情,一个“霜”字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表达了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和“疑”相呼应,说明诗人已经清醒,他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自然而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诗句。“思”表达了诗人对家长的草木山水,以及对家长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只有四句,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简单的陈述,却朗朗上口,回味无穷。内容是简单的,但也是丰富的。诗人通过简短的诗句却表达出浓浓的思乡之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在羊肠小道上扛着锄头,哼着小曲,边走边欣赏着田园的风景。我理解了那样的田园生活是他心中的天堂,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同官场同流合污,毅然选择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虽然没有了锦衣玉食,但他却有牛羊为伴;虽然摒弃了贵府华宅,但他却有农家小舍的恬静与清新。吟诵着他的诗词,我悟出了做人需要清高。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我感受到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指挥台上沉着镇静,从容调动十几万精兵,沙场上奋勇杀敌,展现一刻忠心赤胆,虽然兵败,可文天祥宁死不屈,为了国家宁愿抛头颅洒热血,永载史册,因而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慨叹,他用行动诠释了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却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吟诵着他的诗词,我悟出了做人一定要爱国的感悟! 从接触古诗开始,我一直都很喜欢古诗,直到踏入高中,我对诗词的热爱,有了一点点改变。因为高中语文的每次考试都会有道古诗鉴赏题,我经常解读不出诗人表达的情感,那时候就对古诗有了一点点厌倦。但是现在上大学了,不用再做什么古诗鉴赏题了,我对古诗的热爱又回来了,我也经常会在一些公众号看古诗,如果我很喜欢那首古诗的话,我甚至会把它背下来。我认为,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古典诗词可谓浩瀚如烟,熠熠生辉。它博大精深,艳如百花,汇集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永远的根。也是因为对古诗的热爱,所以选修课我选了“诗词与人生”这节课。老师对诗词的讲解,与观看老师放的诗人的人生古事视频,我对诗词的热爱更加深刻了。 成长的路上一直没有离开诗词,背诵诗词,感悟诗词,让我了解了更多古人的思想感情,也学习到了诗人身上美好的品质与令人敬佩的精神。古诗,就像茶一样,初入口只觉苦涩,但却有绵长的回味,期中蕴含了无数做人的道理,需要仔细品读,这大概就是古诗的魅力吧!诗词是古人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吟诵着古典诗词,我了解了古人的人生追求,悟出了我们的人生哲理,愿这些古典诗词化作一盏明灯永远照亮我前行的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494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走进榆林乡村,看沙漠治理的产业化之路

大漠驼迹绝,塞上柳色新。70载治沙造林,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生态环境不仅得到了改善,也加快沙区绿色产业发展,实现治沙增绿和脱贫致……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誓把沙海变绿洲

45年,她们用青春染绿荒漠,学习治沙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7月22日上午10时,西安工业大学“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了位于毛乌苏沙漠……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靖边林业和草原局 ——开拓土地沙化防治新思路

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永远不会顺从人类。——题记2021年7月21日上午9时,西安工业大学“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榆林市靖边县林业与草原局开展对当地防风治沙工程的社…… 刘状状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榆林乡村,揭秘治沙致富密码

在榆林,有一种绿,叫榆林绿,绿的妩媚;有一种蓝,叫榆林蓝,蓝的醉人;——《榆林民歌》昔日沙窝窝,今日变绿洲。榆林市坐落于陕西北部,临近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连续多年被国家林业和……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用生命铸就绿色丰碑——走近造林治沙“老黄牛”牛玉琴”

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从“茫茫沙海”到“绿色长城”。几十年持之以恒搏击荒漠,毛乌素沙漠治理实践书写的绿色传奇,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树起一面旗,也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蹚出一条路。2021年…… 王梦旭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探访金鸡沙,走进沙漠上崛起的森林绿洲

不是说黄土高坡吗?黄土呢?”去年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这句经典台词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片中,邓超饰演的乔树林带领乡亲们在沙地里植树造林、培育沙地苹果,将不毛之地变成…… 王梦旭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毛乌素,探寻沙漠“前世今生”

毛乌素沙漠,中国四大沙漠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昔日黄沙漫漫,今日生机盎然。一代代治沙人用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坚守毅力,锁……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调研工作

(通讯员陈思然周曼琳石宇)4月2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面向长沙市第一中学部分高中学生开展调研工作…

最新发布

传红色精神,续使命火种
红色,象征着光明,象征着温暖,象征着力量,象征着未来。红色的种子早已在我们儿时起就扎根在我们的心中。红色基因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灵魂。传承红色基因,让我们的五星红旗永不褪色。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
传红色精神,续红色火种
红色,象征着光明,象征着温暖,象征着力量,象征着未来。红色的种子早已在我们儿时起就扎根在我们的心中。红色基因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灵魂。传承红色基因,让我们的五星红旗永不褪色。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
一碗面,探寻舌尖美味,传承美食在郏县
郏县饸饹面是河南郏县地区一道用料考究、独具特色,已有千年历史的传统特色名小吃,简称郏县饸饹。郏县饸饹是一种圆形条状面制食品,初以荞麦面为面料,其加入用纯羊油熬制的辣椒和百年老锅汤及新鲜味美的羊…
游故宫有感
北京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故宫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有五百多年历史。经过了几小时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故宫。抬头一看,那高高的城墙把故…
安徽师大学子赴清水,做志愿
一年一度的暑期即将到来,但在今年看似平凡的夏日,我却将要做一件不平凡的事情、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我参加了“赴芜湖清水苑社区留守儿童志愿与调研团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伴随着孩子们殷切的心情…
向革命烈士看齐,将红色精神贯彻到底
2022年6月,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赓续红色血脉,书写时代芳华”红色实践队组织开展的红色寻访实践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2022年6月25日,“赓续红色血脉,书写时代芳华”红色实践队三人小组在河南省信阳市新…
红途旅游9
9.1创意寓意由来:作为一个旅游爱好者,我经常使用旅游软件来制定出游计划,但市场上若干旅游app,却没有一款能够真正做到让用户自己diy整条出游路线,完完全全让用户自己做主,设计自己满意的路线。而在建党100…
安徽师大学子三下乡:志愿精神在心间
今天是我们开始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二天。虽然昨天在炎炎烈日下开展活动十分的辛苦与劳累,但是我们依然是开心的、快乐的,每个人都觉得异常的充实而有意义。所以,对于今天的活动我们依然满怀热情并兴…
走访老支书,感悟新变化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专业优势,以“强国有我”的志向助力乡村振兴,历史文化学院开展了“走访老支书,感悟新变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通过五六十年代乡村干部(以村支书为主)、乡村…
“走访工业遗产,寻找城市记忆” —探寻新中国工业化历程调研队
为了回顾共和国工业建设的辉煌岁月,寻找工业建设者的情感记忆和精神力量,让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明白“走的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的深刻内涵;并将工业遗产承载的历史价值和精神价值传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