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溯文脉,迎亚运:杭城学子联合杭州图书馆开展“最忆是杭州”文化探秘小课堂

来源:杭州师范大学耕远文化团队 作者:林炜珞 周祎

溯文脉,迎亚运:杭城学子联合杭州图书馆开展“最忆是杭州”文化探秘小课堂

相聚杭城的邀约虽已迟延,探索亚运的热情却从未停歇。为了弘扬中华文明,展现亚运风采,杭州师范大学耕远文化公益团队联合杭州图书馆,在杭州图书馆少儿分管开启了“最忆是杭州”文化探秘小课堂系列讲授,为杭城学子带来丰厚的精神“红利”——中华优秀文化进第二课堂。

首先我们来到了“如果衣服有‘秘密’”主题专场。

“上开一个洞,下开一个洞,还嫌洞不多,两边再开洞。请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物品?”课堂从老师的谜语开始,驾乘“时光列车”,领略各朝的服饰样貌。交领右衽为汉,钿钗礼衣为唐,圆领盘扣为清。此外,民国的旗袍、西装和中山装又是一番中西合璧、土洋并存的别样风姿。锦衣华裳,同袍同泽,历史的年轮、时代的更替,在服饰的演变下鲜明展现。孩子们欣赏着着黑板上各朝各式的服装版型和颜色搭配,了解了古人含蓄典雅的审美取向、对称统一的艺术美感,进而感悟中华民族素来的温厚包容、内敛含蓄的性格特征。

“老师,为什么不同场合的衣服设计也不同呀?”小朋友问道。“中国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不同场合有特定的文化意蕴,你们瞧,每一处设计都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礼仪的重视。”面对小朋友们的疑问,老师耐心地对中华传统服饰做了进一步讲解,并为同学们示范古人作揖行礼的正确姿势,拓展了传统文化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紧接着,小朋友们顺利解锁了“神秘的下一站”,来到了 2022年杭州亚运会。亚运服饰,承古之风韵,融今之时尚,是中国传统服饰在新时代的重生和创新。通过一个亚运礼仪服装的视频,独具韵味的杭州文化元素呈现在了大家眼前,唤起孩子们对于杭城的独家记忆。虹韵紫、湖山绿、月桂黄、水墨白,一笔一画尽显东方范式与杭城风情。

中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美誉,中华服饰文化的千年发展历程,不仅折射出古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轨迹,也勾勒出中华民族延绵不断的生活画卷。从孩子们频频举手和阵阵欢笑声中,我看到了他们对“锦绣中华、亚运风情”的求知热情……

孩子们对课程的热情让耕远团队深受鼓舞,成员们一鼓作气,于7月9日开启了课程的下一站——守护国宝“玉琮”主题专场,此次课程以杭州良渚文化为切入点,旨在结合亚运主题,带领孩子们探寻“玉琮”的前世今生,并以“玉琮”为线索搭建良渚文化与亚运盛会的内在桥梁,感悟与古为新的文化魅力。

“关于亚运的知识,小朋友们了解多少呢?”课程伊始,一个疑问带领小朋友们走近有关亚运的旧识新知,从亚运会的举办概况到新增的项目种类,从意蕴丰富的亚运图标到活泼可爱的亚运伙伴,孩子们的心神始终牢牢地被丰富多彩的亚运文化所牵引。小朋友们一问一答,以情景对话的形式生动展现亚运文化与杭州乡土的密切联系。“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人文融入自然,奏响诗与歌的新篇章。授课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乡土文化故事,增强孩子们对传统文明的传承和保护意识。

随后,我们的亚运伙伴琮琮跟随孩子们一同回溯源广流长的玉琮文化。琮琮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良渚文化的重要标志物玉琮,至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老师通过多种玉器图片的展示,引领小朋友们找寻独属于玉琮的秘密。玉文化于中国绵延千年,长期以来被人们冠以美好的寓意,而良渚玉琮则多由玉石所制,“琮”字的偏旁也化用斜玉的写法,蕴含了古人对高尚操守的追寻。从玉琮的颜色、大小、形状、图案等多个方面进行更细致地观察,孩子们很快就归纳出玉琮的外在特点,良渚玉琮以三色为主,多以节数三作为高矮的分界线,形状内圆外方意蕴着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哲学思考。随着一张全国玉琮分布图的展示,小朋友们见识到玉琮分布的广泛性,其中占有两个“之最”的良渚玉琮更是其中翘楚。让小朋友惊叹于中华传统地大物博的同时,也提升了对杭城文化的自豪与信心。

在学习了杭州亚运和玉琮文化的相关知识后,孩子们大胆发挥想象,绘就独家设计的亚运图标。杭城风韵同亚运新颜相结合,彰显孩子们对杭州亚运独到的见解。

“我们的课程并非单向输出,而是一条主线、多条分支、交织成面,从课程设计到课堂教学,坚持‘由线到面’的原则,多项发力,良性互动,共建乡土文化教育之‘面’。”课后,耕远文化授课团队如是说。

文化因创新而辉煌,文明因发展而精彩。在以亚运为主题的两次探寻之旅中,孩子们不仅领悟到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永恒魅力,并且加深对中华民族守常达变、赓续前行特质的认知。作为新一代历史的传承者,他们将见证亚运新风吹向更光明的未来。接下来,团队也将继续联合杭州图书馆推出“最忆是杭州”文化探秘小课堂,带领小朋友们化身“小小考古家、“小小探秘家”,一起探寻悠久而又独特的杭州文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33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社会实践】海阔天空,梦萦碧波:参观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

【社会实践】海阔天空,梦萦碧波:参观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8月25日,我们有幸参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博物馆位于青岛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重要基地,也是展示海军历…… 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社会实践】红色血脉,永续流淌:参观青岛地区博物馆

【社会实践】红色血脉,永续流淌:参观青岛地区博物馆近年来,红色文化在中国大地上重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红色文化在当代中国的传承与延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天佑关注 | 校党委书记狄生奎与青年学生代表开展午餐恳谈活动

4月30日午间,在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双节来临之际,校党委书记狄生奎深入朝阳餐厅开展恳谈活动,与青年学生代表共进午餐,…

童心守护,安全启航——公管院开展“童心向阳”志愿活动

(通讯员彭淑荧王君青)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于4月26日在岳麓区润龙社区主办开展这学期的第四期“童心…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最新发布

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书法艺术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 筑梦雏鹰”团队实践
2022年7月10日,上午9点20分,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筑梦雏鹰”团队在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融创中央广场4栋4楼一目教育机构开展指导学生毛笔书写活动。参与本次活动的,有教育机构的王校长、书法…
览城市建设之姿,赴美丽浙江之约
览城市建设之姿,赴美丽浙江之约文/李欣玥徐云潇为积极贯彻落实文明城市建设与环境整治,了解台州的科技发展与绿色建设,共建美丽浙江,7月7日,台州学院“创低碳城市,享绿色生活”实践队赴台州市城市建设投…
黄色警戒,安全牢记
7月11日星期一,今天是线上支教的第八天。新的一周开始了,今天也到了我们黄之梦小课堂的开课时间了。我和队友都非常的激动,期待着我们的课程能够展现出好的效果。照旧在上午8点前汇报自身健康状况,然后便…
追忆袁隆平的奋斗故事
导语: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党领导下的青年运动史,展示不同时代的青年典型紧跟党走的红色故事、奋斗故事,引导广大团员青年不忘初心使命,坚定听党话…
打造党建新格局,创新引领新局面
推进社会治理,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坚持党建引领,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能够为社会发展提质增效。为探索党建发展状况,为基层发展赋予新动能,2022年7月1…
党建引领风帆劲 乡村振兴正当时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时指出,乡村处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末端,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为了深入探索乡村基层党建,7月11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返家乡城乡社区基层党建暑…
知陶艺 品陶韵
日照是东夷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新石器时代,北辛文化(7300~6300年)、大汶口文化(6300~4600年)和龙山文化(4600~4000年)发展脉络清晰,遗存众多,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陶器的发明,距今约一万年前。最初人们把粘土加…
固本强基 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内生动力
加强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为了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返家乡城乡社区基层党建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于2022年7月11日踏入中部省份中部农村进行调研,…
基层党建发力,乡村治理增效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建设,“⼼”在党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组织建设的基础性⼯作,党建⼯作的核⼼是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基层党组织建设更是我们党的建设⼯作之基⽯,基层党组织建设好不好,…
弘工匠精神,展黑陶风采
政承陶韵队的队员通过实地采访,我们得知,近年来,日照市委、市政府将日照黑陶的保护、传承纳入了教育教学内容。在全市中小学中设置了手工民间艺术活动课程,进行普及推广,在中小学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