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每一个地方也有特有的风俗,在化州一千多年的发展中,除了拥有独具特色的美食,享誉盛名的橘红,同样也有着诸如木偶戏、跳花棚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何为“跳花棚”?
跳花棚俗称“跳棚”,流传于广东省化州市官桥镇长尾公、卷塘尾等村,是民间“傩祭”活动中的舞蹈。
相传,跳花棚从明朝末年起在化州代代传承,一直延续至今。每当秋收后,村民便在草坪、土地庙或祖庙前搭棚准备傩祭。在举行跳棚傩祭活动前4天,在傩舞老艺人的带领、指导下,先在村中挑选16周岁以上的男子集中教练吟唱和舞蹈。
正日子那天,焚香供拜、接神安座后,再开棚门表演傩舞。届时,由村老发出号令,锣鼓齐鸣,表演者戴上用樟木雕成的面具,按“科本”一一上棚表演,边舞蹈边吟唱。跳棚舞有固定的演唱台本,分为接神、安座、开棚门、小孩儿、秀才、后生唱歌、锄田等18场,内容多为农事耕耘、男女情感、生活趣谈,旨在驱邪除恶,祈求风调雨顺、物富民安、五谷丰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化州跳花棚曾经兴盛过,也曾有过后继无人的危机。年过花甲的跳花棚传承人张振谦老先生表示:“担心在我们这一代人让化州跳花棚失传了。”于是,他们着手培育后人,教他们学会《跳花棚》。另一方面,他们成立了传承和培训基地,一个是在夕阳红歌舞团里,还有一个在化州市河西幼儿园里面,如今,这支《跳花棚》民俗文化舞蹈正不断发展壮大,演员也愈加年轻化。
跳花棚反映了农耕文化形成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是研究当时当地社会和生产力发展情况的一个重要历史物证,是研究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的宝贵资料。因此跳花棚需要更多的人去了解和传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48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7月11日至7月29日,华中师范大学心火支教团武汉队(以下简称武汉队)赴武汉市蔡甸区龙王庙社区,在龙王庙青少年空间开展了暑期托管活动,给龙王庙青少年空间学生们带来一个不一样的暑假。……
心火支教团武汉队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为帮助武汉市蔡甸区青少年度过一个“安全、健康、有益、文明、充实、愉快”的暑假,华中师范大学心火支教团武汉队(以下简称“武汉队”)队员陈慧宇、陶馨怡、李竞择和李宇航于7月18日至……
心火支教团武汉队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7月29日,华中师范大学心火支教团武汉队2022结营仪式暨白鹤泉青少年空间文艺汇演举行,本次活动由华中师范大学心火支教团武汉队(以下简称“武汉队”)主办。奓山新社区委员罗莹、白鹤泉青……
心火支教团武汉队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安全意识,以赛促学,以学促用,7月28日,华中师范大学心火支教团武汉队(以下简称“武汉队”)分别于蔡甸区白鹤泉青少年空间、龙王庙青少年空间及正街青少年空间开展了……
心火支教团武汉队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进一步了解武汉市线上云托管开展情况,改善线上云托管活动效果,7月18日至8月2日华中师范大学心火支教团武汉队(以下简称“武汉队”)对武汉市蔡甸区白鹤泉、龙王庙青少年空间学生的线……
心火支教团武汉队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7月30日下午,龙王庙青少年空间2022年暑假社区托管班结业仪式暨文艺汇演举行。活动由华中师范大学心火支教团武汉队(以下简称“武汉队”)举办,龙王庙社区居委会委员刘凡、蔡甸区青少年志……
心火支教团武汉队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为了弘扬红色经典文化,加深青少年对党和祖国的热爱,提升青少年的普通话和唱歌水平,7月21日下午,在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的支持下,华中师范……
心火支教团武汉队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回顾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发展壮大的历程,华中师范大学心火支教团武汉队(以下简称“武汉队”)于7月21日下午在白鹤泉青少年空间开展“文聚星火,歌铸赤魂”红……
心火支教团武汉队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