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访历史故地,学共大精神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作者:廖仲维 肖欢 周润

自1958年建校,至1980年改制更名,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曾创下开办1所总校、126所分校的纪录。其存在20多年、培养20多万人,已然成为我国教育发展史的文化遗迹,是一代人的教育记忆,寄托着一代人的教育情感。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要求,响应江西农业大学开展“共大文化遗址调研”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的号召,由生工院范丽琴担任指导老师,8名研究生院学生成员组成的“寻访永新共大,学习共大精神”暑期“三下乡”调研团队,于2022年7月26日在吉安市永新县开展永新共大历史调研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经过前期一系列查阅文献等充分准备。实践队员们深入永新县澧田镇和田乡共大旧址,实地考察旧址的学习生活以及实践环境。通过访问现共大农场的承包农户,了解当前共大旧址的基本情况。站在山头远眺,新修建的农业养殖基地和层层叠叠的梯田错落有致,漫山遍野的新茶树,在旧址的红土地上茁壮成长。

走进共大旧址的教学生活区,实践队员们参观了原永新共大的办公楼、教学楼和劳作生活区等。据了解,自办学以来永新共大的在读学生,始终坚持社来社去,在校实行半工半读,勤工俭学。而学校开设课程也从初办时仅有的语文、数学、农基,到之后按照各个专业增设对应的专业课程,结合实践不断完善发展,充分体现了半工半读教育模式的特色,也彰显了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通过实践调研访问,队员们充分了解当时的时代办学模式和学习生活条件。

忆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通过采访了多名曾在共大就读的老学员前辈,这片旧址在实践队员们的脑海中更加生动了起来。提起当年在共大的生活,前辈们的语气里仿佛又重现了那段风华正茂的少年时代。

罗光辉同志是永新分校的第一届学员,曾担任林业班班长和校团委委员,于1967年毕业,见证了江西共大永新分校从建校到搬迁与发展。向实践队员们陈述在共大读书的少年旧事时,他语气里的洋溢着骄傲和热情。他指出,在当年的共大同学们都半工半读,雨天就抓紧时间进屋学习,晴天就下田实践,这样的学习模式造就了他日后工作中敢吃苦、爱钻研的精神。同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并肩劳作,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此次访问,让实践队员们对于共大的办学模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共大精神在心中更为鲜活明亮。

文章千古事,观之明兴替

在旧址的考察当中,实践队员们发现,对于永新分校的了解仅仅停留在零散的口述信息,对于其来源和详细脉络缺乏了解。带着疑问,队员们来到了永新县澧田乡政府和地方志办公室查找资料。通过查找《永新县县志》和《永新县教育志》等资料,梳理了永新分校的办校起源大致发展脉络及其办学模式。从1964年在三湾公社汗江村创办,到1965年迁至澧田公社蓑衣岭改名为“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永新分校”,学生实现粮食自给,永新共大逐步发展。1973年共大成立了“中共永新共大委员会”,办学规模扩大,从1965年的4个班发展到9个班。专业增设为牧医、农业、林业、农机、财会医药6个专业。1977年,达到12个班。于1998年7月14日,改名为“永新县农职业技术学校”直至2002年下半年,“永新职业技术学校”撤销,改为教育实习基地。自此永新共大淡出了历史的舞台,而共大精神却深深刻在了一代人的心中,激励着无数的共大人。

共大精神是在特殊的社会条件下塑造出的特色鲜明的精神风貌。是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师生互爱同心同德的集体主义精神、扎根基层无怨无悔的服务奉献精神、兼容并蓄的创新精神和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让我们在新的伟大征程中以江西共大人为榜样,学习他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社来社去、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自觉抵制各种享乐主义的侵蚀,实现人生价值,将共大精神传承并发扬光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44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山东大学“京溪渡泉”调研团赴济南JN150文创园展开调研

2022年7月24日,山东大学“京溪渡泉”社会实践调研团的两名队员王雨佳与孙瑞泽来到济南JN150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此展开了关于济南文化资源开发的实地调研活动。JN150文化创意产业园园区位于位于…… 白洋颍翔 王雨佳 山东大学“京溪渡泉”调研团查看全文 >>

山东大学文学院“京溪渡泉”调研团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圆满结束

7月9日至8月19日,山东大学文学院“京溪渡泉”社会实践调研团顺应建成文化强国的时代要求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遵循“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着力建设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罗雅轩 李昕澎 山东大学“京溪渡泉”调研团查看全文 >>

调研日记 | 张天洋:咏园运营的挑战与启示

7月27日,我所在的山东大学“京溪渡泉”社会实践调研团来到北京市“咏园”非遗文创园开展关于北京文化资源开发经验的分析调研。咏园地处二环内核心位置,临近天坛,是首创非遗创新发展平…… 张天洋 山东大学“京溪渡泉”调研团查看全文 >>

调研日记 | 高明翔:走访咏园文化产业园

“以诗和歌,咏以为园”。7月27日,我与张天洋同学代表“京溪渡泉”社会实践调研团对咏园文化产业园进行了走访调研。咏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幸福大街永生巷4号院,原址为北京市三露厂。上世…… 高明翔 山东大学“京溪渡泉”调研团查看全文 >>

“京溪渡泉”调研团对话文化产业专家

8月19日,为获取文化创意产业园相关的行业与专业意见,把握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的整体趋势,了解文化创意产业园管理模式和发展状况,从而提升社会实践报告写作的科学性、具体建议的可行性…… 李昕澎 山东大学“京溪渡泉”调研团查看全文 >>

山东大学“京溪渡泉”调研团赴北京市“咏园”调查

7月27日,山东大学“京溪渡泉”社会实践调研团成员张天洋和高明翔前往北京市“咏园”非遗文创园开展调查。咏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幸福大街永生巷4号院,地处二环内核心位置,临近天坛。类似…… 张天洋 高明翔 彭 山东大学“京溪渡泉”调研团查看全文 >>

调研日记 | 孙瑞泽:探访JN150文化创意产业园感悟

本周,我所在的“京溪渡泉”社会实践调研团小队来到了济南的JN150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济南建设路85号,是原重汽离合器厂,1960年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型卡车就在这里诞生。半个多世…… 孙瑞泽 山东大学“京溪渡泉”调研团查看全文 >>

调研日记 | 王雨佳:寻访济南JN150文化创意产业园

今天,我所在的山东大学“京溪渡泉”社会实践调研团小队来到了济南JN150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始了我们在济南的第二次文化资源实地调研活动。JN150文化创意产业园园区位于位于济南市市中区建设…… 王雨佳 山东大学“京溪渡泉”调研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天佑关注 | 校党委书记狄生奎与青年学生代表开展午餐恳谈活动

4月30日午间,在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双节来临之际,校党委书记狄生奎深入朝阳餐厅开展恳谈活动,与青年学生代表共进午餐,…

童心守护,安全启航——公管院开展“童心向阳”志愿活动

(通讯员彭淑荧王君青)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于4月26日在岳麓区润龙社区主办开展这学期的第四期“童心…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最新发布

红衣为甲,警蓝同行——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派出所携手长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开展主题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
践行时代精神,勿忘革命先烈
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深切缅怀革命英烈,传承红色基因,7月16日,山东理工大学E展“红途”实践团来到广饶县烈士陵园,深切哀悼革命先烈。实践团成员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
践行时代精神
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深切缅怀革命英烈,传承红色基因,7月16日,山东理工大学E展“红途”实践团来到广饶县烈士陵园,深切哀悼革命先烈。实践团成员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
山理学子三下乡:传承红色薪火
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深切缅怀革命英烈,传承红色基因,7月16日,山东理工大学E展“红途”实践团来到广饶县烈士陵园,深切哀悼革命先烈。实践团成员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
安徽学子三下乡:赓续百年风华,踏寻红色足迹
安徽学子三下乡:赓续百年风华,踏寻红色足迹“共产党员是杀不完的,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就让我的鲜血去浇灌自由之花吧!我将在鲜花丛中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这是一百多年前王步文同志在走向刑场…
慰问孤寡老人,深化警民关系——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派出所看望慰问孤寡老人
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体现对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7月14日上午,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派出所民警们携手长…
E展“红途”实践团赴刘集红色基地——感受《共产党宣言》在世界
为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7月8日,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E展“红途”实践团前往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共产党宣言》陈列馆感受《共产党宣言》在世界的诞生、传播…
E展“红途”实践团赴刘集红色基地——感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
为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7月8日,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E展“红途”实践团前往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共产党宣言》陈列馆感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探寻共大精神,走进永新分校
走进共大永新分校,学习共大精神…
山理学子三下乡——E展“红途”实践团赴《共产党宣言》陈列馆
为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7月8日,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E展“红途”实践团前往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共产党宣言》陈列馆感受《共产党宣言》在广饶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