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湖北学子三下乡:保护民族文化

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作者:青锋·弘缘志愿服

大学生最重要的是思想道德素养,学习民族文化可以很好地受到熏陶,恩施少数民族居多,少数民族文化也具有鲜明的特色,为了解民族文化的特点,领略文化思想,弘扬文化内涵,7月15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青锋丶弘缘志愿服务队来到恩施市采访湖北省民族歌舞团,同时采访当地的恩施玉露传承人杨胜伟老师,探寻民族歌舞,通过采访和学习,体会民族文化的技艺和思想,了解历史发展情况。通过谈话,懂得了民族文化对一个民族的意义,对传承人的意义。

民族文化不断发展

通过了解,湖北省民族歌舞团坐落在恩施州文化馆附近,为的就是挖掘、保护和传承恩施州民族文化遗产,从1958年至今,一直以保护民族文化为目标而前进不停。队员们也采访民族歌舞团团长,民族歌舞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而歌舞团里也蕴含了许多民族特色,他们走向全国各地,将这里的文化推广出去,具有丰富民族特色的歌舞在大众面前展现,现在的演出很多都是义务演出,不将赚钱作为目标。一个民族的文化必须要有人发扬光大,民族歌舞团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歌曲舞蹈推陈出新,同时也利用自媒体平台不断地从网络中宣传,创作出新的歌曲和舞蹈更能让大众接受。

在每一代的传承下寻找合适的传承人,不会因为偏见而放弃,目标都是将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队员们了解到,目前国风深受人们的喜爱,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民族服饰,国潮涌现对发展民族文化有极其大的帮助,恩施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也可以将民族文化融入旅游景点、建筑中,将城市打造成一个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的旅游胜地。

图为团队队员正在采访湖北省民族歌舞团团长。

非遗文化发展现状

“条索匀整紧圆,挺直如松针,色泽翠绿油润,香气清高持久,顺爽回甘、回甜,滋味水润不凡,汤色碧玉,叶底嫩绿。”杨胜伟老师介绍恩施玉露的特点。

作为有着342年的非遗历史,恩施玉露已经算得上是湖北老字号了。“民国之前,一直是蓝氏家族代代相传,民国之后,每一代传承人都在不停的增加”杨老师谈论到。以前非遗传统技艺是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许多传承人都从小就开始接触这门技艺,一直埋头学习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但是跟新时代的年轻人更好奇与新事物,西方文化渐渐袭来,很多人难以将精力放在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一门技艺上来。这也导致非遗技艺在很多人的眼中消失。

由于近些年来工业化发展迅速,工厂化的流水线代替了越来越多的手工制作,生产效率也逐步提高,也导致很多人认为传统的手工艺渐渐会被淘汰,很多非遗技艺渐渐在大众眼中消失。杨胜伟老师提到,保护就是不会因为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丢掉传统。就算是机器代替了手工,每一步的工序都被流水线所替代,但是不能因为科技可以帮助人们做任何事就开始躺平,面对传统技艺的消失而无动于衷。

图为团队队员正在采访恩施玉露传承人杨胜伟老师。

如何保护民族文化

我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但是许多非遗技艺也没被很好地保护。许多非遗传承人隐匿于民间,自己也不在乎这一点点的成就,并不是靠做非遗来赚钱,也没多少人会发现,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没有立足之地,一些传承人也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有挑中合适的接班人就眼见流传了上百年的老手艺就此消失。

队员们也了解到,像贴春联、过传统节日这些非遗文化都一直保留着,而且每一个节日都有相应的风俗习惯,这都被人们熟知。杨老师表示:如果没有外层形式的创新,一切内涵的传承就会化为虚无,坚持传承内涵,不断创新,才会不断流传。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想要将非遗文化进入大众的眼中,就要打造亮点,展现不同的特色,像一些传统节日,很多人都利用节日来制造不同的亮点,让它变得有趣起来。恩施玉露从一种品种到多种品种也是在不断创新。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非遗技艺,要将文化的魅力展示出来,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传承发展就是在不断地创新。

像民族歌舞、恩施玉露这样的文化,它还是很有特色的,而且随着它的独特之处越来越明显,未来的发展空间也会越来越大。队员们也会在保护民族文化和非遗文化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为团队队员与杨胜伟老师的合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61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走进榆林乡村,看沙漠治理的产业化之路

大漠驼迹绝,塞上柳色新。70载治沙造林,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生态环境不仅得到了改善,也加快沙区绿色产业发展,实现治沙增绿和脱贫致……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誓把沙海变绿洲

45年,她们用青春染绿荒漠,学习治沙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7月22日上午10时,西安工业大学“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了位于毛乌苏沙漠……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靖边林业和草原局 ——开拓土地沙化防治新思路

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永远不会顺从人类。——题记2021年7月21日上午9时,西安工业大学“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榆林市靖边县林业与草原局开展对当地防风治沙工程的社…… 刘状状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榆林乡村,揭秘治沙致富密码

在榆林,有一种绿,叫榆林绿,绿的妩媚;有一种蓝,叫榆林蓝,蓝的醉人;——《榆林民歌》昔日沙窝窝,今日变绿洲。榆林市坐落于陕西北部,临近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连续多年被国家林业和……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用生命铸就绿色丰碑——走近造林治沙“老黄牛”牛玉琴”

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从“茫茫沙海”到“绿色长城”。几十年持之以恒搏击荒漠,毛乌素沙漠治理实践书写的绿色传奇,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树起一面旗,也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蹚出一条路。2021年…… 王梦旭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探访金鸡沙,走进沙漠上崛起的森林绿洲

不是说黄土高坡吗?黄土呢?”去年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这句经典台词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片中,邓超饰演的乔树林带领乡亲们在沙地里植树造林、培育沙地苹果,将不毛之地变成…… 王梦旭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毛乌素,探寻沙漠“前世今生”

毛乌素沙漠,中国四大沙漠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昔日黄沙漫漫,今日生机盎然。一代代治沙人用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坚守毅力,锁……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调研工作

(通讯员陈思然周曼琳石宇)4月2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面向长沙市第一中学部分高中学生开展调研工作…

最新发布

【曲园学子暑假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究
华夏五千年的文化代代相传,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泱泱国风,为了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在2022年暑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带砺山河”社会实践队伍计划“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教学的方式弘扬泰山传统…
河南科技大学学子三下乡:智慧农机助力农业发展,青春之歌环绕乡村大地
智慧农机一小步,农业生产一大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并凭借其技术专业、功能全面的优势,使农业科技现代化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助力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8月3日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豫践乡…
蔚园三下乡:观巍巍党史,品悠悠团情,自我先做起
2022年6月25日,滁州青歌志愿队赴阜阳市太和县开展以“牢记百年党史团情,开展青春风采样貌”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与当地居民共同学习党史团情知识和党的重要思想等内容,以期在二十大…
佛山学子三下乡:说佛山文化,看彩灯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6月25日夏日上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晓之光”三下乡团队赴佛山市狮山镇小候鸟社区为小朋友开展特色文化课程:《说佛山文化,看彩灯》。为了让小朋友们了解到更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
【曲园学子暑假行】传统与教学的结合—“带砺山河”实践队
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在2022年7月8日起由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0级刘歆琪、刘竹青、杨程琳、杨文博、刘怡然,2021级田恒睿,赵璇,传媒学院2020级杨阳,尹欣迪,2021级王姝文,文学院2020级郐…
秉“粮”心务食事,观乡村促振兴
秉“粮”心务“食”事,观乡村促振兴为积极响应国家“三下乡”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让返家乡大学生更加多元立体地献身于社会服务事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基层实践,粮油食品学院“秉‘粮’心务‘…
传万物互联惠民,青春聚力正当时
传万物互联惠民,青春聚力正当时中国青年网无锡8月11日电(通讯员邵琳棋魏敏)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凭借其强灵活性、高准确性等特征而广泛地应用于居民日常生活中。为将万…
湖北学子三下乡:接受红色文化熏陶
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乡村教育也在不断改善,但一些地区党史知识尚未普及,孩子们对党史也不了解,7月15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青锋·弘缘志愿服务队来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绿水镇,在支教过程…
曲园学子暑期社会实践:学习红色文化,坚定爱国信念
沂蒙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为深入学习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2022年7月9日,曲阜师范大学“忆峥嵘”社会实践队员来到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博物馆以及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参…
“银丝串爱心”志愿团暑期再启程
为做好“银丝串爱心”团队暑期社会实践的准备工作,2022年8月15日,“银丝串爱心”志愿团进行了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一次线上会议。在会议中,队长房久凯首先总结了志愿团此前的志愿活动,总结了志愿团进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