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红色旅游常游常新,青年力量越来越活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作者:终不似,少年游

红色旅游常游常新,青年力量越来越活

2018年12月,山阳县小河口镇袁家沟革命旧址被商洛市列为市级国防教育基地。

红色,是袁家沟口村的名片。站在村口高大的门楼下,远远就可以看到崭新巍峨的袁家沟党性教育基地,基地文化广场前矗立着鄂陕边区苏维埃纪念碑,旁边是庄严的红旗雕塑,雕塑前刻着五个金色大字——“永远跟党走”。出了广场,走进明清石板街,迎面而来的是红军屋、逢源和商号——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办公旧址、厚裕堂药铺(红军医院)等红色旧址。出了石板街,踏着凤凰山的古老石阶,还有袁家沟烈士陵园、原红二十五军作战指挥台等革命旧址。随处可见的红色文化引人入胜,让全体队员一路走来,不经意间就完成了一场精神洗礼。

地处秦岭北麓的袁家沟口村,有着陕南红都之称,这里发生过载入红二十五军军史的“袁家沟村伏击战”,红色历史厚重。这里的红色旧址大多是明清建筑,年代久远。2016年以来,山阳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对红色旧址在保护优先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开发,把该村鄂陕边区苏维埃革命纪念碑、鄂陕边区苏维埃革命旧址、烈士陵园、原红二十五军作战指挥台等处统筹修缮,进一步丰富展品,局部恢复原址原貌。2019年,陆续修建了袁家沟党性教育基地、红色革命展馆、红色教育课堂,形成集参观、培训、旅游于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并被商洛市确定为首批党性教育基地,一个人气旺盛的红色旅游打卡地正在蓬勃发展。

队员刘驰电话采访袁家村,他说:“目前袁家沟主要以红色旅游方面发展,现在红色旅游方面正在起步发展,为了激活当代活力。但是目前基层太薄弱,底子太少,还需要更多的投资来巩固该层面的发展。现在中青年市场广阔,我们的红旅发展目标主要想更多的面向中青年人,激活他们的爱国热情,发扬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推动红色教育基地及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全体队员在参观寻访袁家沟红色旅游基地后,对该地的红色旅游业发展状况有了初步了解。该地红色文化浓厚,待红旅产业发展完善,将会为袁家沟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红色文化作为党和国家的优秀文化资源,具有强大的感怀思想、启迪心灵的作用。通过重温重大历史节点和重大历史事件,能够促进青年大众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加强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红色文化进课堂,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深入人心,让红色基因和红色精神入脑入心,代代相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90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走进榆林乡村,看沙漠治理的产业化之路

大漠驼迹绝,塞上柳色新。70载治沙造林,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生态环境不仅得到了改善,也加快沙区绿色产业发展,实现治沙增绿和脱贫致……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誓把沙海变绿洲

45年,她们用青春染绿荒漠,学习治沙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7月22日上午10时,西安工业大学“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了位于毛乌苏沙漠……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靖边林业和草原局 ——开拓土地沙化防治新思路

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永远不会顺从人类。——题记2021年7月21日上午9时,西安工业大学“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榆林市靖边县林业与草原局开展对当地防风治沙工程的社…… 刘状状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榆林乡村,揭秘治沙致富密码

在榆林,有一种绿,叫榆林绿,绿的妩媚;有一种蓝,叫榆林蓝,蓝的醉人;——《榆林民歌》昔日沙窝窝,今日变绿洲。榆林市坐落于陕西北部,临近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连续多年被国家林业和……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用生命铸就绿色丰碑——走近造林治沙“老黄牛”牛玉琴”

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从“茫茫沙海”到“绿色长城”。几十年持之以恒搏击荒漠,毛乌素沙漠治理实践书写的绿色传奇,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树起一面旗,也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蹚出一条路。2021年…… 王梦旭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探访金鸡沙,走进沙漠上崛起的森林绿洲

不是说黄土高坡吗?黄土呢?”去年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这句经典台词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片中,邓超饰演的乔树林带领乡亲们在沙地里植树造林、培育沙地苹果,将不毛之地变成…… 王梦旭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毛乌素,探寻沙漠“前世今生”

毛乌素沙漠,中国四大沙漠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昔日黄沙漫漫,今日生机盎然。一代代治沙人用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坚守毅力,锁……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调研工作

(通讯员陈思然周曼琳石宇)4月2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面向长沙市第一中学部分高中学生开展调研工作…

最新发布

走进峨桥预调研,倾听乡村故事 ——安徽师范大学暑期实践
(通讯员:张楠)7月14日,来自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情系桑梓,筑梦振兴”赴太湖田野文化调研团队在芜湖市峨桥镇开展了预调研。队员们在盛夏中与百姓交谈,倾听民声,感受乡村风情,品读乡村文化。风景如…
追寻红色光辉,发扬烈士精神
这是一段闪耀红色光辉的宝贵历史: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拉开战幕,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和地方武装60万人,与国民党80万兵力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战略决战。期间,为便于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中央军委指…
滁州学院赴安徽讲好蔚园故事
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十四五”期间,滁州学院以本科一批招生作为契机,按照“稳规模、优结构、强内涵、创品牌”的专业发展思路,实施一流专业领航工程,持续强化专业内涵建设,着力建成一批定位准、潜…
烈士之魂,万世流芳
英魂永驻凝忠雨,浩气长存酿劲雷。战争只在历史书中书写了半页,却撕掉了将近一半的世界,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只为国家百姓能过上安稳的生活,停止战争年代的动荡。为纪念革命先烈,继承革命精神,动科…
弘扬革命文化,继承红色基因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团中央“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工作要求,动科学院赴陕西商洛红旅文化调研团的队员们前往红色革命圣地鄂…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学子三下乡感悟收获:牢记先烈伟绩,传承红色精神
为切实推进“三下乡”主题活动,纪念革命先烈,传承红色文化,7月31日安徽中医药大学19中西医4班蜀山烈士陵园社会实践团队来到蜀山烈士陵园参观学习。在前往烈士陵园之前,我们实践小队便早已做好计划。当天清…
继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1988年7月25日,商洛地委行署在王柏栋烈士牺牲50周年隆重举行了纪念大会。2011年,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党和政府在中共商洛工委旧址——王柏栋烈士故居修建了纪念展馆,并确定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
深入党史教育 弘扬抗大精神
中国革命从1840—1949年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百年艰辛岁月与英勇事迹于后辈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那些承载红色足迹的地方,满含着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革命战士不畏强权的斗争力,和革命人士对祖国炽热的爱国…
“提高居民主观感知,共创苏南特色旅游”
近年来,我国乡村乡镇的旅游业出现爆发式发展,带动了村、镇经济与旅游行业的转型升级。特色小镇作为发展的新模式,成为乡村乡镇旅游发展的强大载体,许多乡村将开发当地具有价值的自然或者人文景观作为建设…
河海学子在高淳-“两山”转化赋能乡村振兴实践
2022年8月20日,河海大学“两山转化”赋能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团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开展“两山转化”赋能乡村振兴实践活动,8月20日是活动第二天。实践活动指导老师由河海大学商学院教授田贵良担任,团队成员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