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曲园学子走进民间手工:酥脆展技艺,精工秀非遗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 作者:谭增萌

曲园学子走进民间手工:酥脆展技艺,精工秀非遗

中国青年网淄博12月27日电(通讯员 谭增萌)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稀缺的文化资源,它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具有独具一格的魅力。周村烧饼是中华老字号,其传统手工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了探究山东省淄博市周村烧饼的传承和保护现状,并为民间手工技艺的弘扬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2022年12月寒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古韵遗艺调研团前往山东省淄博市,从民间手工艺的历史及保护与传承等方面展开社会实践调研。

图为古韵遗艺调研团线上主题讨论会。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春燕 摄

敦本务实学技艺,足履实地护非遗

在实践正式开始前,实践队员利用网络搜集并学习周村烧饼的相关内容知识。实践队员了解到,周村烧饼源于汉代,成于晚清。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恒帝延熹三年,便有贩胡饼者流落山东境内,世代相传,风靡各郡县。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周村烧饼已不再是人们用于简单充饥的食物,“形似满月,薄如秋叶,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是对周村烧饼的生动写照。

在12月18日-22日期间,实践队员前往当地博物馆对周村烧饼进行近距离调研观察。踏进周村烧饼博物馆的大门,古色古香的建筑、透着厚重感的旧照片、保留下来的石碾映入眼帘,展示在大厅的《烧饼赋》,详细讲述了周村烧饼的特点、声誉以及百年传承、发扬光大的历程。根据讲解员的介绍,实践队员了解到烧饼的制作技艺,从选料、配料到混炼(和面)、分坯、揉挤、延展、着麻、烘烤和包装,共9道工序。其中,揉挤、延展等关键技术环节传承百余年,依然依靠传帮带的师徒手工制作模式,由师傅手把手教授给徒弟。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周村烧饼博物馆。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谭增萌 摄

满腔热情行实践,心虔志诚做访谈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采访了周村烧饼第四代传承人王春花。从小的耳濡目染,使王春花与烧饼结缘。“早期的烘烤炉不像现在这么先进,炉壁的两旁没有遮挡,需要徒手将饼坯放入240℃高温的炉膛。”初学的一年时间,她的手臂经常出现大面积烫伤,由于需要不间断地练习,经常是旧伤还未痊愈,又再添新伤。她曾多次想要放弃,但源于对烧饼的热爱,她咬牙坚持了下来。同一时期,与她同样师承梁文超门下的“弟子”有不少选择了放弃,而王春花却坚持到了最后,并在50余名弟子中脱颖而出,成为第四代传承人。

实践队员了解到,随着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王春花主创团队在周村烧饼制作技艺以保持产品核心技艺和口味不变的基础上,进行了工艺流程再造。成品烧饼的裸露时间从90分钟以上降低到30分钟以内,这更加有效地保障了产品品质,同时整个生产工序减少了25%,符合作为非遗技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理念。

抚躬自问明方向,建言献策求发展

古韵遗艺调研团的队员们通过参观当地博物馆、访谈传承人和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调查了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度和宣传度。实践队员基于此进行分析,针对周村烧饼在传承过程中表现出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周村烧饼“倚老”但不“卖老”,在传承老字号历史精髓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开发新口味、新产品乃至新业态,新创意和新产品层出不穷。周村区一手抓老字号保护传承,一手抓新产品研发创新,形成了新老传承、迭代有序的老字号发展新格局。由此,实践队员表示,老字号要永续传承、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传承有序、创新有道、保障有力,老字号才能基业长青,永葆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游客。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谭增萌 摄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实践队员意识到,非遗是一种生活文化,是活着的文化遗产,它来自于民间,融入了先民的智慧和创造,没有理由不回归大众,走向热气腾腾的人间。非遗的生命力既取决于岁月赋予它的沧桑,还取决于能不能被人们接纳,非遗只有“近人”,才能“迷人”,只有密切连接现代生活,才能绽放更大的光彩。

作为新时代青年,实践队员走近非遗,向大众展示传统美食、传统手工艺、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让更多人关注、了解生活中丰富多彩的非遗和生动的非遗保护实践正是这次实践的意义与价值。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50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志愿硒行,不虚此行

大学生网报9月5日电(通讯员丁琪)不知不觉硒行的活动已经结束大半个月了,我也即将回到学校,而当我回想起长达九个月的“宅家生活”,最令我印象深刻还是暑期参加的硒行志愿活动。由于学…… 丁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三下乡感悟:凝聚青春力量,砥砺支教之行

大学生网报9月5日电(通讯员向贝迪)相遇:故事的开始与硒行的初遇还是在大一刚开学,有一位学姐向我介绍硒行,回忆她的支教时光。夏日的绿荫下,她的脸上满是骄傲与怀念,她的笑容在阳光…… 向贝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三下乡感悟:付出辛勤汗水,收获爱与感动

夏日炎炎,野三关那连绵不绝的山也挡不住那骄阳似火的热浪。我们硒行人肩负着不同的任务来到了巴东县野三关镇,开始了我们的支教服务工作。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支教生活的第三天。我与…… 文天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再续前缘三下乡——他活成了光束,照亮世界了的犄角旮旯

大学生网报9月5日电(通讯员何蕊)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于8月1日正式开始在线云支教——情暖恩施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五期队员杨帅选择坚守岗位再入六期硒行。寻常说到“坚守”…… 何蕊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武汉大学生三下乡: 有幸加入,感恩相遇

大学生网报9月5日电(通讯员张仁杰)硒行,我们下次再见犹记得去年就想加入到我们学校的硒行三下乡团队,但是由于当时想要加入硒行的优秀的人太多,而平平无奇的我自然面试失败了心里一阵…… 张仁杰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三下乡感悟:硒行有爱,你我同行

与硒行的相遇:终于等到你大一刚开学,我和一位同专业的学姐在学校的一片香樟树下聊天,那时夏日炎炎,绿荫在道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温热的夏风徐徐穿过我们身旁。记得我兴致盎然,问起…… 向贝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云支教:走进恩施民族文化,领略别样风情

大学生网报9月4日电(通讯员向贝迪)8月5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以“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为宗旨,在线上为湖北…… 向贝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兴趣课堂,筑梦成长

大学生网报9月4日电(通讯员向贝迪)自8月1日起,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已经陪伴孩子们走过了两个星期的时光。团队志愿者们在辅导孩子课业之余,以前期进行的学生兴趣…… 向贝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天佑关注 | 校党委书记狄生奎与青年学生代表开展午餐恳谈活动

4月30日午间,在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双节来临之际,校党委书记狄生奎深入朝阳餐厅开展恳谈活动,与青年学生代表共进午餐,…

童心守护,安全启航——公管院开展“童心向阳”志愿活动

(通讯员彭淑荧王君青)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于4月26日在岳麓区润龙社区主办开展这学期的第四期“童心…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最新发布

酥脆展技艺,精工秀非遗
中国青年网淄博12月27日电(通讯员谭增萌)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稀缺的文化资源,它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具有独具一格的魅力。周村烧饼是中华老字号,其传统手工技艺成功入选…
与现代结合 促传统发展
当前,时代飞速发展,信息交流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大大提高,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文化冲击,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有机结合的形式迫在眉睫。因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
弘扬传统文化 赓续文化传承
党的十八以来,对于“文化自信”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指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并提出要坚持“四个自信”的理论。“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中最根本的…
阳光之下实践队暑期调研活动持续进行
阳光之下实践队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制度保障”暑期调研活动开展到今天已是第三天了,经过前两天的数据收集,调研结果已经有了大致的方向可循。今日的主要调研任务依旧是扩大收集有效数据。在前两天奔走收集…
探寻辞旧迎新的来历
为切身实践,深入了解传统文化,2022年12月30日上午9时,曲阜师范大学“扬眉兔气”队社会实践队员通过上网查询、查阅相关书籍、询问老人等方式调查了解“辞旧迎新”说法的来历。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圆的节日,…
国货弄潮正当时,走好未来发展路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近年来,“国潮风”强势崛起,数藏赋能国潮,从经典国货焕新升级到新消费品牌快速火爆,再到“中国智造”引领文化、科技蓬勃发展,当前“国潮”所代表的意义,不再限于本土潮流…
传承沂蒙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中国青年网潍坊12月26日电(通讯员宋姝一)沂蒙精神是战争年代在中共中央正确领导下由沂蒙根据地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一种革命文化形态和中华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不断结合新的时…
传承创新红色资源融入时代洪流
为进一步了解沂蒙红色老区资源的宣传与发扬,更好的促进沂蒙红色精神与高校思政的结合,曲阜师范大学“沂心向党”实践队在队长刘若曦的带领下于12月24日来到山东省临沂市探究了沂蒙精神在当下的发展状况。在…
共飨文化新盛宴,众赏国潮东方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情寄九曲黄河,增强文化自信
为探索黄河文化资源筑牢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创新路径研究,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情寄九曲实践队以“思政红”唤醒“生态绿”为抓手,采用“德育+美育”的方式,在学校和成员家乡宣传黄河文化开展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