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科技启蒙,为爱“黔”行:我想去你们来的地方看一看

来源:大学生网报 青岛农业大学 作者:李睿 张庆斌

“还有七个弯就到了!”司机吴师傅高声喊道,历时两天两夜,途经2643公里,穿过百条蜿蜒山路,翻越十几座山峰……近日,来自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智绘贵州公益服务团,抵达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白石岩乡新驰村烂木冲组,开展了他们的志愿服务活动。



  中巴车一路颠簸摇晃,大学生志愿者们逐渐看到了沿着山路断断续续落成的房屋,而目标——新驰小学,就位于深山之中。学校包含学前班教育和小学教育,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共7个年级,共有学生192人,95%都是苗族,还有黎族、布依族、汉族等其他民族的学生。据了解,整个新驰小学,有一半左右的留守儿童。


  望着陌生的客人,苗族小朋友们好奇而热情,冲志愿者们灿烂地微笑。已经是暑假期间,父母不在身边,有很多小朋友结伴来到学校,打球、游戏或读书。对于这里的孩子们来说,“5点多起床,翻过一座山去上学”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王玉华老师今年51岁,从1986年开始,一直在新驰小学工作了30余年。即使放暑假了,王老师也会每天骑着他的摩托车,一趟不落地看看校舍,也看看来自发来学校玩的孩子们。“同学们喜欢学校,放假了也愿意来学校。”王老师说,学校翻新之后,教室明亮起来,政府也刚刚给配置了全新的教学设备,环境好了许多。新驰小学共有12名教师,全部为男性,除了校长是年轻的“80后”之外,其他老师的平均年龄都在50岁左右。



  唱迎客酒歌,饮羊角“拦路酒”,穿苗族礼服……村里的苗族乡亲、新驰小学的小朋友们热情地迎接了我们。



  安顿好之后,大学生志愿者们开始了他们针对贵州山区儿童的“科技启蒙”之路。“我想自己做一个小机器人!”与机器人初次见面,一下子点燃了苗族小朋友们的好奇心,这个行走的不明物体是什么?六年级的王佳驹是班长,比一般同学外向一些,他凑到机器人面前,若有所思地看着,大学生志愿者也鼓励他伸手触碰、大胆想象。



  “万花筒是通过三棱镜的三个反射面,把美丽的塑料碎片折射到眼睛里,形成五彩斑斓的景象。”绘画、裁剪、粘贴、组装……在动手实践中,孩子们制作了专属自己的万花筒,也学习到了科学知识。“我们是在上课吗?从来没上过这样的课!”不到6岁的朱子萱瞪大了眼睛,每一个童音都充满快乐和好奇。



  “神奇的3D眼镜”是孩子们上的第三课,讲解原理、想象设计、亲手制作,造型各异的眼镜完成之后,大学生志愿者给少数民族儿童们放映了抗日红色电影以及青岛的城市宣传片。


  繁华热闹的海滨城市透过3D眼镜投射到孩子的眼中,在这个出门就是大山、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山路的村子里,眼前的景象梦幻而又真实。10岁的王军红眼神中带着向往:“姐姐,这是真的吗?我想去你们来的地方看一看。”



  一飞冲天“水火箭”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课,每个人都卯足了劲,希望自己的火箭飞得最高、最远。当承载梦想的水火箭飞起来的那一瞬间,每一张小脸上充满着惊叹、开心、自豪。



  “没想到我的水火箭飞得这么高!”



  除了物理知识、科技文化的传播,大学生志愿者们还带来了代表山东民俗文化的风筝,与贵州山区的苗族小朋友进行了一场文化交流:贵州与山东,蜡染与风筝。“我不是‘蜡娘’,但我的妈妈和奶奶都会蜡染。”提起蜡染,12岁的张金艳开心地告诉志愿者。



  陶今今年11岁,内敛又羞涩的他却是每天来得最早的,文化交流的这天,他连头发上的雨水还来不及擦一擦就开始画起来。



  对于新驰小学的孩子们来说,“风筝”只是出现在课本上的一个名词。深山之中没有可以让他们奔跑的宽阔平地,气候也是“天无三日晴”,夏季几乎天天下雨,而山里的孩子也习惯了不打伞,冒雨来上学。松软的土层吸饱了水,弯曲的土路充满泥泞,东寻西觅许久,最终还是将因修整而凌乱的操场作为放风筝的场地。



  水洼、土坑、石子、泥泞黄土,都无法阻止孩子们快乐奔跑的脚步……



  你喜欢上学吗?“喜欢,我喜欢学知识。我以后,想去你们来的地方看一看。”笃定又淳朴,志愿者们临走时,王军红有些哽咽,出一次大山不容易,而他去过最远的地方,是紧挨着大山的紫云县城。目前已经是青岛农业大学大一年级学生的志愿者付杰是从贵州山区走出来的农村孩子,听到小朋友对外面世界和知识的渴望,也红了眼眶。


  “我们传播的不只是单纯的科技知识、物理原理,更多的是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种子,启蒙科技兴趣,营造科技文化的氛围。”志愿者娄家浩说,民族地域不同、生活水平亦有高低,但童心没有差异,都能与科技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孩子们也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小小梦想。


  目前,新驰小学共有20名学生每年受社会爱心人士“一对一”资助,国家的“营养午餐计划”向贫困地区的每个学生提供4元/天的膳食补助。王玉华老师很欣慰,尽管生活艰苦,但是学校里基本没有辍学的同学,而对于孩子们的未来,王老师也提出了真诚朴实的愿望:“希望同学们的成绩越来越好,可以走向高一级的平台,将来无论是在什么岗位上,都可以积极、努力地工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4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走进榆林乡村,看沙漠治理的产业化之路

大漠驼迹绝,塞上柳色新。70载治沙造林,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生态环境不仅得到了改善,也加快沙区绿色产业发展,实现治沙增绿和脱贫致……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誓把沙海变绿洲

45年,她们用青春染绿荒漠,学习治沙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7月22日上午10时,西安工业大学“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了位于毛乌苏沙漠……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靖边林业和草原局 ——开拓土地沙化防治新思路

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永远不会顺从人类。——题记2021年7月21日上午9时,西安工业大学“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榆林市靖边县林业与草原局开展对当地防风治沙工程的社…… 刘状状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榆林乡村,揭秘治沙致富密码

在榆林,有一种绿,叫榆林绿,绿的妩媚;有一种蓝,叫榆林蓝,蓝的醉人;——《榆林民歌》昔日沙窝窝,今日变绿洲。榆林市坐落于陕西北部,临近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连续多年被国家林业和……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用生命铸就绿色丰碑——走近造林治沙“老黄牛”牛玉琴”

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从“茫茫沙海”到“绿色长城”。几十年持之以恒搏击荒漠,毛乌素沙漠治理实践书写的绿色传奇,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树起一面旗,也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蹚出一条路。2021年…… 王梦旭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探访金鸡沙,走进沙漠上崛起的森林绿洲

不是说黄土高坡吗?黄土呢?”去年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这句经典台词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片中,邓超饰演的乔树林带领乡亲们在沙地里植树造林、培育沙地苹果,将不毛之地变成…… 王梦旭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毛乌素,探寻沙漠“前世今生”

毛乌素沙漠,中国四大沙漠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昔日黄沙漫漫,今日生机盎然。一代代治沙人用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坚守毅力,锁……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调研工作

(通讯员陈思然周曼琳石宇)4月2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面向长沙市第一中学部分高中学生开展调研工作…

最新发布

情深深雨蒙蒙之支教赵保情
起始于七月的一场雨,十五天,或许不够一生回忆,却足以使所有年华老去。记忆轻浅,就那样一去不回头,带走的,还有一段最美的光阴。…
叶县风俗习惯
2017年7月3日,我们在前一天结束了周边环境的考察调研之后,决定前往下一个社会实践地点——燕山水库。我们早上在八点集合,用过早餐后一起坐车准备去叶县,在路上,我们探讨了下如何对水电厂调查和当地风土人情 …
青春电力行社会实践关于叶县的民风
既热电厂的参观还有问卷调查以后,我们决定去下一个地点——燕山水库。所以我们先到达平顶山叶县,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之后第二天再去燕山水库做调查。叶县年入境水平均总量为13 84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4 92亿立方 …
青春电力行叶县社会实践路途之中
热点厂周边环调研过后境,我们决定去下一个地点:燕山水库水电站。因为水电站所处位置在叶县,所以我们从郑州出发,经两个多小时车程到达了叶县。叶县矿产资源丰富,以盐为最,展布面积400平方公里,储量3300亿吨 …
青春电力行叶县周边环境调查
我们青春电力行实践队来叶县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燕山水库进行考研,但我们来到这首先做的不是直接向水库出发,而是先对叶县本土的居民进行对话,了解叶县的水文和风土人情。我感觉这点很重要,首先我们刚到这里,对 …
阳光电力,叶县风俗
我们青春电力行社会实践队立刻出发,对叶县水文和当地风土民情做了调研。首先我们找到了一位出租车司机,他知道我们主要是来对燕山水库做调研的,也非常热情,他说道燕山水库主要是用来防洪灌溉的,平时也作为景 …
青春电力行叶县社会实践活动
初来叶县就对这里印象深刻,一下车,这里的景象就吸引到了我。小城不大,但却干净整洁,给人一种安静舒适的感觉。下完车,我们就来到住宿的宾馆,前台工作人员也是很热情的给我们办理入住手续。由于初来乍到,人 …
小手大手童心相守 将心比心妙想出新
2017年8月1日上午,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扬帆领航”小分队和“明德邻里行”小分队一行来到横河社区举行了衍纸(又称卷纸)手工活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 …
青春电力社会实践在叶县
在规划好了第二个目的地燕山水库,并在网上做了简单了解后,我们就立刻动身来到了燕山水库所处的平顶山叶县。叶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南,是“中国岩盐之都”,辖2个街道、16个乡镇、576个行政村,88万人(2011年 …
青春电力叶县之行
结束了郑东新区热电厂的调研后,我们青春电力行社会实践队又开始了新的行程——燕山水库。燕山水库工程位于淮河流域沙颖河主要支流澧河上游甘江河上,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与平顶山市叶县之间,是历次淮河流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