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小家庭,大智慧——安徽财经大学家风民主建设调研

来源: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 作者:周希祺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为进一步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安徽财经大学家庭民主建设探寻队来到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平山镇石牛村对当地村民进行了相关采访。

来到当地老人家中,一位老爷爷生动地讲述了一些家里的趣事,并和我们队员聊了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交谈对子孙教育的见解,他告诉队员,诚信等美德都需要从儿时就培养起,对于那些不良的习惯,也要从儿时起就要防微杜渐,在他的言语中也处处透露出了对孩子的满意和骄傲。爷爷邀请我们队员观看家中孩子刻苦学习的成果,展示了满墙的奖状。

同时当地居民家的奶奶带队员参观了自己家里的环境,队员通过其生动的讲述了解到了他们家庭的教育氛围和理念,与我们队员真诚地交谈家庭的琐碎。我们了解到该家庭中的强壮年常年在外务工,孩子们基本上都是由爷爷奶奶来照顾,培养出了两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即使没有较高的物质条件,对孩子们精神品质的培养和知识的教育却从未缺席,爷爷奶奶告诉我们。“无论是在什么条件下,都要把孩子们教育好,培养好,以后为我们的国家做贡献。”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58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走进榆林乡村,看沙漠治理的产业化之路

大漠驼迹绝,塞上柳色新。70载治沙造林,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生态环境不仅得到了改善,也加快沙区绿色产业发展,实现治沙增绿和脱贫致……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誓把沙海变绿洲

45年,她们用青春染绿荒漠,学习治沙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7月22日上午10时,西安工业大学“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了位于毛乌苏沙漠……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靖边林业和草原局 ——开拓土地沙化防治新思路

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永远不会顺从人类。——题记2021年7月21日上午9时,西安工业大学“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榆林市靖边县林业与草原局开展对当地防风治沙工程的社…… 刘状状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榆林乡村,揭秘治沙致富密码

在榆林,有一种绿,叫榆林绿,绿的妩媚;有一种蓝,叫榆林蓝,蓝的醉人;——《榆林民歌》昔日沙窝窝,今日变绿洲。榆林市坐落于陕西北部,临近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连续多年被国家林业和……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用生命铸就绿色丰碑——走近造林治沙“老黄牛”牛玉琴”

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从“茫茫沙海”到“绿色长城”。几十年持之以恒搏击荒漠,毛乌素沙漠治理实践书写的绿色传奇,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树起一面旗,也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蹚出一条路。2021年…… 王梦旭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探访金鸡沙,走进沙漠上崛起的森林绿洲

不是说黄土高坡吗?黄土呢?”去年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这句经典台词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片中,邓超饰演的乔树林带领乡亲们在沙地里植树造林、培育沙地苹果,将不毛之地变成…… 王梦旭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毛乌素,探寻沙漠“前世今生”

毛乌素沙漠,中国四大沙漠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昔日黄沙漫漫,今日生机盎然。一代代治沙人用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坚守毅力,锁……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调研工作

(通讯员陈思然周曼琳石宇)4月2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面向长沙市第一中学部分高中学生开展调研工作…

最新发布

走进书院教学社会实践
2023大学生职业规划寒假实践团队总结学校: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学院:美术学院专业:书法学号:07220501姓名:蔡以婷实践地点: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新新家园二期南门实践时间:2023年1月11日-2023年2月4日经历了这段…
金秋飘香,砖桥村丰收忙——安徽财经大学家风民主建设调研
在乡村振兴中,农村既是创造者也是收益者,而其中最关键的主体,究其根本还得是农民,正如那句谚语所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中国的历史上,安徽素有中国鱼米之乡的美称。依托当地降水充沛,土壤肥…
民主跨越代沟,亲情创建美好家庭——安徽财经大学社会实践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家庭民主建设在新时代大步向前迈进,通过何种方式进行家庭民主建设,培养良好家风,带着这一问题,安徽财经大学家庭民主建设探寻队来到安徽省宣城市西马…
观红色记忆,悟党史文化
为响应团中央《关于在全团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的通知》,普及党史知识,讲好党的故事,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精神赓续,薪火相传小分队在1月30日在线上腾讯会议观看了《党史故事100讲…
美丽中国需要“双碳”先锋
2020年9月22日,我国明确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达峰”“碳中和”一时成为高频热词。如今,“双碳”工作已开展两年有余,“碳达峰”“碳中和”热度不减。回眸2022年,在国家…
用奖励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双碳”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从国家政策层面加大扶持力度。为此全国各地都出台了各自丰厚的奖励,来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据笃法先锋队的调查,江苏省实施与减污降碳成效挂钩财政政策,安徽芜…
践行双碳战略,建设美丽中国
“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是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对于中国而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曲阜师范…
回收再利用,“双碳”好帮手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涉及能源结构、工业过程、交通运输以及生态系统碳汇、工程碳汇等各个领域,迫切需要跨领域综合交叉,突破技术瓶颈,形成全面支撑我国实现‘双碳’目标…
双碳文明背景下的志愿者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人文精神在疫情后时代的不断发展,总有一些有着无私奉献精神的人冲在人民的需求的第一线。第一线的紧张恰恰表现出了人们对志愿者的需求量极大。同时,在疫情后就业紧张,人才饱和,…
在迷茫的高考路上,寻找属于自己的光
在迷茫的高考路上,寻找属于自己的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末期的哀愁与希望一直延续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如今,在荆棘丛生的高考路途上,许多年轻的学生也背负着相似的希望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