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家访——点燃心灵之火

来源: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张征

第二十一天,我们背起行囊,踏上支教的征程,迎着朝阳,来到小山村。

足迹踏进两个孩子的家门,温暖的微笑掩饰不住内心的震撼。家,或远或近,把我们拉近,找到彼此的共鸣。

挨家挨户,我们拜访、交流,走进他们的生活。小小的石屋,映衬着那温馨的氛围,简朴而又美好。

近距离的接触,带给我如梦似幻的感受。广阔的地方,收起我对这个世界的无限幻想。孩子们的眼睛,纯真而又宽阔,我仿佛看到了无限的可能。

山中的路途曲折而艰险,像是生活的考验。然而,孩子们却乐观而坚强。他们看似羞涩,却有一颗勇敢的心,希望之光在他们身上闪耀。

婆婆在门前,无助地等待着,双手握紧了洗衣板。我接过,细细观察,感受到了她的坚毅。那一刻,我知道,无边的关爱从两只双手中汩汩流出。

茶几上摆放着茶壶和几个小碗,白色的牡丹花纹在透明的瓷器上翩跹起舞。奶奶的手轻轻摸着,那是岁月的印记,也是一种无尽的守望。

小伙伴们在一旁不停地交谈,那种朴实的乡村味充斥着整个屋子。我们的交谈,像一首首优美的歌谣,让时间忘却。

女孩的房间里摆满了爸爸千篇一律的挂历,上面记载着岁月的痕迹。我们沉浸其中,仿佛时光倒流,感受到了她的快乐和分享。

孩子们向我们展示着他们的作品,一个纸飞机,一本小小的笑话书,他们的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我陶醉其中,忘却了曾经的执着。

离开的时候,那熟悉的微笑依然挂在他们的嘴角。我们握手道别,心中的寂寞犹如沙漠之风,吹拂着胸襟的脉搏。

家访,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远距离的近感,让我思量着未来,感悟着今天。

我们被召唤着,踏入乡村,去温暖他们冰冷的心灵。不离不弃的陪伴,是我们心中浸润的爱的声音。

在那质朴的小山村,我找到了内心的依归。那是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期盼。

今天,我,小伙伴们,和两个孩子的父母相拥告别,融化在自然的怀抱中。我们虽然离开了他们的家门,但心却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回到支教的驻地,我静静地坐在窗前,思绪涌动。这个家访之旅,让我深刻领悟到了乡村的温暖与坚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成长和责任。

乡村,似乎被遗弃在现代化的浪潮之外,与城市相比,缺乏物质的繁华和便捷的生活。然而,这里却孕育着朴实的人情和真挚的情感。家访中,我看到了孩子们和他们的家人,用微笑和淳朴的语言诉说着他们的幸福与坎坷。

他们虽然生活在贫困的环境下,但他们并没有被困境完全击倒,相反,他们拥有一种顽强的生活意志。他们通过相互扶持和彼此的支持,赋予了生活更多的意义和温度。这种乡村精神的力量,不仅感染了我,也鼓舞了我。

一个个家访的场景,在我脑海中浮现。我看到了爷爷奶奶们勤劳的双手,在田野里辛勤劳作,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我看到了爸爸妈妈们默默耕耘,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他们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不断努力奋斗,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家访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每个孩子都渴望拥有学习的机会和充实的知识,他们的眼睛中充满了渴望和期盼。作为支教者,我们要肩负起教育的责任,用我们的知识和爱心,去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家访,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了生活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物质的堆积,而在于内心的富足和感恩的心态。这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在这个世界上,爱和关怀是最宝贵的财富。

继续走在乡村支教的路上,我愿带着对乡村的热爱和对教育的执着,一起努力,去点亮每个孩子心中的梦想。在这个漫长而美好的旅程中,我将始终铭记家访的感动,用教育的阳光照亮他们的成长之路,为乡村注入更多的希望和温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48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走进榆林乡村,看沙漠治理的产业化之路

大漠驼迹绝,塞上柳色新。70载治沙造林,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生态环境不仅得到了改善,也加快沙区绿色产业发展,实现治沙增绿和脱贫致……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誓把沙海变绿洲

45年,她们用青春染绿荒漠,学习治沙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7月22日上午10时,西安工业大学“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了位于毛乌苏沙漠……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靖边林业和草原局 ——开拓土地沙化防治新思路

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永远不会顺从人类。——题记2021年7月21日上午9时,西安工业大学“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榆林市靖边县林业与草原局开展对当地防风治沙工程的社…… 刘状状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榆林乡村,揭秘治沙致富密码

在榆林,有一种绿,叫榆林绿,绿的妩媚;有一种蓝,叫榆林蓝,蓝的醉人;——《榆林民歌》昔日沙窝窝,今日变绿洲。榆林市坐落于陕西北部,临近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连续多年被国家林业和……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用生命铸就绿色丰碑——走近造林治沙“老黄牛”牛玉琴”

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从“茫茫沙海”到“绿色长城”。几十年持之以恒搏击荒漠,毛乌素沙漠治理实践书写的绿色传奇,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树起一面旗,也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蹚出一条路。2021年…… 王梦旭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探访金鸡沙,走进沙漠上崛起的森林绿洲

不是说黄土高坡吗?黄土呢?”去年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这句经典台词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片中,邓超饰演的乔树林带领乡亲们在沙地里植树造林、培育沙地苹果,将不毛之地变成…… 王梦旭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毛乌素,探寻沙漠“前世今生”

毛乌素沙漠,中国四大沙漠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昔日黄沙漫漫,今日生机盎然。一代代治沙人用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坚守毅力,锁……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调研工作

(通讯员陈思然周曼琳石宇)4月2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面向长沙市第一中学部分高中学生开展调研工作…

最新发布

走读泉州文化,踏寻红色足迹
泉州7月19日电(通讯员王秋博)2023年7月19日,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林籁泉韵丰渔长林”实践队一行十人在李元跃老师和陈融斌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泉州市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纪念园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长江支队…
“林籁泉韵 丰渔长林”实践队三下乡:研探湿地保护,践行生态文明
泉州7月20日电(通讯员杨睿)7月19日下午,“林籁泉韵丰渔长林”实践队一行10人在李元跃老师和陈融斌老师的带领下赴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发展中心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暨座谈活动,由保护区发展中心陈若海高工…
曲师学子三下乡:调查贫困学生对政府资助满意度的感悟与收获
为了解调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资助政策的满意度,曲阜师范大学“乡村筑梦实践队”于7月1日来到了青岛市的青岛工学院,综合运用了线上线下调查问卷的方式,与学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了详细的交留,并就“…
“林籁泉韵 丰渔长林”实践队:研探湿地保护,践行生态文明
泉州7月20日电(通讯员杨睿)7月19日下午,“林籁泉韵丰渔长林”实践队一行10人在李元跃老师和陈融斌老师的带领下赴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发展中心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暨座谈活动,由保护区发展中心陈若海高工…
烈日公益行,点亮微心愿。
通过前期的学习,我们的舞蹈项目已经基本成型。为了使整个舞台表演更加出色,今天上午和下午我们进行了一整天的排练。不仅口才班、音乐班、军体拳班等各个班级有了明显的进步,舞蹈班的学生们也在排练中越发…
集大学子三下乡:研探湿地保护,践行生态文明
泉州7月20日电(通讯员杨睿)7月19日下午,“林籁泉韵丰渔长林”实践队一行10人在李元跃老师和陈融斌老师的带领下赴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发展中心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暨座谈活动,由保护区发展中心陈若海高工…
加强品牌化建设,农村新发展动力
农业品牌化是农业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名牌产品”和“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的要求,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粮食增产…
追寻梦想,发现温暖
夜幕降临,带着星光的希望,我们来到两个孩子的家中。走过曲曲折折的山路,看着道路两旁的稻田闪烁着微弱的灯光,我们仿佛步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幻境。一个古朴的小院子,静静地躺在山脚下。院内散发着柴火的…
云端支教,我们一起前行
云端支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将教育资源发送到偏远地区的学生中。这个概念在过去几年里迅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云端支教,学生们可以享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教育资源,…
湖二师学子三下乡支教体悟之大手牵小手,爱意淌心间
第三周支教生活已经结束,这周我们度过了繁忙、丰富、欢声笑语的一周。虽然每周的课程相差不大,但每周也总会多一些新的不一样的感受。首先我想介绍一下本周印象比较深刻的几节课。周一我们学习的清代诗人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