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徽学子三下乡:万古常怀英烈,千秋共仰仪型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作者:马梦湉

中国青年网马鞍山市7月12日电(通讯员 马梦湉) 7月12日上午,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暑期实践队来到江苏省南京市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旨在缅怀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同胞,弘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时代精神。

实践团队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入口处的雕塑广场,这些雕像以惨烈的姿态,逼真的形象,让人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第一尊是高达11米的母子雕塑,这便是主题雕塑《家破人亡》,底座上镌刻着:“被杀害儿子永不再生;被活埋丈夫永不再生,苍天啊……”抱着孩子萎谢的身子,受辱的母亲眼泪也已干涸。另外还有逃难的人群,惊吓逃生的失去双亲的孤儿,壮年不离不弃携着80岁的老母赶快逃生以及僧人逃难路上看到冤死的少年为他抚平难以瞑目的双眼的雕像。

图为纪念馆外的雕塑《家破人亡》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玉钗 摄

纪念馆保持原地形地貌,建筑成一座纪念性的墓冢。右侧迎面是以中、英、日三种文字镌刻的黑色大字——遇难者300000。展厅内遇难者的姓名被整齐按字母A-Z,像书籍一样遍布了四周的墙壁。沾染着鲜血的石头以及各种各样的回忆摘录让人不敢想象同胞们曾经遭受了怎样的苦难,甚至无法用言语来描述当时血腥惨烈的景象。据张纯如《南京大屠杀》一书中所写:“一位历史学家曾经估算,如果所有南京大屠杀的罹难者手牵手站在一起,这一队伍可以从南京绵延到杭州,总距离长达200英里左右。他们身上的血液总重量可达1200吨,他们的尸体则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

图为实践队员讲解纪念碑文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玉钗 摄

循院墙小径布列13块小型碑雕,部分地记载着大屠杀的主要遗址及史实,是全市遇难情景的缩影。棺椁形遗骨陈列室门前,竖立着高4米的立雕母亲像,室内陈放着从万人坑挖掘出的白骨和遇难者的部分名单。来到纪念馆二期的工程陈列馆中,看到了印象深刻的万人坑。这里是遇难同胞的遗骸陈列区,这是最直击人心的场面,看到一具具森森白骨里面除了成年人的遗骸,甚至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孩儿的遗骸,头骨还没一个成年人的拳头大,但他们就躺在泥士里,永远的沉睡在了地底下。

呈平顶半地下墓室形的史料陈列厅内,陈列着1000余件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图表和见证资料,主要有当年日军屠杀现场照片,历史档案资料,中外人士当年对这次历史惨案所写的纪实,报道和出版的专著、图书、报刊,至今尚健在的1000多位幸存者的名册、证言、证词和实物,当年屠杀南京军民的日军军官和士兵的日记、供词。另外,崇善堂、红十字会等慈善团体掩埋尸体的照片、统计表、臂章证词以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主犯松井石根、谷寿夫审判的照片、判决书等,并配有中、英、日文字说明。

文字无声,雕塑无言。历史,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反而在一次次唤醒中愈发明亮。翻开1937年的日历,生逢乱世,即使命运如蝼蚁,但仍有人心向光明,而走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身临其境时才会知道书上记录的远远没有亲眼看到令人窒息。

时代变迁沧海桑田,但是血与泪始终无法被遗忘,铭记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让历史不再重演。先辈们所经历的战争灾难是全人类应该吸取的教训。和平来之不易,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时时以史为鉴,不让悲剧重演!安徽工业大学赴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实践团队通过本次实践深切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历史教训,也明白了吾辈当自强的重要意义。团队成员都能够深刻体会到当时战争的残酷,成千上万人在硝烟中丧失生命,他们都渴望和平,却只能在日军的残暴无情下逃生。当代青年应该将历史牢牢铭记,时时警醒,刻刻反思,将这股力量化为积极学习的动力,立志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玉钗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85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走进榆林乡村,看沙漠治理的产业化之路

大漠驼迹绝,塞上柳色新。70载治沙造林,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生态环境不仅得到了改善,也加快沙区绿色产业发展,实现治沙增绿和脱贫致……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誓把沙海变绿洲

45年,她们用青春染绿荒漠,学习治沙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7月22日上午10时,西安工业大学“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了位于毛乌苏沙漠……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靖边林业和草原局 ——开拓土地沙化防治新思路

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永远不会顺从人类。——题记2021年7月21日上午9时,西安工业大学“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榆林市靖边县林业与草原局开展对当地防风治沙工程的社…… 刘状状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榆林乡村,揭秘治沙致富密码

在榆林,有一种绿,叫榆林绿,绿的妩媚;有一种蓝,叫榆林蓝,蓝的醉人;——《榆林民歌》昔日沙窝窝,今日变绿洲。榆林市坐落于陕西北部,临近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连续多年被国家林业和……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用生命铸就绿色丰碑——走近造林治沙“老黄牛”牛玉琴”

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从“茫茫沙海”到“绿色长城”。几十年持之以恒搏击荒漠,毛乌素沙漠治理实践书写的绿色传奇,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树起一面旗,也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蹚出一条路。2021年…… 王梦旭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探访金鸡沙,走进沙漠上崛起的森林绿洲

不是说黄土高坡吗?黄土呢?”去年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这句经典台词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片中,邓超饰演的乔树林带领乡亲们在沙地里植树造林、培育沙地苹果,将不毛之地变成…… 王梦旭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毛乌素,探寻沙漠“前世今生”

毛乌素沙漠,中国四大沙漠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昔日黄沙漫漫,今日生机盎然。一代代治沙人用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坚守毅力,锁……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调研工作

(通讯员陈思然周曼琳石宇)4月2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面向长沙市第一中学部分高中学生开展调研工作…

最新发布

用心呵护,用爱传递
大学生网报宜都7月23日(通讯员廖仪)电。从快乐无忧的幼儿园小朋友到真正意义上的一年级小学生,也许他们还未意识到自己的求学之路已经开始。坐到教室里眼睛不停的张望,打量着老师,抚摸着崭新的书包,我强…
走进太白:传西农精神 扬后稷情怀
为深入了解陕西当地政府的农产品认证政策对农户绿色生产的影响,培养社会实践精神,鼓励大学生了解乡村振兴产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赴陕西省调研队(以下简称调研队)先后赴宝鸡市太白县、周至县等具…
立足实际,为爱再出发
在第一阶段,“星迹计划”志愿服务队部分队员与附近托管班取得联系,确定于6月30日中午在托管班门口发放调查问卷。6月30日中午,正值学生放学,实践队员与他们进行了交谈,并邀请他们填写调查问卷。在填写调查…
深入走近学生,明晰性教育真谛
中国青年网日照7月14日电(通讯员王奉婕)健康中国2030战略中着重提到要对青少年的健康问题进行关注,小学高年级学生即将要进入青春期,所以对他们进行性教育调查很有必要。为了解学生性教育学习意愿及性教育…
与学生同路,领青春色彩
在第二堂我和我的朋友授课中,我采用积极引导的方式,倾听了他们在与朋友相出过程中的烦恼,大多数小朋友提出的烦恼是与朋友有不同的意见时会发生争吵。有的小朋友提出要尊重不同的意见,和谐相处。我也提出…
萤萤之火,点亮童年绚烂光彩
大学生网报扬州7月25日电(通讯员刘欣瑶)夏日的热浪升腾,阳光灼热地洒满大地,迎着夏日的热风,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萤萤之火,灼华凤城”暑期社会实践公益支教活动正如火如荼。萤火团队的志…
与学生同路,让爱永存
性教育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青春期是孩子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开始对性方面产生好奇和探索的时期。如果没有正确的性教育指导,孩子们可能会陷入误解、困惑和错误的行为中。因此,提供…
安徽学子三下乡感悟:采访老书记,承孺子牛精神
从合肥北城车程近两小时,来到了陶西新村,门口四字格外显眼,走进栋栋六层楼房整齐排列。来到陶西社区服务中心,经妇联会长联系,老书记一会儿将接受我们的采访。算不上崭新有点泛黄的衬衫短袖,黑偏蓝的裤…
守护儿童成长,青春扬帆起航
中国青年网青岛7月18日电(通讯员宋欣如)性教育是关于人类性相关问题的教育,涉及性的认知、情感、身体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科学全面的性教育对儿童个体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推进儿童全面性教育活动,…
深入沂蒙寻足迹,瞻仰先烈探红源 ——“沂蒙红源”调研团社会实践纪实
2023年7月22—23日,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沂蒙红源”调研团前往临沂市沂水县、沂南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先后瞻仰沂水县革命烈士陵园、红嫂革命纪念馆等地,并拜访沂水县院东头镇“红嫂”祖秀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