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西南民族大学赴九龙县、雅江县开展“学习二十大•推普进牧区”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作者:梁宾晏 张洪源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2023年7月11日-13日,在九龙县、雅江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畜牧兽医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宣讲团先后前往九龙县、雅江县的学校或乡村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活动。

7月11日,推普宣讲团前往九龙县第一幼儿园开展普通话推广实践活动。园长对幼儿园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学校紧跟国家步伐,关注政策导向,设立了牛羊毛编织技艺学娱区,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培养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同步突出强化教学实践环节,通过让孩子亲手种植瓜果蔬菜,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儿童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在与园长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幼儿园采用多种渠道大力宣传推广普通话,通过开展家长会宣读推普倡议书及在家长宣传栏中张贴标语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推广普通话重要性,根据学生年龄大小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培养学生使用普通话的习惯:小班布置“一天学一句”并设立奖励机制来提高幼儿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中班每周推荐一首古诗,积极响应国家实现全民普通话的根本目标,带动家长参与幼儿的普通话教育;大班通过张贴活动剪影和每周向幼儿推荐一个经典故事来提高幼儿普通话水平。甘孜州各个民族地区的推普宣传工作也得到了有效的落实,举办各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类诵读、演讲等比赛,充分发挥学校宣传阵地的作用,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普通话的环境,当地政府启动学前学普和教师普通话达标工作,幼儿园定期组织针对老师的普通话开展培训课,确保老师的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方可上岗授课,以保证日常教学中普通话的规范使用;同时,由国家级、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对口联系州级各部门,对公职人员进行普通话培训,组织测试,分批次逐步达到相应普通话水平。此外,带队老师甘雨琪强调,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是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学校是普及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基地,而幼儿园是普及基础教育的基础,是普及普通话最前沿的阵地。国家高度重视普通话的普及推广与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师应言传身教,为学生学习普通话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学校应将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教育双管齐下,为今后培育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活动进程中,学院为学生送去学习用具以此来激励同学们学好普通话,深入落实“聚焦重点、全面普及、巩固提高”的新时代推普方针。

7月13日,推普宣讲团深入雅江县尼马宗村开展“学习二十大,推普进牧区”普通话推广及培训。在活动中志愿者通过与牧民交流,对当地普通话的使用和学习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居民普通话的使用率和学习率最高是因为当前学校紧跟国家政策,老师在与学生们平时的教学和交流中使用普通话,为当地儿童创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30周岁以下的居民由于在工作与人交流时常会用到而多数愿意主动学习和使用普通话,学习意愿更高;而50周岁以上的居民普通话使用率最低,其自身从小使用方言,语言习惯根深蒂固,同时也没有接受新语言的意愿和精力,因而对普通话的使用意兴阑珊。志愿者通过展示PPT、播放推普视频、与牧区民众进行语言游戏等多种创新宣传手段和方式,用通俗的语言、趣味的互动,精美的礼品充分调动民众学习普通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牧民们认识到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举措。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通话对于祖国的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的进步具有特别的意义。当代大学生应不断坚持以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为任务,发挥广大学生自身优势,切实进行乡村志愿服务,落实普通话的推广和使用。推普工作是一项持久的工作,要不断运用新的方式向在校师生以及家长宣传普通话,加强民族地区的推普工作,扩大民族地区普通话使用范围,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不断创新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87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山东大学“京溪渡泉”调研团赴济南JN150文创园展开调研

2022年7月24日,山东大学“京溪渡泉”社会实践调研团的两名队员王雨佳与孙瑞泽来到济南JN150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此展开了关于济南文化资源开发的实地调研活动。JN150文化创意产业园园区位于位于…… 白洋颍翔 王雨佳 山东大学“京溪渡泉”调研团查看全文 >>

山东大学文学院“京溪渡泉”调研团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圆满结束

7月9日至8月19日,山东大学文学院“京溪渡泉”社会实践调研团顺应建成文化强国的时代要求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遵循“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着力建设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罗雅轩 李昕澎 山东大学“京溪渡泉”调研团查看全文 >>

调研日记 | 张天洋:咏园运营的挑战与启示

7月27日,我所在的山东大学“京溪渡泉”社会实践调研团来到北京市“咏园”非遗文创园开展关于北京文化资源开发经验的分析调研。咏园地处二环内核心位置,临近天坛,是首创非遗创新发展平…… 张天洋 山东大学“京溪渡泉”调研团查看全文 >>

调研日记 | 高明翔:走访咏园文化产业园

“以诗和歌,咏以为园”。7月27日,我与张天洋同学代表“京溪渡泉”社会实践调研团对咏园文化产业园进行了走访调研。咏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幸福大街永生巷4号院,原址为北京市三露厂。上世…… 高明翔 山东大学“京溪渡泉”调研团查看全文 >>

“京溪渡泉”调研团对话文化产业专家

8月19日,为获取文化创意产业园相关的行业与专业意见,把握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的整体趋势,了解文化创意产业园管理模式和发展状况,从而提升社会实践报告写作的科学性、具体建议的可行性…… 李昕澎 山东大学“京溪渡泉”调研团查看全文 >>

山东大学“京溪渡泉”调研团赴北京市“咏园”调查

7月27日,山东大学“京溪渡泉”社会实践调研团成员张天洋和高明翔前往北京市“咏园”非遗文创园开展调查。咏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幸福大街永生巷4号院,地处二环内核心位置,临近天坛。类似…… 张天洋 高明翔 彭 山东大学“京溪渡泉”调研团查看全文 >>

调研日记 | 孙瑞泽:探访JN150文化创意产业园感悟

本周,我所在的“京溪渡泉”社会实践调研团小队来到了济南的JN150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济南建设路85号,是原重汽离合器厂,1960年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型卡车就在这里诞生。半个多世…… 孙瑞泽 山东大学“京溪渡泉”调研团查看全文 >>

调研日记 | 王雨佳:寻访济南JN150文化创意产业园

今天,我所在的山东大学“京溪渡泉”社会实践调研团小队来到了济南JN150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始了我们在济南的第二次文化资源实地调研活动。JN150文化创意产业园园区位于位于济南市市中区建设…… 王雨佳 山东大学“京溪渡泉”调研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天佑关注 | 校党委书记狄生奎与青年学生代表开展午餐恳谈活动

4月30日午间,在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双节来临之际,校党委书记狄生奎深入朝阳餐厅开展恳谈活动,与青年学生代表共进午餐,…

童心守护,安全启航——公管院开展“童心向阳”志愿活动

(通讯员彭淑荧王君青)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于4月26日在岳麓区润龙社区主办开展这学期的第四期“童心…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最新发布

《支教,我来了》
支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我从中获得了许多感悟和启示。首先,支教让我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在支教期间,我亲眼目睹了许多孩子在艰难的环境下努力学习的场景。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让我深…
弘扬继承红旗渠精神,我们全员努力中
红旗渠,它不只是地理坐标,更是中原大地上耀眼的精神图腾。“十万大军战太行”的奇迹,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为了弘扬红旗渠精神,我们将红旗渠的建渠背景,建渠…
曲园学子三下乡实践
贫困生作为学生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贫困生进行资助不仅是一个长期的政府民生与社会公益工程,而且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受资助贫困生在接受资助后,对自身生活的改…
红薯良田,民生共康
7月9日,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赴襄阳宜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下简称实践团队)七人赴襄阳市宜城区板桥店镇王台村展开特色红薯产业调研。在王台村书记刘波的带领下,实践团队首先参观了…
贫困资助满意度调查
在我们的社会中,贫困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备受关注的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贫困学生受到的资助情况不容忽视。为此,曲阜师范大学“乡村筑梦实践队”与七月一日来到山东省临沂市费县的一个小村庄内深…
安徽学子三下乡:全心全“益”担使命,七彩假期共成长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乡村教育发展贡献青春力量。7月2日至7月17日,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皖夏·启梦”本科生实践团队奔赴无为市新河…
安徽大学生走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汲取前进红色力量
6月20日,安徽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与党同行实践团队队长周学聪携一名队员抵达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赓续革命精神,汲取前行力量”的实践…
探寻名俗文化,助力民族团结
探寻民俗文化,助力民族团结大学生网报遵义7月26日电(通讯员卢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汲取共同团结奋斗的智慧力量,追寻民族团结伟大精神。2023年7月4日,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
西建大公管学子赴小留坝村了解生态富民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基于国家和政府对实现生态富民,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目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实践团于7月19日赴汉中市留坝县等地对当地的生态、经济、民生进行实地调研和…
赓续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本网讯(通讯员欧治丹)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为赓续红色基因,弘扬光荣传统,7月5日湖北医药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红帆寻遗”社会实践队2名成员来到湖北省黄石市,先后寻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