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华南师大研究生走进清远:调研龙塘陶缸 助推非遗文化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作者:陈健

华南师大研究生走进清远:调研龙塘陶缸助推非遗文化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省级非遗龙塘陶缸烧制技艺的影响力,华南师范大学星芒实践服务队一行6人来到清远市龙塘镇鲤鱼头陶器厂学习、宣传制陶非物质文化,从研学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角度助力非遗文化发展。

7月11日,队员来到清远市龙塘镇月形岗村。这里的人们曾依靠烧制陶器为生,至今仍有一批制陶人坚守着这里的传承与记忆。传承上百年的龙窑见证了曾经的喧嚣与繁华。凌家就是一户,并开办了鲤鱼头陶器厂。

华南师范大学星芒实践服务队与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陶园结艺社会实践队合影

龙塘陶缸历经十代人200多年传承。制作过程分为炼泥、做坯、上釉、烧窑和出窑五步。每一个步骤,都坚持以手工制作。龙塘陶缸烧制技艺工艺复杂、秉承古法,历史悠久,是我国陶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陶缸烧制技艺的典范,亦是广东传统大缸烧制技艺的唯一活态见证。

团队跟随龙塘陶缸烧制技艺第十代传承人凌婉晴的步伐,走进陶缸的制作旅程。

凌婉晴介绍陶缸制作首先是炼泥。陶缸制作材料——泥,也十分讲究,据凌婉晴介绍,塘泥被打捞上来,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其他材料,再配鹅暖石一起辅助搅拌,增加粘合度,除去杂质,压泥成饼,制成陶泥,根据需要制成纯手工坯或模坯。

队员跟随龙塘陶缸烧制技艺第十代传承人凌婉晴学习制陶

第二步就是做坯。手工胚的制作过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缸的制作了。大缸的制作并非一气呵成,而是分层、分阶段进行。制好坯底,加泥条塑型,拍打坯壁,层层而上,最后缩口,修正坯体,用时约20天。模坯适用于中型陶缸,陶泥放入模中,通过旋盘塑型定坯。其坯分上下两段,将上下合驳,才能制成完整陶坯。凌婉晴讲解说,若是遇上连阴雨天,陶坯成型慢,制胚则需要更久。队员们深感匠人对完美的那份执着与追求。

队员们捏制的陶器

在凌婉晴的指导下,队员们都亲身参与做胚的过程,也尝试着捏制喜爱的陶器模型。亲身体验之后,队员们看着自己捏的模型,个个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在交流中,队员们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比如开发陶器制作课程,让中小学生亲身体验陶器的捏制;或者制作一些视频,让陶器过程制作可视化。凌婉晴对队员提的建议很认可,也表示后期会逐步开展这些举措。目前陶器厂的发展还存在诸如场地有限、线上店刚刚起步和陶艺课程尚未完善等问题,这些在后期发展中都会被逐步解决。凌婉晴的乐观开朗与热情深深打动了团队同学。面对对于今年刚刚毕业的小姑娘,队员们不禁在心中为她竖起大拇指,加油鼓劲!

制陶师傅正在制作大缸

参观大缸

第三步是上釉。陶坯自然风干后,以釉水洒淋,同时注意不在大缸坯口处上釉,以避免烧制时与叠置在缸口上的另一缸缸底粘连。

第四步是烧窑。等釉风干后,陶坯便可放入龙窑内,最小者放最低处,最大者放最高处,先用温火和中火在窑头烧三天三夜,称“温窑”,再改猛火烧制30小时,合计烧窑时间约100小时。烧窑是制陶最关键环节,若火力不够,则陶器硬度不够;若过猛,易致缸体爆裂,次品多。

凌家人带队员们实地参观百年龙窑,感受其历史与温度。长75米的窑膛一次可以烧制大大小小上千件陶器,十来位工人要整整装窑2天。

参观龙窑

第五步是出窑。自然冷却七八天后,便可打开窑门,将陶器搬出龙窑分拣,分出优劣等次。凡盛液体类陶缸,皆要测试是否漏水;若漏,则需用树脂补漏。陶器经过打磨修整后,即可销售。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可见其制作工艺繁琐,不仅需要技艺,更需要耐心与坚守。

龙塘陶缸烧制技艺所制陶器品种丰富、质坚耐磨、防水防潮,陶体内密布孔隙,具有氧化作用和吸附作用,实用性强,被广泛应用于岭南地区民众的日常生活、民俗活动和食品加工业等。

现如今,龙塘陶缸烧制技艺已经位列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发展也取得了长足性的进步。给陶器贴上身份ID二维码,开设陶艺工作室,开发陶艺课程,使人们亲身参与体验制作陶器的过程,有了更加具象的认知与体会,也利用新媒体更好地宣传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队员们参观陶艺作品

在充分了解龙塘镇政府的规划与龙塘陶缸烧制技艺传承的现状后,星芒实践服务队就如何更好地传播龙塘陶缸烧制技艺这一非遗文化,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首先,利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多方位宣传;其次,进一步开发陶艺课程,最好能够进校园,进课堂,让中小学生从小就了解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三,让龙塘陶缸烧制技艺通过实物、模型实现可视化和可触摸化,把龙塘开发为中小学研学基地,创设龙塘陶缸博物馆,厂馆一体,让中小学生通过来此研学旅行,能够亲自动手去做陶器,学中玩,玩中学;通过这些研学课程与研学旅行来激发中小学生对当地非遗文化的兴趣以及传承的热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91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走进榆林乡村,看沙漠治理的产业化之路

大漠驼迹绝,塞上柳色新。70载治沙造林,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生态环境不仅得到了改善,也加快沙区绿色产业发展,实现治沙增绿和脱贫致……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誓把沙海变绿洲

45年,她们用青春染绿荒漠,学习治沙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7月22日上午10时,西安工业大学“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了位于毛乌苏沙漠……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靖边林业和草原局 ——开拓土地沙化防治新思路

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永远不会顺从人类。——题记2021年7月21日上午9时,西安工业大学“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榆林市靖边县林业与草原局开展对当地防风治沙工程的社…… 刘状状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榆林乡村,揭秘治沙致富密码

在榆林,有一种绿,叫榆林绿,绿的妩媚;有一种蓝,叫榆林蓝,蓝的醉人;——《榆林民歌》昔日沙窝窝,今日变绿洲。榆林市坐落于陕西北部,临近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连续多年被国家林业和……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用生命铸就绿色丰碑——走近造林治沙“老黄牛”牛玉琴”

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从“茫茫沙海”到“绿色长城”。几十年持之以恒搏击荒漠,毛乌素沙漠治理实践书写的绿色传奇,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树起一面旗,也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蹚出一条路。2021年…… 王梦旭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探访金鸡沙,走进沙漠上崛起的森林绿洲

不是说黄土高坡吗?黄土呢?”去年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这句经典台词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片中,邓超饰演的乔树林带领乡亲们在沙地里植树造林、培育沙地苹果,将不毛之地变成…… 王梦旭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毛乌素,探寻沙漠“前世今生”

毛乌素沙漠,中国四大沙漠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昔日黄沙漫漫,今日生机盎然。一代代治沙人用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坚守毅力,锁……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调研工作

(通讯员陈思然周曼琳石宇)4月2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面向长沙市第一中学部分高中学生开展调研工作…

最新发布

湖北民族大学:青春践行二十大,七彩盲盒守童真
π代表无限不循环,寓意着青年超越自我的无限可能。7月24日,湖北民族大学“七彩盲盒π计划”志愿服务团队刚刚结束了对最后一名学生的电话反馈回访。7月5日至15日,该团队在恩施市来凤县竹坝村圣德学校开展了为…
黑眼圈的“大猫”,大自然的馈赠
中国青年网成都7月18日电(通讯员 唐旺)党的十八大以来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意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7月11日,为了引导当…
二师学子三下乡:了解历史,传承文明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5日电(通讯员安驿铭)历史是我们认识民族和世界发展历程的教科书,司马光有言:人之患,在于不读史。为进一步培养青少年的历史兴趣,将我国璀璨的历史文化带到他们身边,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支”行人生,予你星辰
大学生网报京山7月25日电(通讯员魏鑫琪)为响应团中央“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三下乡活动的号召,帮助乡村教育水平发展,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希望之…
【暑期社会实践】防拐诱拐安全教育 我们在行动——实践感悟
中国青年网盐城7月22日电(通讯员张培)对于万千家庭而言,孩子就是一切,一个孩子被拐卖就是摧毁一个家庭,加强未成年人安全保护就要从教育未成年人增强安全意识学习防拐、防骗、防走失安全知识开始。7月22日…
“情谊留守,爱暖童心”活动——关怀留守儿童
淮北师范大学团队自觉关注社会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和需求。通过学校组织关怀留守儿童的活动,他们用爱和关怀温暖了留守儿童的心,给他们带去了一束光明的希望。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或亲人因工作…
千山万水,不虚此行,山高路远,更高处见
2023年7月25日星期二,今天是安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温暖春芽”七彩梦想支教队在安阳市安阳县高庄镇文兰市庄学校进行支教的第二十五天。上午我们照常来到了支教的学校,最后几天的支教生活我们倍感珍惜。…
下乡支教:学生们绽放青春活力
近年来,湖北省的一群热心学子纷纷加入到下乡支教的行列中。他们带着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农村孩子们的关心,用自己的青春活力为农村学校注入了新的希望。尤其是在体育课上,湖北学子们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影响…
陕西学子三下乡:走进郭家村,学习三线建设精神
为深度了解三线建设在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带来的影响,认识三线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7月11日,长安大学赴陕西安康“山水绘锦绣·青春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郭家河村进行考察,通过和村支书及村民交谈…
三下乡期间抵御台风经验和教训
在三下乡过程中,我们面临了台风的威胁。作为一个团队,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自己,但同时也吸取了一些教训。以下是我对于抵御台风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首先,我们要及时获取台风的信息并做好准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