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曲园学子三下乡:筑巢引凤,助力绿色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王毓琄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这种文明观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为了推进生态文明的发展,2023年7月3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力学笃行社会实践队在泰安展开绿色长征科考社会实践活动。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从前,我们面向大海,便想起春暖花开,立于青山,便念起青山妩媚。如今,海洋依然宽阔,漂浮着的却是工业污染;天空依然高远,朦胧着的却是层层雾霾。

在发展之路上的岔道口,利益在左,生态在右,无论偏颇于哪一方都并非十分妥当。唯有开创一条新的道路,生态与利益齐飞,发展共环境一色,方能在社会的建设之路上行稳致远。2、人与自然天地繁衍,文明也因自然而发祥,一如文人骚客,造化灵秀,倾于文笔;一如当权揽者,顺势时养正安民,修成政令。如今的我们坚信绿水青山的信念,黄沙荒原的毛乌素在民族力量下重现着昔日光芒,绿色奇迹正在大地上演。自然永远不是一个局外人,它始终与我们密切相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09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走进榆林乡村,看沙漠治理的产业化之路

大漠驼迹绝,塞上柳色新。70载治沙造林,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生态环境不仅得到了改善,也加快沙区绿色产业发展,实现治沙增绿和脱贫致……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誓把沙海变绿洲

45年,她们用青春染绿荒漠,学习治沙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7月22日上午10时,西安工业大学“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了位于毛乌苏沙漠……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靖边林业和草原局 ——开拓土地沙化防治新思路

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永远不会顺从人类。——题记2021年7月21日上午9时,西安工业大学“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榆林市靖边县林业与草原局开展对当地防风治沙工程的社…… 刘状状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榆林乡村,揭秘治沙致富密码

在榆林,有一种绿,叫榆林绿,绿的妩媚;有一种蓝,叫榆林蓝,蓝的醉人;——《榆林民歌》昔日沙窝窝,今日变绿洲。榆林市坐落于陕西北部,临近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连续多年被国家林业和……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用生命铸就绿色丰碑——走近造林治沙“老黄牛”牛玉琴”

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从“茫茫沙海”到“绿色长城”。几十年持之以恒搏击荒漠,毛乌素沙漠治理实践书写的绿色传奇,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树起一面旗,也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蹚出一条路。2021年…… 王梦旭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探访金鸡沙,走进沙漠上崛起的森林绿洲

不是说黄土高坡吗?黄土呢?”去年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这句经典台词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片中,邓超饰演的乔树林带领乡亲们在沙地里植树造林、培育沙地苹果,将不毛之地变成…… 王梦旭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毛乌素,探寻沙漠“前世今生”

毛乌素沙漠,中国四大沙漠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昔日黄沙漫漫,今日生机盎然。一代代治沙人用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坚守毅力,锁……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调研工作

(通讯员陈思然周曼琳石宇)4月2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面向长沙市第一中学部分高中学生开展调研工作…

最新发布

了解秋收起义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梦者—爱之舟志愿服务队于8月1日前往十堰市金色未来托管中心开展和小孩子学习秋收起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我们志愿者们一共有十名,我们带着满满的热情和爱心来…
【三下乡 | 綦】两地书,诉衷情—— “綦”笔言蕴教育关爱服务团
为了进一步加强孩子与长辈之间建立的心灵的桥梁,促进亲子关系的融洽,培养小朋友表达爱的勇气和能力,促成他们勇于表达爱和善于表达爱的习惯。重庆移通学院綦笔言蕴教育关爱服务团围绕益守汉字开展了“两地…
曲园学子三下乡:减量生活,点亮生活
对自然的向往、敬畏从不因历史断绝,并在传承中得到反思、纵深。如今,我们可见万丈珠峰之上,次仁旦达为雪山清理污浊,守护心中圣地。我们可见,坚守“绿水青山”的信念,黄沙荒原的毛乌素在民族的力量下重…
我只要你们的陪伴
低年级时一次学校调查留守儿童情况,从那时起我知道自己有了一个新称呼——留守儿童,我很不喜欢这个称呼,可是,这个称呼在我八个月大的时候就属于我了,且一直伴随了我十一年。但是,让我开心的是,这个称…
关注留守儿童,我们要行动
快乐留守,铸就坚强。因为父亲的外出打工,突然没了父母的陪伴,从此少见父母身影,少有父母的音讯。陡然感觉这个世界上缺少了一种不可替代温暖与保护。再不得不品尝生活的某些苦与痛之后,一颗本来还很幼小…
【三下乡 | 綦】字丛“玉”见隆盛镇,荟萃汉字举五育—— “綦”笔言蕴教育关爱服务团
汉字是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为了让小朋友了解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在理论学习与劳动实践中传承汉字文化,从而感受汉字魅力,传播汉字文化。“綦”笔言蕴教育关爱服务团继昨天之主题“汉字溯源”…
乡村振兴,助力中国梦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助力新型农业发展。”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农业要高质量发展,提高综合效益,…
他者与后现代:二元制叙述体系下的女性与困境 ————读《厌女症》有感
他者与后现代:二元制叙述体系下的女性与困境1.厌女症上野千鹤子熟练的运用到了波伏娃的“自我”“他者”理论对男女二元制进行了一个细致的刨析,男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巩固纽带,通过将女性符号化…
振兴乡村,留住种地的人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助力新型农业发展。”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农业要高质量发展,提高综合效益,…
滁州学院学子三下乡:捧起希望之花,关怀留守儿童成长之路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本可以在父母的怀抱里,享受美好的童年,却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让孩子留守与老家由老人照看,成为“留守儿童”。儿童本是祖国的花朵,而留守儿童更是需要呵护的花朵,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