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一横一竖,织出柳下共富梦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鞠欣洁

“我们要认真回顾走过的路,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继续走好前行的路。”传承是发展的根与茎,发展是传承的花和果,非遗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地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唯有薪火相传,才能生生不息。临沐柳编作为中国传统手工技艺,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临沐更是被誉为“中国柳编之都”。为深入了解柳编这一非遗文化的形式与内涵,以及临沐如何通过柳编实现乡村振兴,今年寒假,我有幸成为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筑梦乡村熠青春”社会实践队的一员,深入山东临沂市临沐县开展实地调研,探求当地“柳下共富梦”的实现。

“一把锥子一把剪,马扎一坐搞柳编”。在历史的长河中,临沐柳编技艺远近闻名,据史记记载,临沐柳编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在清朝时期就已经有数量可观的编织品销往全国各地,临沐人民用自身的聪明才智,潜心发展技艺,不断创新编制产品,用柳条编织日常生活用品,如筐蓝,簸箕等,柳编技艺逐渐炉火纯青。而到今日,以柳编代表性传承人杨进邦老先生为首,在传统的柳编技艺上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新材料、新编法、新工艺、新造型、新用途,柳编产品不再局限于过去的生活家什,而是拓展出柳编宠物筐、装饰画、摆件等形态精美、款式多样的新品种,打开了新的市场大门,远销海外。

图为当地村民在编织杞柳。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鞠欣洁 摄

漫步于临沐县,杞柳种植基地分布左右,不免想象出春季柳条抽芽,新芽吐翠,夏季白绿相间,斑驳芬芳,亦然一副令人心旷神怡的好景色。而每当大暑来临,正是柳条收获的好时节,田间地头、大街小巷的柳条,不仅成了村边一道斑驳的风景,更是当地村民致富增收的“金条”。在与当地柳编师傅们交流的过程中,提到:“走东北,下江南,不如在家编花篮……”,这首为临沐县当地人民广为流传的民谣,也正是柳编产业在临沐兴旺发展的真实写照。据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在临沐,不论男女,上至八九十岁的老人,下至三四十岁的青年人,大都会干柳编这种“巧活”,正所谓“家家种柳,人人编筐,春夏秋冬,四季不闲”。他们视柳编为大自然的馈赠,深切的希望柳编技艺得以传承创新并发扬光大。

图为当地村民在向队员介绍柳编。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鞠欣洁 摄

柳编作为传统手工技艺,难得的、具有无可替代的唯一性的精品,同时也是脆弱的、易于流失的。柳编产品制作时间长,技艺要求高,效益较低,因此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地年轻人回乡从事这一技艺的比重与意愿并不高,绝大多数从业人员以中老年人为主。而临沐县政府则抓住了“中国柳编之都”这一抓手,将柳编技艺与互联网紧密结合,建成特色产业化集群,形成了一二三产融合、全产业链共同发展的柳编新产业生态圈,深化柳编企业的自主品牌,同时推进宣传展览馆,落实柳编文化产业交易会等,与文旅融合,与新锐接轨,与数字共舞,奋力开启柳编产业兴旺繁荣的新篇章。

小柳条发展成大企业,临沂柳编从田野巷陌中“走出来”,在数字世界“活起来”,传承与发展的生命力就蕴藏在人们的看见、了解与热爱中。小小柳条,一横一竖,一编一织,也能挑起乡村振兴的“大梁”,实现“柳下共富梦”。

图为实践队全体队员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鞠欣洁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85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志愿硒行,不虚此行

大学生网报9月5日电(通讯员丁琪)不知不觉硒行的活动已经结束大半个月了,我也即将回到学校,而当我回想起长达九个月的“宅家生活”,最令我印象深刻还是暑期参加的硒行志愿活动。由于学…… 丁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三下乡感悟:凝聚青春力量,砥砺支教之行

大学生网报9月5日电(通讯员向贝迪)相遇:故事的开始与硒行的初遇还是在大一刚开学,有一位学姐向我介绍硒行,回忆她的支教时光。夏日的绿荫下,她的脸上满是骄傲与怀念,她的笑容在阳光…… 向贝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三下乡感悟:付出辛勤汗水,收获爱与感动

夏日炎炎,野三关那连绵不绝的山也挡不住那骄阳似火的热浪。我们硒行人肩负着不同的任务来到了巴东县野三关镇,开始了我们的支教服务工作。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支教生活的第三天。我与…… 文天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再续前缘三下乡——他活成了光束,照亮世界了的犄角旮旯

大学生网报9月5日电(通讯员何蕊)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于8月1日正式开始在线云支教——情暖恩施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五期队员杨帅选择坚守岗位再入六期硒行。寻常说到“坚守”…… 何蕊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武汉大学生三下乡: 有幸加入,感恩相遇

大学生网报9月5日电(通讯员张仁杰)硒行,我们下次再见犹记得去年就想加入到我们学校的硒行三下乡团队,但是由于当时想要加入硒行的优秀的人太多,而平平无奇的我自然面试失败了心里一阵…… 张仁杰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三下乡感悟:硒行有爱,你我同行

与硒行的相遇:终于等到你大一刚开学,我和一位同专业的学姐在学校的一片香樟树下聊天,那时夏日炎炎,绿荫在道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温热的夏风徐徐穿过我们身旁。记得我兴致盎然,问起…… 向贝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云支教:走进恩施民族文化,领略别样风情

大学生网报9月4日电(通讯员向贝迪)8月5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以“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为宗旨,在线上为湖北…… 向贝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兴趣课堂,筑梦成长

大学生网报9月4日电(通讯员向贝迪)自8月1日起,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已经陪伴孩子们走过了两个星期的时光。团队志愿者们在辅导孩子课业之余,以前期进行的学生兴趣…… 向贝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天佑关注 | 校党委书记狄生奎与青年学生代表开展午餐恳谈活动

4月30日午间,在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双节来临之际,校党委书记狄生奎深入朝阳餐厅开展恳谈活动,与青年学生代表共进午餐,…

童心守护,安全启航——公管院开展“童心向阳”志愿活动

(通讯员彭淑荧王君青)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于4月26日在岳麓区润龙社区主办开展这学期的第四期“童心…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最新发布

博物馆的未来:发展前景与挑战
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博物寻根调研队在2024年1月10日抵达日照博物馆及莒州博物馆进行调研活动。团队成员在藏品中体悟古人智慧,了解作为“礼仪之邦”的深厚的礼仪文化,根据藏品附带的解释,最开始古人制作的…
描绘发展蓝图,吹响振兴号角
2024年1月22日,大学生团队的寒假调研项目«乡村振兴»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潘塘街,他们带着线下问卷,旨在了解当地居民对乡村振兴的认知程度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对当地发展的影响。据了解,曾经的潘塘街,是一个…
循法守法,笃行不怠
中国青年网潍坊1月16日电(通讯员李子硕)为更好了解市民对法律了解情况,加强法律宣传,让更多人因法受益,学会拿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循法笃行”实践队队员返回家乡进行法律知晓情况调研并进行普法宣…
支点希望,边拓视野
为展现师范学生专业充分发挥师范生、学科专业等优势将理论所学付诸教学实践,在就近、方便的原则下开展师德涵养、教学实践、实习见习等教育实践活动。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某实践团队的实践队员开展实践教育…
非遗破茧,柳编蝶变
中国青年网潍坊1月17日电(通讯员鞠欣洁)寒假,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筑梦乡村熠青春”社会实践队以“柳编”为实践对象在山东临沂市临沭县展开实地调研活动,实地考察临沂的柳编工艺,了解在新时代背…
曲园学子三下乡:览黄河涤文魂,习乡贤承文脉
黄河文化是中国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代表中华文明的发展和繁荣。乡贤文化则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广泛传承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强调乡土情怀、家国情怀、亲民情怀和奉献精神,注重乡风文明传承和社会公益事…
曲园学子三下乡:山楂红乡野,乡贤促振兴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乡村振兴不仅关乎农村的经济发展,更涉及乡村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全面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乡贤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挖掘乡贤文化对乡村振兴战略发…
与法同法,社会和谐
中国青年网潍坊1月19日电(通讯员李子硕)法律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和保障。为进一步加强居民的法律意识,引导居民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循法笃行”实践队队员在社区开展了普法宣传活动,以问卷调查及…
网络发展,惠泽你我
为调研社区信息化水平,普及宣传计算机网络知识,帮助社区居民跟紧信息化时代的步伐。2024年1月18日,计算机学院“数字巡逻,青年先锋”社会实践队进行会议探讨,最终来到潍坊市恒盛社区,多措并举,广泛引导…
修复乡村生态:下元一村
下元一村发展生态农业,采用有机耕作、轮作休耕、绿色种植等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采取友好的耕作方式,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产品的品质安全。制定水资源管理规划,禁止在水源地内进行砍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