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南财学子三下乡: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脚步,看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谱新章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井岗星火传递队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走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之路意义重大。为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在革命老区的实施情况,2024年7月19日,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井岗星火传递队”暑期实践队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来到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展开基层调研活动,去看看革命老区近几年的发展情况。

夏日的井冈山,凉风习习,碧空如洗。我们一行四人集中调研、走访考察。一进神山村,我们便被眼前一大片茶园所吸引,满眼的翠绿像是泼墨般的画卷,层叠起伏,一直延伸到远方的山脚下。远处,层峦叠翠,绿遍山原,几位村民正在茶园里忙活,间或直起身聊天,村中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发展特色产业及乡村旅游的伟大实践。

实践团成员来到了村民左爷爷家,左爷爷是革命烈士左桂林的后代,谈起祖父和父亲的革命史,这位老人的眼里洋溢着自豪的光芒。他向我们讲述了父亲参与革命后又回乡建设家乡的故事,他的父亲左光元,是左桂林烈士的小儿子,14岁时随父加入马刀队。后来,他在长征途中身负重伤,又回到家乡井冈山,担任宁冈县副县长,经常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认真调查研究,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深得爱戴。

左爷爷的讲述让我深有感触,在神山村中,像左爷爷这样的革命者后代还有很多。井冈山,见证了无数英勇的战士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丽篇章。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革命先烈的鲜血,每一块石头都铭刻着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在这里,曾经燃起了燎原的星星之火,点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井冈山的斗争历程,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象征。

然而,曾经的革命老区,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作为江西省有名的贫困村,神山村人均只有五分田,且多是冷浆田。分散而贫瘠的耕地,折射出村庄的贫瘠。2015年,神山村被评为省级贫困村,全村54户人家,有21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3000元;2016年,全村54户231人,只有不到40名老幼村民留守。“当时,‘边、远、穷’是神山村的代名词。”谈起这一段历史,左爷爷面色沉痛,眼里闪动着泪花。作为革命老区的神山村,已到了无法发展的地步,亟待改变和革新。

2016年春节前夕,一阵春风吹入神山村。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沿着崎岖山路来到神山村,视察村党支部,了解村级组织建设和精准扶贫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对乡亲们说,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将继续大力支持老区发展,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从那以后,神山村,开始了漫长的蜕变。据左爷爷回忆,总书记来过后,进村的道路,从3米拓宽到5米,不但全部硬化,还装上了护栏,50人的大巴都可以直接开进村;此外,神山村抓住了红色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短短几年,神山村的农家乐数量不断增多,大部分村民参与到旅游服务中。随着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神山村村民吃上了“旅游饭”,钱包更鼓了,生活更加幸福了。说起这些,左爷爷脸上洋溢着笑容,现在,左爷爷家也做起了小生意,儿媳在家门口摆摊,售卖井冈山当地特产和文创,经常有旅客来到左爷爷家品尝当地特色菜。左爷爷感慨,现在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作为脱贫攻坚的典型示范,神山村的转变让我心生感慨,革命老区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无数先烈的英勇事迹。在这里,每一块土地都似乎能讲述过去的故事,每一缕风都仿佛能吹散岁月的尘埃。而今,乡村振兴战略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这是一次历史与未来的交汇,是一次传统与创新的融合。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对农村经济的提振,更是对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革命老区,这种传承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仅要让村民们的物质生活更加富裕,更要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得到滋养。同时,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村民们的实际需求,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每一项政策都能真正落到实处、惠及民生;注重培养乡村的“领头羊”,鼓励和支持有志之士回乡创业、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能忘记革命先辈、革命先烈,不能忘记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展望未来,我坚信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父老乡亲们将继续秉持历史与未来相结合、传统与创新相融合的发展理念,努力打造出一个既有红色底蕴、又有现代气息的乡村新面貌。让这片红色的土地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77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走进榆林乡村,看沙漠治理的产业化之路

大漠驼迹绝,塞上柳色新。70载治沙造林,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生态环境不仅得到了改善,也加快沙区绿色产业发展,实现治沙增绿和脱贫致……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誓把沙海变绿洲

45年,她们用青春染绿荒漠,学习治沙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7月22日上午10时,西安工业大学“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了位于毛乌苏沙漠……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靖边林业和草原局 ——开拓土地沙化防治新思路

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永远不会顺从人类。——题记2021年7月21日上午9时,西安工业大学“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榆林市靖边县林业与草原局开展对当地防风治沙工程的社…… 刘状状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榆林乡村,揭秘治沙致富密码

在榆林,有一种绿,叫榆林绿,绿的妩媚;有一种蓝,叫榆林蓝,蓝的醉人;——《榆林民歌》昔日沙窝窝,今日变绿洲。榆林市坐落于陕西北部,临近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连续多年被国家林业和……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用生命铸就绿色丰碑——走近造林治沙“老黄牛”牛玉琴”

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从“茫茫沙海”到“绿色长城”。几十年持之以恒搏击荒漠,毛乌素沙漠治理实践书写的绿色传奇,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树起一面旗,也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蹚出一条路。2021年…… 王梦旭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探访金鸡沙,走进沙漠上崛起的森林绿洲

不是说黄土高坡吗?黄土呢?”去年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这句经典台词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片中,邓超饰演的乔树林带领乡亲们在沙地里植树造林、培育沙地苹果,将不毛之地变成…… 王梦旭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毛乌素,探寻沙漠“前世今生”

毛乌素沙漠,中国四大沙漠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昔日黄沙漫漫,今日生机盎然。一代代治沙人用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坚守毅力,锁……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调研工作

(通讯员陈思然周曼琳石宇)4月2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面向长沙市第一中学部分高中学生开展调研工作…

最新发布

深耕土语传承,绽放民族文化之花
(指导老师:夏小霞)(通讯员:李紫菱赵宇萱吴雨萌)语言的魅力,源自其丰富多彩的方言体系。正如古语所云:“百里不同音,千里不同俗”,中国的方言种类繁多,每一种都以其独特的音调和词汇为语言世界增添…
一师学子三下乡:破冰之旅——“乡”约盛夏,共筑梦想之舟
大学生网报讯(通讯员谭炜刘蕾)7月9日,阳光炽热而灿烂,如同青春的激情与活力,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梦想的日子里,一场别开生面的三下乡破冰课堂活动在衡南县花桥联合学校热烈展开。清晨的微风轻拂,负责接待…
教育实习:班级管理的感悟
(作者:罗国平)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我深深领悟到了管理艺术的精妙之处。我发现,理解与尊重是管理的基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背景,只有深入了解他们,尊重他们的想…
“绿野仙踪: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引领小学生探秘生物奇妙世界”
在夏日炎炎的乡村田野间,一场别开生面的生物探索之旅正悄然上演。近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一群青年学子,带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教育的热爱,深入乡村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物教学活动,引领小学生们…
像保护眼睛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为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好青年,发挥新时代青年作用,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苏州理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见‘圾’行事,绿意同行团队将走进社区,通过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宣传、步行街岗亭志…
览雨花台忆往昔荣,传革命意生生不息
中国青年网南京7月22日电(通讯员张泽)为传承革命先辈的红色精神,以及更好的学习革命精神,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南京雨花台实践队于2024年7月8日来到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旨在学习革命…
曲园学子暑期社会实践:防溺水教育宣讲
曲园学子暑期社会实践:防溺水教育宣讲随着夏季的到来,溺水事故频发,给青少年及儿童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增强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防溺水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4年7月31日曲阜师范大学“教育…
“知识之光,照亮童心——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语文魅力启航小学课堂“
在炎炎夏日的温柔照耀下,一场别开生面的教育之旅在偏远乡村的小学里悄然启航。近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一群充满爱心与智慧的青年学子,积极响应国家“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带着满腔的热情与对知识…
錾子石村甜柿经验:开启乡村振兴的密码
錾子石村成功种植甜柿的经验对于乡村振兴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它为其他乡村提供了产业发展的示范。表明乡村可以通过发掘本地特色农产品,找准市场定位,实现农业产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从而打破传统…
陕工学子青春三下乡:探寻红色记忆 筑牢青春之梦
精神财富穿越时空,伟大事业薪火相传。7月14日,信息学院“赓续文脉薪火相传”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瞻仰革命遗址,缅怀革命先烈,开展红色教育活动。探寻红色记忆感悟峥嵘岁月走进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