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探寻语言脉络,共筑文化桥梁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张景源

【管理学院假社会实践】探寻语言脉络,共筑文化桥梁

(通讯员:张景源)在当今社会,语言作为交流的基石与文化的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普通话的推广普及,让天南海北的人们得以顺畅沟通;而方言,承载着地域文化与历史记忆,是独特的文化瑰宝。为深入了解不同年龄段人群对普通话和方言的使用及态度,探究语言传承与发展的现状,曲阜师范大学“言启星芒实践队”深入社区,开展了一场富有意义的调查活动。这段经历,让大家对语言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我们走进社区,首先来到了老年人活动中心。这里聚集着许多正在休闲娱乐的老人,有的在打太极,有的在下棋,还有的围坐在一起聊天。当我们表明来意后,老人们热情地与我们交流起来。他们大多以方言作为主要的交流语言,乡音中饱含着浓厚的情感与岁月的沉淀。在他们看来,方言是家乡的标志,是与邻里乡亲沟通的最自然、最亲切的方式。“咱这一辈子都说着家乡话,一听这口音,就知道是打哪儿来的,心里头热乎。”一位大爷笑着说道。在与老人们的交谈中,我深切感受到方言对于他们而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连接着他们的过去与现在,承载着一生的回忆。方言中那些独特的词汇、生动的表达方式,都是地域文化的生动体现,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后,我们将目光投向了社区中的中青年群体。在社区的商业街,我们与几位正在工作的店主进行了交流。他们在工作中主要使用普通话,尤其是面对来自不同地区的顾客时,普通话成为了沟通的必要工具。“用普通话和顾客交流,能让大家都听得懂,生意也好做些。”一位服装店老板解释道。然而,当回到家中与家人相处时,他们还是会使用方言。这表明,在中青年群体中,普通话与方言有着不同的使用场景,普通话用于工作和社交场合,而方言则在家中维系着亲情,传承着家庭文化。这种语言使用上的“双轨制”,体现了他们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同时,对家乡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在社区的儿童游乐区,我们遇到了许多正在玩耍的小朋友。他们大多在学校接受普通话教育,因此普通话表达非常流利。但当问起他们对方言的了解时,发现很多孩子对方言的掌握程度有限。有的孩子只能听懂简单的方言词汇,却无法用方言进行完整的对话。一位家长无奈地表示:“现在孩子上学都讲普通话,回家也很少有机会接触方言,时间长了,方言都快不会说了。”这一现象让我们意识到,在儿童群体中,方言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校教育以普通话为主导,虽然有助于孩子们融入更广阔的社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他们接触方言的机会。而家庭中,如果家长不注重方言的传承,孩子就很难真正掌握家乡的方言。

通过这次社区调研,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普通话和方言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的使用差异。普通话凭借其通用性和便利性,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教育、工作等领域,成为了人们交流的主要语言。而方言,虽然在使用范围上相对受限,但在情感维系和文化传承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普通话的普及,方言的传承面临着诸多困境。儿童接触方言的机会减少,年轻一代对方言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些都可能导致方言逐渐失传。这不仅是一种语言的消失,更是地域文化的重大损失。每一种方言都蕴含着独特的地域文化信息,从民俗风情到历史故事,从传统技艺到民间艺术,都通过方言得以传承和表达。方言的消失,意味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将被尘封,无法再被后人所了解和传承。

我们必须认识到,普通话与方言的发展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普通话的推广有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发展,而方言的传承则能够丰富文化的多样性,留住民族的记忆。普通话为不同地区的人们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促进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方言则在地方文化的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地域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

为了更好地传承方言文化,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学校可以开展方言文化课程或社团活动,让孩子们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了解和感受家乡方言的魅力。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如方言儿歌学唱、方言故事讲述等,激发孩子们对方言的兴趣。社区可以组织方言文化活动,如方言故事大赛、方言戏曲表演等,营造浓厚的方言文化氛围。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居民们更加了解和热爱方言,还能促进邻里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家庭作为方言传承的重要场所,长辈们应该多与晚辈用方言交流,将方言文化传递下去。在日常生活中,用方言讲述家族故事、传承传统习俗,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方言的熏陶。

此次社区调研,让我深刻认识到语言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普通话与方言,如同鸟之双翼、车两轮,共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积极投身于语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用自己的行动,为守护我们的语言文化遗产贡献一份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重视起来,共同努力,普通话和方言都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审核:韩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94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环保同心,分类同行

青春助力三服务的活动,关于进社区已经告一段落了。这一天我们大家早早的集合在一起活动室,讨论关于这次活动的后续、准备工作以及对前段时间来进社区的工作。通过一个总结,大家罗列了…… 潘鑫怡 湖州师范学院工学院查看全文 >>

思考人生,感受活动真谛

随着各种关于垃圾分类的活动逐步开展,暑期实践团队的任务即将接近尾声,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继续问卷调查的归纳,以及对这段时间工作的总结。总之,这次活动让我受益颇深。这次活动,不仅…… 徐显卓 湖州师范学院工学院查看全文 >>

志愿到区,服务为民

工学院“青春助力三服务,科技环保万家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宣告结束。回顾此次活动,我们收获了太多感动。活动第一天,当我们到达仁北小区后,天正好开始下雨了,有一个成员没有带…… 杨琪琪 湖州师范学院工学院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人人知

今天我们来到了红丰新村社区,为了让他们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明确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我们给社区里的老人带来了一场有关垃圾分类的宣讲会。在进入社区时,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些地方…… 何世佳 湖州师范学院工学院查看全文 >>

文明建设,我们越来越近

今天志愿者们来到红丰新村一个老年食堂,为该社区老年大学三十多位老年人代表,开了一个有关垃圾精准分类的宣讲会。日复一日的磨练,志愿者们热情饱满,积极向上,在服务社区居民、服务…… 邱雪影 湖州师范学院工学院查看全文 >>

绿色环保进万家

今天是2019年7月19日,是我们最后一次的小区垃圾分类宣讲会。外面小雨淅淅,志愿者们带着热情高昂的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了红丰新村的老年中心。有了前几次的经验,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 匡洁 湖州师范学院工学院查看全文 >>

学习垃圾分类,保护地球母亲

在7月18日这一天,跟随着暑期实践团队的步伐,今天的任务是对湖州科技创业园的马经理进行采访,他是负责于环保服务与回收垃圾的处理这一方面。在我们的充分准备下,我们精心选择了几个问…… 徐显卓 湖州师范学院工学院查看全文 >>

垃圾随手分类,资源不再浪费

今天和往常一样,大家很早就集合在一起,为今天的活动做准备。今天的活动安排又照旧分成了两组,一组是应“路长制巡逻”活动需要,在学士路全段负责志愿者工作,路长制以“全路实名”“…… 潘鑫怡 湖州师范学院工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调研工作

(通讯员陈思然周曼琳石宇)4月2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面向长沙市第一中学部分高中学生开展调研工作…

最新发布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探寻乡音,感悟传承
(通讯员:张景源)在岁月的洪流中,普通话宛如一座坚固的桥梁,横跨地域的沟壑,连接起五湖四海的人们。它不仅是现代社会高效沟通的工具,更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象征。然而,在普通话大力推广的进程…
曲园学子下基层,为老人们普及网络安全知识
1月17日,曲园学子为响应团省委“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六个一”工作安排,远赴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开展社区实践活动。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儒风摆渡人”实践团队员走进羊新社区,为该社区群众讲…
品味长治文化底蕴,实践团开启溯源征程
中国青年网长治1月16日电为深入挖掘长治这座兵家必争之地的文化内涵,学习上党地区的历史沿革,传承和发扬这座城的文化底蕴,曲阜师范大学“燃非遗薪火,延千年火种”实践团长治分队围绕长治博物馆,于1月16日…
传递普语之声,共筑社区同心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传递普语之声,共筑社区同心(通讯员:高宇航)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言启星芒”实践队在1月14日展开了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开始前,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言启星芒”实践队负责人…
走进常德丝弦,感受非遗魅力
为了深入探索常德丝弦的魅力与传承之路,我们团队开展了一次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调研和亲身体验,感受常德丝弦的艺术魅力,了解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状况,以及探讨如何更好地传承…
常德丝弦:社会实践中的文化探寻之旅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观园里,常德丝弦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组织了一次关于常德丝弦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走近了常德丝弦,感受到了它的独特…
曲园学子弘扬传统文化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浓浓的家国情怀。在今年寒假,为深入了解春节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巷相望实践队的成员们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且意义…
践行非遗传承事,弘扬方言文化魂
(通讯员:任梦彤)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方言恰似一颗颗璀璨夺目的珍珠,静静地散落在广袤的大地上,它们承载着各个地域独特而深厚的记忆与文化精髓,宛如一座座珍贵的宝藏。保护方言,不仅仅是对传统…
守非遗戏剧之韵,传方言文化之声
(通讯员:任梦彤)方言是文化的根脉,作为一个地方性语言,方言深深植根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它不仅仅是一种沟通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融入了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传承以及人民的情感世界。在我…
乡村焕新程,青年踏歌行
中国青年网德州电(通讯员张桢瑄)为积极响应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践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1月10日至1月16日,乡域筑梦实践团奔赴德州市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