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与重塑:农民夜校转型之路探寻
在农村教育体系中,农民夜校的转型面临着重重挑战,其中农民的学习能力问题成为制约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上办学缺乏统一的统筹设计与规划,农民夜校当前多处于各村自行探索的发展阶段,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同时,村庄供给能力有限、办学能力参差不齐以及硬件设施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办学质量。作为非正规教育形式,农民夜校以自愿参与为原则,学员流动性大,难以形成稳定的学习群体。
农民的实际情况也给夜校教学带来了困难。学员人数不稳定,导致学习连贯性难以保证,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参与夜校学习的农民多为中老年人,学历普遍在小学、初中水平,部分甚至未接受过正规教育,学习吸收能力较弱,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上存在较大障碍,亟需专业师资进行授课与指导。
面对这些困境,农民夜校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进行深刻转型。历史上的平民教育运动以及不同时期的农民教育实践,如五四前后的“教育救国”平民教育、晏阳初和陶行知等先辈的农民教育实验,还有我党从革命时期到建设时期开展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农民夜校等,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针对当前问题,应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首先,明确办学目标,致力于培养具备农业现代化专业能力和现代公民公共参与能力的新型农民。其次,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不仅要完善硬件设施,提升运行管理水平,落实校长负责制,解决农民学习的后顾之忧,确保学习时间和效果;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针对性,以农民发展需求为导向设计课程,采用分层教学,推广小众化、个性化教学模式,助力青壮年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
农民夜校的发展离不开深入的调查研究,应根据群众反馈及时调整优化,确保转型方向正确。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兴农先锋实践队将持续探索农民夜校发展新模式,努力开拓农村生活生产新样态,为农民夜校的发展创造新空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8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